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央視闢謠「惹禍」智庫報告 民眾反說心已死

隨着人口逐漸出現高齡化的現象,加上經濟發展趨緩,中國養老金制度正在面臨嚴峻考驗,根據中國智庫最新估算,由於未來10年內將有3億勞動人口退休,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餘恐怕將在2035年耗盡,若未能及早因應,恐將嚴重威脅社會穩定。

隨着人口逐漸出現高齡化的現象,加上經濟發展趨緩,中國養老金制度正在面臨嚴峻考驗,根據中國智庫最新估算,由於未來10年內將有3億勞動人口退休,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餘恐怕將在2035年耗盡,若未能及早因應,恐將嚴重威脅社會穩定。

美國財經網站「市場觀察」(MarketWatch)指出,中國生育率正逐年下滑,且目前已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使中國社會發展面臨極大威脅,並使人們不再抱持着「未老先富」的期望,雖然生育率同樣低迷的日本經常成為探討老齡化社會、人口萎縮的主要例證,但人口10倍於日本的中國,受到同樣問題的威脅無疑更加劇烈。

報道指出,未來10年之間,中國預計將有近3億人口跨越退休年齡的門檻,龐大的退休潮將對勞動市場造成嚴重影響,使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世代勞動力面臨更加嚴重的過勞情形,並且面對一個更加幻滅的未來、更加精疲力竭。

除了勞動力大幅減少,進一步使經濟發展前景難以樂觀之外,受到退休請領保險金人數遽增的影響,根據中共官方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估算,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資金將在2035年耗盡。

日本退休金系統資產居於全球之冠,中國則是全球參與人數最龐大,一度被視為是全盤由政府主導、最健全的系統,但近年來在資金壓力下已經分為三部分,除了政府撥付之外,還包括公司支付與個人提存,但後兩者並不具強制性質,因此在經濟發展的趨緩,同時也削弱個人提存的能力。

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個人養老金開立帳戶數已超過5000萬,但開戶後實際有繳存資金的人數只佔了約20%,平均每人儲蓄資金僅有2000元人民幣左右(約8960元新台幣),因此目前北京當局正在尋求能夠拯救該系統的方案,其中包括了延後退休年齡,將現行女性勞工50歲、女性經理人與主管55歲,以及男性勞工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提高,但該方案在鮮少出現異見的中國社會,卻引起大規模的反對聲浪。

中國智庫評估現行養老金制度將在2035年耗盡資金;圖為北京天安門遊客。(資料照片/美聯社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最近表示,退休年齡的延後恐對老齡人口的生計造成不利影響,並且對勞動人口的生產力造成打擊。即使將退休年齡延後,韓國和日本的例子也凸顯出,由於需要兼顧勞動力供應、代際收入差異以及人口老化的不確切影響等因素,政策恐需超過10年時間才能開始出現成效。

央視「闢謠」了 懸著的心終於死了! 中國養老金告急 網民「軟性挑釁」不信官方說法

來源:新頭殼

經濟陷入嚴重困境的中國,近期傳出養老金儲備嚴重不足的傳聞,對此中國官媒《央視》趕緊「闢謠」說,中國養老金仍很充足。還有網民稱 : 「央視『闢謠』了,懸著的心終於死了!」

X(前推特)帳號「Ignatius Lee」今(30)日發文表示,有網民質疑,每年交 6 兆人民幣(約 26 兆 8,284 億新台幣)社保,20 年才存 3 兆人民幣(約 13 兆 4,142 億台幣),只夠 2,500 萬個退休金 1 萬人民幣(約 4.4 萬台幣)的人發 1 年,怎可能是沒動用過?還有網民譏諷說,中國可以把數學課停了,這樣民眾都不會數學,就沒有人能戳穿謊言。

中國政治學家任劍濤,將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態度稱為「軟性挑釁」。對此「Ignatius Lee」批評,民眾會不信任政府,問題不在平民,而是政府本身。

X(前推特)帳號「王海濱的財經閒談」也說,《央視》雖嘗試「闢謠」,但對數據避而不談,內容也語焉不詳。

X 帳號「王海濱的財經閒談」指出,養老金是現收現付,其實是一種再分配,當下或許沒有問題,但未來的代際撫養比差,會帶來潛在風險。老齡化社會,未來的勞動力對應老人,會導致現收現付制無法平衡。

當下來說,中國公務員與事業單位體系的養老收支,與普通人的養老收支,其實是再分配的。在 2014 年並軌後,這個鴻溝雖是彌補了。但在當下的社保支出上則是失衡的。

「王海濱的財經閒談」最後表示,他已對中國未來的養老金沒什麼指望了。

中國官媒《央視》「闢謠」說,中國養老金仍很充足。但中國網友都抱持懷疑態度。   圖:翻攝自知呼

中國官媒《央視》「闢謠」說,中國養老金仍很充足。但中國網友都抱持懷疑態度。   圖:翻攝自知呼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上報 新頭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