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急了,養老的事,火燒眉毛

養老的事,火燒眉毛了。

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佔總人口比重達21.1%。

有的老人身體還可以,可以自理。但有的老人就不能,而且這是最終的趨勢。所以就有了基數龐大的失能老人群體。研究表明,2021-2023年全國60歲以上失能人數達到4654萬人,雖然增速不快,但老齡化趨勢改變不了,失能總人數也在上升。

養老最實際的護理問題,出現了。

首先,就是缺人。

2020年,有研究機構測算養老護工崗位則應達到657萬至731萬,但現在,中國養老護工缺口還在300萬至500萬人。

而且研究機構還預測,當出生在1962年「嬰兒潮」時期的人口邁向80歲,失能老人可能以億計,需要多少護工,可想而知。

可現在是什麼情況,一個例子:在上海市某公立醫院,運行床位4000餘張,但在崗登記備案的護工人數僅為260人,且70%以上的護工為51-60歲。

隊伍老化、新一代年輕人不願投身護工行業、公眾對護工職業的認知不足、薪酬福利無保障、工作強度大,都是這個工作面臨的大問題。

然後,就是缺錢。

養老金缺口多大,看數據。早在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就預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到2027年達到峰值6.99萬億元,2028年首次出現當期負數,此後迅速下降,至2035年耗盡。

回到當下,靈活用工增多,工資比社保繳納基數低的大有人在。按照北京最新每月6326元繳費基數標準,按養老保險單位16%、個人8%的費率計算,公司每月需繳納1012.16元,自己負擔506.08元。可以問問沒掙到6300元工資的人,他們到底想不想交。

養老金缺錢,但失能老人還要看護,這又是一個矛盾。測算得出,失能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在居家護理中的長期護理費用分別是自身可支配收入的0.4倍和0.9倍,要是在養老機構看護,翻到0.9倍和2.2倍。就算退休養老金總在漲,2023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也才突破3200元,失能老人花多少錢看護自己,要精打細算。

個人負擔也會變成城市負擔。有研究機構測算了第二批中8個試點城市的籌資負擔,結果很嚴峻:2021—2030年同期重度失能老人規模在校準後增加5%—7%,支出壓力上漲6%,收不抵支節點的出現提前1—2年。

這麼看,養老看護這事,已經火燒眉毛了,國家必須出手。

最近,教育部擬同意設置康復大學、民政職業大學等33所本科高校。

這裏面,說說民政職業大學,民政部唯一直屬院校,由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升格而來,開設的專業,很對口: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康復治療技術、康復輔助器具技術、護理、社會工作、社區管理與服務,都是給未來養老工作做準備。

說實話,這塊的市場很大,長期護理服務需求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3.1萬億元,並在2040年達到近6.6萬億元,現在也超過了1萬億。

不過,市場大,缺口也大。2030年和2040年分別達1.9萬億元和3.8萬億元的缺口。

這個情況下,提高護理人員補給成為大趨勢,截至2023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量達到563萬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達到4人,相較一年前,新增43萬名護士。

但是,還遠不夠。2019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8個成員國均值公佈的每千人註冊護士數量均值,高達8.8人。

中國,不到人家的一半。所以,國家急,老百姓也着急。

這事,換誰都頭疼,不說了,我又去跑個五公里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