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夜話中南海:習普《聯合聲明》有新意 對美西方敵意滿滿

作者: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在北京進行非正式會晤。兩位領導人在北京簽署了中俄兩國《在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習近平和普京昨天在北京簽署了中俄兩國《在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之後,外界評論並不十分熱烈,原因可能是此份「聲明」中還是沿用了去年3月習近平親臨莫斯科給普京送溫暖時簽訂的那份中俄兩國《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對兩國關係的「不結盟」定位。

在中國牆內的官網中一向「標新立異」的財新網在全文轉載昨天的這份「聯合聲明」時,也特別以《中俄聯合聲明: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模式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標題,似在提醒牆內外讀者:我們的習總書記還是有「底線」的。

筆者同時注意到法廣的一篇分析文章《中國學者聚焦中俄聯合聲明不再提友好無上限》,說是「中俄聯合聲明不再提友好無止境,中國學者認為是俄烏戰爭影響」。

文章引述了上海學者沈丁立的話:中國的表述轉變,是對俄烏戰爭影響的理性評估。

按照這位沈丁立學者對法廣記者的說法:俄羅斯武力攻擊烏克蘭,掠奪對方國土,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時,被13國譴責。在聯合國特別會議投票時,被141國譴責。中國兩次都投棄權票。

法廣的文章還說:「沈丁立表示,中國很明顯不願意被世界看作,它和俄羅斯的合作是針對烏克蘭或者任何其他國家的。前述聯合聲明表述的轉變,是中國在評估了俄烏戰爭對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國家利益之影響之後,所做出的理性行為。」

如上報道沈丁立分析內容的文章已經被多家媒體轉載,可見有一定的被「認同度」。

不過需要糾正的是,首先:前年的2月4日普京和習近平在北京簽署的中俄兩國《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中,就已經有了「不針對第三國」的表述。原話是:「雙方倡導並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指出中俄新型國家間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模式。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加強戰略協作不針對第三國,也不受第三國和國際形勢變幻影響。」

其次,如上這段話里的「沒有止境「和」沒有禁區「的表述也並非是現在才」失蹤「的,在去年3月習近平親赴莫斯科給普京送溫暖期間雙方簽署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類似表述已經被棄用。同時也把」不針對第三國」的相關表述擴展如下:「中俄關係不是類似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該種國家關係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性質」。

而今年的新說法與去年的舊版本大同小異,即:「當前的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

仔細分析一下,在這個所謂「兩國關係定位」問題上再度表態時,今年所做的細微修改還是值得關注的。那就是把「不針對第三國」,改成了「不針對第三方」。

「第三國」是特指「某國」,而」第三方」當然是涵蓋範圍更廣。

筆者在通讀昨天的習、普「聯合聲明」並將其與去年和前年的那兩份作了對比之後,對如上引述的牆內學者所謂「理性行為」的說法不能苟同。而更不能苟同的是美國白宮發言人讓皮埃爾的說法:中俄聯合聲明並沒有新意!

就在這份習近平和普京的最新「聯合聲明「出籠的前一天,我們自由亞洲電台發表了《普京新任期首訪中國中俄元首峰會成全球地緣政治轉折點》一文,文中引述關注中俄關係的中國學者蘇寧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評論內容:事實上將終身執政的普京,在其連任後第一次出訪就到北京,顯示中俄兩國的特殊關係已經到達新階段。她說:「俄中兩國業已形成特殊夥伴關係,既是反民主的反共和的威權主義軸心同盟,也是在俄烏戰爭中的戰略同盟。特別對普京來說,連任後尋求戰爭形態轉型,試圖從特別軍事行動的無奈持續向一場總體的持久戰轉型,這需要俄中關係的進一步密切和協調,甚至可能包括戰爭範圍的擴大,也就是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俄中元首峰會對世界和平將意味着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而隨後出籠的習、普「聯合聲明」內容真的是準確地呼應了蘇寧的評論。先看如下這段自我「高度評價」:「面對動盪變革的世界格局,中俄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考驗,凸顯出穩定、堅韌的特質,正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請不要將這段內容單純地解釋為習近平和普京兩人之間的互慰,如此宣示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要讓「試圖破壞中俄關係」的美國及西方世界聽明白:「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雙方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反對任何阻撓兩國關係正常發展,干涉兩國內部事務,限制兩國經濟、技術、國際空間的企圖。」

事實上,昨天的這份習普「聯合聲明」,可謂「新意」--也就是對美國西方世界的敵意滿滿。除了如上的表述是「史無前例」,昨天的習、普「聯合聲明」更凸顯的一個「新意」就是篇幅上的「前所未有」。

前年普京在北京與習近平簽署的那一份「聯合聲明」只有7600字左右,去年的是9300字左右,而今年的居然長達12800字左右。不說前年,就只比去年,篇幅加長了這麼多怎麼可能沒有「新意「呢?總不能把這在去年的基礎上多加進去的三千多字都硬看成是「車軲轆話反覆說」吧?

而就是在去年基礎上多出的文字內容,首先就是《聯合早報》一篇報道文章的標題所說:《中俄聯合聲明大篇幅批美強調將加強協調配合應對》。

該文內容是:俄總統普京是次訪華首日就與習近平簽署了深化兩國關係的聯合聲明,其中大篇幅批判美國,並提到兩國將加強協調配合,應對美國對中俄的「雙遏制」政策。聲明13次提及美國,批判其在南太平洋、亞太、歐洲的軍事部署與集團對抗,並指責美國在世界各地部署導彈「極端破壞地區穩定、對中俄構成直接安全威脅」。

聲明更強調,中俄將加強協調配合,「應對美國對中俄非建設性、敵對的所謂『雙遏制』政策」。

該報道文章引述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的分析,說是中俄這次在聯合聲明中對美國的批判程度,較2023年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時更加激烈。所以,在這次普京訪華後,中俄與歐美間的對立情勢會更加嚴峻。

總之,兩國都以公開「聲明」的形式宣佈鐵了心要聯合抗美反歐了。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特爾對習、普最新「聯合聲明」的表態,大意是中國不能既希望與歐洲和其他國家建立(更好的)關係,同時又繼續加劇長期以來對歐洲安全造成的最大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魚與熊掌兼得」。

把美國政府發言人的「既要又要」,翻譯成「魚和熊掌兼得」,很是傳神。而習近平通過這份與普京的最新「聯合聲明」所要回敬美國和西方的,恰恰就是:北極熊普京的「熊掌」我不但要大吃特吃,而且還要長期吃,永遠吃。至於美國的西方的「魚」,我習近平的態度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你美國不上鈎拉倒,「上鈎」的「願者」總會存在,比如不久前到北京磕頭的德國,再比如剛剛滿足了習近平夫婦強烈虛榮心的法國……。

還記得上月下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在一系列問題上向中國官員施壓」未遂後,被媒體報道說:當被問及中共領導人是否同意限制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支持時,這位美國高級外交官沒有表示已經取得進展,但他指出,俄羅斯國防工業包括機床、無人機零部件、半導體和其他對助長克里姆林宮烏克蘭戰爭至關重要的產品,來自中國。布林肯在中國罕見明確表示,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將難以維持對烏克蘭的攻擊。

而我們前面引述的習近平和普京聯合聲明「反對任何阻撓兩國關係正常發展,干涉兩國內部事務,限制兩國經濟、技術、國際空間的企圖」,就是對布林肯的最強有力回擊。

請看習、普最新「聯合聲明」中的如下一段比過去歷次「聲明」的同類內容都複雜得多、具體得多、豐富得多的「合作」項目列舉:「提升工業和創新領域合作水平,共同發展先進產業,加強技術和生產合作,包括民用航空製造業、造船業、汽車製造業、設備製造業、電子工業、冶金業、鐵礦開採業、化工業和森林工業。為雙方實施優先領域前景項目創造良好條件,擴大工業產品貿易往來並提高其在雙邊貿易中佔比,助推兩國工業現代化進程。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開展互利合作,包括人工智能、通信、軟件、物聯網、開源、網絡和數據安全、電子遊戲、無線電頻率協調、職業教育和專業科學研究。鞏固雙方航天領域長期夥伴關係,實施符合中俄共同利益的國家航天計劃大項目,推動包括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在內的月球及深空探測領域合作,加強北斗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合作……」。

限於篇幅,我們這裏不可能把習近平和普京的從前年到昨天的三份「聯合聲明」的主要內容詳細引述之後再作對比,只能在自己對比了之後在這裏負責任地說一句,昨天新出台的「聯合聲明」中完全可以用「包羅萬象」形容之的兩國科技、經貿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內容,幾乎每項都是對俄國在烏克蘭打「持久戰」的最有力支持。正如布林肯所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國將難以維持對烏克蘭的攻擊。但是,美國又能拿中國怎麼樣呢?

昨天,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前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在接受我們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的採訪時指出:北京不顧華盛頓的一再警告,堅持向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援助,外界認為中國能夠在俄烏危機中發揮調停作用的想法十分天真,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共不值得信任。他說:「中國向普京的戰爭機器提供武器,加劇了烏克蘭的混亂,不顧華盛頓的一再警告。儘管拜登總統在普京對烏髮動戰爭方面劃出了紅線,但中國仍在繼續幫助普京。因此,對中國可能以某種方式成為和平締造者或穩定力量的想法,我認為充其量是天真的。」

習近平政權是否願意在俄烏之間斡旋,以及如何斡旋,何時斡旋,都只是要從中共政權當今和今後一段時間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絲毫不會受到中俄(蘇)之間黑暗歷史的影響。其次,今年的習近平和去年訪問莫斯科時的習近平相比,似乎已經不再急於扮演俄烏戰爭「調停人」的角色了。出發點和普京的計劃類似,就是雙方都希望戰爭再持續一段時間,以令普京手握更多、更大的「談判「籌碼。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