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經濟衰退在哪兒?

作者:

數據表明,高利率通常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已被歷史高位的聯邦赤字所抵消

當10年期與3個月美債收益率出現倒掛時,經濟衰退肯定隨之而來。然而,儘管利率差已持續18個月為負值﹐這是有史以來最長的紀錄,但經濟並未出現衰退,到底發生了什麼?

許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斷言,現在情況不同了,經濟結構的轉變意味着利率不再那麼重要。例如,風險投資家、《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安迪‧凱斯勒(Andy Kessler)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總結道:「高利率可能對我們的經濟有影響,但影響越來越小。」

然而,我們不必從經濟結構的變化來解釋為什麼在負利差、聯邦基金利率上調11次的情況下,經濟仍能持續增長兩年而不出現衰退。解釋這一明顯反常現象更可能的原因是老式的凱恩斯主義財政刺激,即歷史高位的聯邦赤字。

從1947年到2019年,國家赤字——聯邦支出減去聯邦收入——平均占GDP的2%。然而,為了應對2020年的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聯邦赤字佔GDP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兩位數,14.7%﹐一年後,赤字達到了11.8%。自1953年以來,單年赤字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大衰退期間的9.8%。

雖然有人可能會說,這些赤字對於提供對抗疫情引發的衰退所需的積極財政刺激是必要的,但2022年和2023年的情況並非如此。當時對抗的不是衰退,而是通脹﹐這種對抗不需要財政刺激﹐恰恰相反——就連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也會同意——需要的是財政緊縮。然而,聯邦赤字在2022年達到1.4萬億美元,2023年達到1.7萬億美元。這些赤字佔GDP的比例,2022年為5.3%,2023年為6.2%。

考慮一下赤字的影響。2022年,名義GDP增長了9.1%,而GDP平減指數增長了7.1%。因此,扣除通脹因素後,實際GDP增長了2%。但同年,赤字佔GDP的比例為5.3%。如上所述,1947年至2019年的平均赤字為2%。這意味着額外的財政刺激超過了2%的標準,達到了3.3%。即使不考慮任何乘數效應,政府也額外刺激了3.3%的經濟。如果沒有這種財政刺激,經濟增長率將下降1.3%,而不是增長3.3%。這聽起來像是經濟衰退。

2023年的情況也是如此。名義GDP增長了6.3%,但扣除通脹因素後,實際GDP增長了2.5%。然而,當年的赤字達到了6.2%。鑒於正常赤字率為2%,因此出現了4.2%的超常規刺激。如果沒有這一額外的經濟刺激,實際GDP將下降1.7%。

這些數據表明,高利率通常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已被歷史高位的聯邦赤字所抵消。這些赤字的短期刺激效應可能會對喬‧拜登的第二個總統任期有利。但是,儘管赤字在短期內會帶來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將導致滯脹和更高的債務負擔。凱恩斯可能會說:「從長遠來看,人都會死。」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長遠並沒有那麼遠。在2024年,經濟已經開始感受到過度刺激導致的退出效應。

儘管今年財政赤字可能高達2萬億美元,但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增長僅為1.6%﹐這是自2022年以來最微弱的增長。儘管美聯儲做出了努力,但通脹仍在加速。因此,美聯儲推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為不斷擴大的赤字提供資金,需要發行巨額新國債。因此,長期利率再次上升﹐抵押貸款利率回升到7%以上,將住宅市場推入衰退。較高的長期利率導致商業地產債務成本增加,使許多中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處於危險之中。

最令人擔懮的是,巨額赤字是以犧牲私人投資為代價的。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第一季度的企業投資增長率僅為2.1%,而私人設備投資在過去兩年裏連續四個季度下降。

因此,儘管財政刺激掩蓋了引起經濟衰退的力量,但這層面具似乎正在脫落。也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儘管不斷有關於經濟強勁的報導,但人們的感覺卻有些糟糕。

作者簡介:

James L. Doti博士是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名譽校長、經濟學教授。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員。他於1974年加入查普曼大學,並於1978年創立了該大學的A.加里‧安德森經濟研究中心(A. Gary Anderson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原文:Where’s the Recessio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