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中國的未來是沒有未來

作者:
看中國外交部的發言,就顯得非常滑稽可笑。「我們反對脫鈎斷鏈」。它證明了筆者關於「中國是世界經濟列車的一節車廂」的基本判斷。假如中國是火車頭,它壓根兒不必擔心別人脫鈎。在脫鈎的問題上,中國政府表現的特別無恥,別人拉着你跑,你天天罵罵咧咧;別人不跟你玩了,你又滿地打滾。

首先來明確「未來」的定義。假如把未來定義為簡單的時間延長線,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會自然生存下去,都有未來。連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難民也有未來。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講,人民期待的未來不是那種苟延殘喘的苟且,和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經濟衰退與民生凋敝,尤其房價持續下跌和股市十年堅守3000點。中國人理想中的未來是延續改革開放40的發展趨勢,實現所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果發展遇到困難,就重啟一次改革開放,人們心目中的未來簡單說有幾個主要特徵:

相對比較寬鬆的政商環境,不管是哪個黨當政;

GDP以高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速度大幅度增長,

企業蓬勃發展,員工崗位穩定且連年有加薪,

房價止跌回升,國民普遍以擁有不動產作為自己資產保值的信心。

可惜呀可惜,現實及歷史將無情地朝着以上這些願望的反方向發展。目前遇到的困難,僅僅是開始,經濟衰退尚未觸底,最好的情況是一個漫長的衰退。人們經常用日本式的失去的20年來預警中國的未來。筆者的判斷是,假如中國能夠抄日本的作業,在20年甚至30年後滿血復活,那已經是燒高香了。最可怕的是,在這一天到來之前,當人們被現實折磨得忍無可忍,當人們真正看清了上述的願景將是一個此生不可能實現的幻覺,那種信心的崩潰,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動亂,就難以預測了。

改革開放40年,經濟有成績,但透支了未來。這是我們判斷中國未來的一個「基線「,無論你討論什麼問題,都必須參考這個基準線,否則就是空談。留給現政府和新政府的一個五雷轟頂的難題是,你必須一手抓發展,一手去還債。

比如,假如有人問,中國的樓市什麼時候可以回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參照「未來已被透支「這個基線,先思考二個基本問題,房價必須下降到什麼價格,才能回到房屋成本的合理區間,還有,那麼多過剩建設的房子,如何才能消化掉?

再比如,政府採取哪些刺激措施,方能振興經濟?但現實是,無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已債台高築,「未來已被透支「,再去無錨印鈔,印少了不見療效,印多了會直接導致金融體系崩盤,直接就game over了。中國政府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把未來幾代人放進去都填不滿的大坑,簡單地通過恆大就能看出其境況有多麼尷尬,當其如日中天時,無比光彩照人,一旦它垮掉,出手救濟幾百個億都不夠它塞牙縫的。而且,放眼望去,河裏面像恆大這樣的」落水者「比比皆是,個個都在掙扎着喊救命。

假如你以為恆大是個頭最大的落水者,那就太小看中國了。等到各大銀行以及地方政府紛紛爆雷時,其景象一定會勁爆過恆大許多倍,許多今天恆大事件的看客,都會是將來危機的當事人。

所以說,任何抱有絲毫的幻想,以為今後大環境會寬鬆起來,生意會有所轉機,就業會有更多機會,包括樓市以及股市會有所回升,假如你有以上的願望,那麼,本文就可以告訴你,趕緊回到現實,今後只會更差,一絲復甦的機會都沒有。

不是本文結論武斷,而是客觀事實如此。假如你有任何的懷疑,請參考筆者於11月19日發表的《當今世界的大趨勢是全球化回歸Globalization而非Sinolization》一文。下面是連結:

即便是中國明天實現了民主化,在經濟層面也不可能複製2000年以後的「經濟奇蹟」,原因很簡單,中國自身不具備創造經濟奇蹟的基礎條件,西方再也不會給你這個機會了。

當然,今天的中國經濟體量相當巨大,具備相對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與世界經濟存在複雜的勾連,這都使得中國經濟不至於短期內「脆斷」,而且世界也不樂見中國突然崩潰,因為它會對世界各國帶來經濟與安全的隱患。假如站在西方國家的立場去看,他們一定會希望讓中國逐漸衰退,在不給世界帶來巨大衝擊的前提下,逐步蛻變成一個在經濟上,與國際政治上微不足道的二流國家,像今天乃至將來戰敗的俄羅斯一樣,總之,要一勞永逸地去除中國對他國的安全威脅。

假如有人一定要問到底,中國的衰退的「觸底」在哪裏,這就是觸底,世界不再感到中國有威脅了,中國也沒有力氣天天去跟鄰國放狠話了,典型的,中國不再天天把武統台灣掛在嘴邊了,從這天開始,中國經濟才會止跌,但不會立即U型反轉,因為世界都希望你呆在那個U型底部。

所以,這裏提出一個簡單的預測未來的判斷依據,就是用國際政治的形勢判斷中國經濟。設想站在西方的角度去看問題,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滿嘴酒氣的暴發戶,什麼時候西方人感到那個醉漢的威脅消除了,那時才是中國經濟衰落的結束,還不一定是下一輪復甦的開始。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成為中國經濟奇蹟的信念基石,它的確成為中國經濟奇蹟的圖騰。但是,這句話讓西方人理解的話,只要是有遠見以及具有洞察力的政治家,其解讀應該是毛骨悚然。

首先,對世界來講,發展未必是硬道理,特別是假如鄧小平的意思是「發展=增長」的話,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早已進入發展高原地帶,經濟長期處於緩慢增長期,有時還會出現負增長,GDP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質量的唯一指標。中國長期高喊發展,是因為中國經濟相對落後,增長空間巨大,大家對於「發展」的認知完全不同。所以,對於西方,發展不一定是硬道理。

其次,中國與西方對中國發展起來以後的預判嚴重對立。西方以為,幫助中國發展起來以後,中國會逐步走向民主,一黨專政的政權會逐步改良,中國會接受與融入普世價值,成為一隻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型力量。中國呢,原來中國講的發展是「韜光養晦」,意思是一旦老子強大起來,就沒有你們什麼事了。還記得你們當年「八國聯軍」侵華嗎?我們可沒有忘。原來我們中國窮,對你們這些大鼻子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敬畏,等到我們中國富裕了,就會對你們不客氣。今天的中國完全可以平視世界,東升西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也是大趨勢。

不知何時,中國人有一種「原來有錢是那麼的簡單」的莫名其妙的得意。

當年西方幫助中國發展,是把中國的進步看作是Winwin。

而事後西方人看明白了,中國人把自身的崛起看作是Zero-Sum。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這絕非文字遊戲。恰恰是這一字之差,一念之差,導致中國國運發生顛覆性逆轉。說通俗一點,就是西方看明白後,就不帶你玩了。

在討論中國的未來時,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即靠中國自身不可能拉動經濟。假如這個判斷成立,那麼,內循環就是胡扯。中國自身不能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有三個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人缺乏創造性。有人會說了,「Made In China」遍地皆是,怎麼能說中國人缺乏創造性?二碼事。一個簡單的問題,什麼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有人說,是消費。錯!!!是創新。假如沒有創新,消費很容易陷入慣性,缺乏增長動力,比如,假如一直是有繩電話,現代化的定義就不同。假如一直是諾基亞手機,今天的世界經濟起碼會低幾個檔次,是蘋果手機拉動了經濟。中國人缺乏創造出顛覆世界的劃時代產品的能力,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假如沒有西方工業化的滲透,中國今天還停留在農耕時代。至於原因嘛,一言難盡。

假如中國人缺乏創新能力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那麼,當世界暫時沒有推出新產品,或者發達國家把新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去生產,中國的經濟就會衰退。

中國自身不能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二個原因,比起西方人,中國人不消費。當然,有了錢,誰都會消費,只是說中國人的消費佔收入比相對較低。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人均收入佔GDP的比例,是全世界最低的,你會說,中國人不消費是因為沒有錢,但事實是,同樣在有錢的情況下,中國人的儲蓄比較高,消費率較低。這裏面有觀念的問題,也有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

中國自身不能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三個原因,這個原因很少有人注意到,就是中國的商業環境太卷,一個商品剛剛熱銷一下,立即陷入價格戰,最後誰也不賺錢。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中國缺乏知名品牌,更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其結果是沒有幾個產品有足夠的溢價,帶來社會財富的增長。像茅台酒這樣的所謂品牌,之所以能夠賣到天價,是因為其產地資源受限。假如不是酒池的局限性,茅台酒明天也會鋪天蓋地,價格一落千丈。回顧四周,中國有幾個像法國,意大利奢侈品品牌那樣的天價商品?沒有。假如一個國家沒有品牌溢價的支撐,過日子還行,拉動經濟就不用想了。

這裏有一個荒唐的反例,就是中國的樓市。你看,房價年年上漲,對GDP有不可替代的急速拉動作用,可惜呀,這是惡性債務模式的惡果,不可持續,而且危害極大。這同前面講的法國奢侈品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中國政府的治理經濟的能力,差到難以置信的程度。順風順水時,誰都會。考察一個政府的治理能力,關鍵是看它必須出面挽救經濟時,它會如何出牌。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自從2019年中國經濟出現拐點,習近平昏招迭出,特別是2023年,觀察他是如何逆勢治理經濟的,不僅是乏善可陳,而且是無疾而終,中國經濟最後很有可能會是像疫情突然放開那樣,乾脆就任其自由落體了。

當我們認識到,中國自身不能拉動經濟增長,就很容易推導出另外一個結論,中國經濟是以西方經濟為火車頭的世界經濟列車的一節車廂,掛上去,中國就跑得快。脫鈎了,不僅是快慢問題,中國根本就是一架牛車,不是速度的差異,而是交通工具的差異,時代的差距。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基於這個判斷,再看 中共外交部的發言,就顯得非常滑稽可笑。「我們反對脫鈎斷鏈」。它證明了筆者關於「中國是世界經濟列車的一節車廂」的基本判斷。假如中國是火車頭,它壓根兒不必擔心別人脫鈎。在脫鈎的問題上,中國政府表現的特別無恥,別人拉着你跑,你天天罵罵咧咧;別人不跟你玩了,你又滿地打滾。

基於這個判斷,所謂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的說法,根本不成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只有一匹馬,就是出口。中國只有出口創匯了,政府才有錢搞基建;只有中國工廠拿到訂單了,中國人才有錢消費。這個邏輯鏈條非常簡單清晰。假如你硬要說三駕馬車,那麼這三駕馬車就叫做「出口,出口,出口」。

基於這個判斷,就可以重新評估改革開放的是非功過。改革開放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西方接納中國,幫助中國發展,才是中國經濟奇蹟的真正動力。有人說了,重要政府給民營企業鬆綁,中國經濟就會蓬勃發展。錯!!!政府給企業鬆綁了,工廠生產出大量的產品,賣給誰?內銷嗎?Forget it!有人說了,我可以出口。但問題是,西方已經清醒過來了,不能再給中國送錢了,中國有錢以後的表現,早已暴露的淋漓盡致,假如西方世界還在執迷不悟,圖中國的便宜,等中國有錢了,明天掃平東京,後天佔領柏林,打垮美國,洋人不要後悔喲。

所以,政府給企業鬆綁,不是經濟發展的充分條件。可以這樣講,政府的劣政,絕對會阻礙經濟的發展,但政府的良策,並非一定能夠推動經濟發展。

中國的國運,可以用「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中國在錯誤的時間,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最大的錯誤在於死不認錯。俗話說,打不過它就加入它。中國的錯誤在於倒在地上時,本可以就此認輸,像日本人那樣,俯首稱臣,從此認美國為老大。但中國選擇了硬撐着站起來,再打,因為它以為上次是出拳姿勢不對,自認為有把握擊倒對手。但它又錯了。對比日本,國運就非常容易理解。二顆原子彈,把日本人徹底打服了,從此走向繁榮發展的道路。

習近平嘴裏掛着的,「太平洋足夠大,可以容得下中美二個大國」。此言足夠愚蠢。誰承認你是大國?誰同意和你分治太平洋?假如習近平具有足夠的政治智慧,他應該這樣說,「太平洋只有美國的強大才會永葆太平。」假如他這麼說了,心裏也真心是這麼想的,中國老百姓也是麼認為的,中國的經濟就不會差到那裏去。房價立即就會上漲,股市5000點才開始。

中國的未來,也許必須經歷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才會從一種幻覺中走出來。作為中國人,此言大逆不道,但事實卻是那麼的無情。

必須站在一個相對更加宏觀的角度去審視中國,才有可能準確把握中國的歷史脈絡,相對於國運,其它都是小事,什麼樓市呀,股市呀,民企呀,包括民主。

之所以本文的題目是中國的未來時沒有未來,其邏輯在於,中國人信奉「零和」世界,有你沒我,有我沒你。假如中國的未來是欣欣向榮的,就等於西方日落西山,「東升西降」嘛。我們沒有理由相信西方的政治家都是傻瓜,他們一定會趁中國尚未崛起,把中國摁住。看看哈馬斯的命運就一目了然,只要他們奉行與以色列不共戴天的信念,就走上了不歸之路。歸根結底,這個世界的命脈始終掌握在西方人手中。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只有外向型發展一條路,所以,與西方為敵,就是自斷後路。

只要中國人信奉「零和」,中國就沒有未來。只要中國把自己的未來建立在別人沒有未來的前提下,自己就沒有未來。

————————————————————————

續篇

昨日發文,《中國的未來是沒有未來》,受到讀者廣泛的關注,備受鼓舞。讀了下面的留言,頗感意猶未盡,今天再抒發胸意,權做狗尾續狗尾吧。

筆者對中國未來的悲觀,主要是認為中國早已錯過了一個改弦更張,與外部世界和好如初的臨界點。這個時間大概應該是2018年貿易戰後,那時,假如中國換人,或者習近平本人服軟,今天的經濟狀況便會好得多,危機依然存在,但爆發的時間可以大大延後。假如措施得當,沒準還能軟着陸。但到了今天,一切都來不及了,換誰都沒用。中國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的地步,換人,換黨,換政府,換啥都沒用,好比一個病人,把所有能換的器官,心臟,腎臟,肝臟,角膜,都擺在手術台上,也救不活。已經腦死亡了。

這有點像中國足球,連個球都停不下來,換帥沒用。

假如當時中國服軟,中國會吃一點虧,面子有點掛不住,但起碼不會出現今天這樣如此大規模的外資撤離。中國會少賺一點錢,但整體經濟結構會像以往那樣穩固。當然,歷史從來不信假如。站在國外看中國,非常清楚,那股一條道走到黑的倔勁,十頭牛都拉不回來。這也許是中國的命運所使。

你搞不搞民主,Who cares?沙特最獨裁,美國照樣把F35放在那裏。美國政府近來最大的謊言,就是「把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分開」。這是美國與中共打交道近100年來,無數次上當吃虧後唯一學會的「大忽悠」。把二者分開,怎麼操作?對中國禁運晶片,那好,為什麼不直接把晶片給一個沒有共產黨員的民企呢?你把美資從中國大舉撤離,受打擊首當其衝的是那些非共產黨員的員工,不傷那個城市黨委的一根毫毛。所以,整個西方世界,早已把矛頭對準了中國,而非中共,因為他們懼怕的是一個暴富後為所欲為的中國,而非一個色厲內荏的執政黨。

目前最有可能發生衝突的是南海。假設美軍打擊一艘中國的軍艦,或海警船,很難說清這艘船是黨產,還是民船,商船。

即便中國推翻了共產黨,外資也不會立馬打個U Turn,掉頭再回來。開弓沒有回頭箭。

千萬別再提改革開放了,你就是整晚不鎖門,人家也不會進來。感覺很多人還是生活在幻覺里。好像一件好事發生過,只要我努力,它一定會再次發生。好比一個人在山裏撿到一根金條,只要我每天去那裏,都會有金條。事情不是這樣的,歷史更不是這樣的。中國從改革開放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種好事比天上掉餡餅的概率還低。中國打開大門只是一個起因,它必須和西方世界努力幫助中國的N條舉措相配合,方能出現2000年前後的經濟奇蹟,缺一不可。簡單回顧一下1980年後,各個方面對中國的投資,資助,比如日本的無息貸款,港商對大陸的投資,台商到大陸開廠,美國給中國的訂單,華爾街各個基金會的投資,每年巨額的貿易逆差,歐洲企業的在華投資,這裏寫很長的清單都會有重大遺漏。這些都會在中國高呼「我搞二次改革開放啦!」同時複印一遍嗎?不可能。

再看,西方援助中國,對自身有什麼好處?之前吸引他們有二大好處,第一,從中國購買廉價商品,第二,西方企業進軍中國市場。今天的西方終於整明白一個問題,這二個好處依然存在,但是,對西方的這二個好處等於給中國送錢,一旦中國有了錢,那就由不得你們了。中國會拼命擴張軍力,造軍艦跟下餃子一樣,等於西方給中國送錢,中國拿錢去製造武器,回頭把西方給一槍斃了。自己都嗝屁了,要錢有毛用?西方人相對傻白甜,但這點智商還是有的。

對中國來講,什麼刺激消費呀,穩房價呀,整那些都沒用。當務之急是把洋人先拉回來。必須派外長王毅敲着一個破鑼,到處去喊:「老鄉們,回來吧,皇軍不搶糧食」,人家信不信另說,起碼你得先喊起來。假如我們想預測中國經濟,每天看外交部的記者會就是一個信號。什麼時候外交部發言人嘴上抹蜂蜜,說話都像林志玲那樣嗲聲嗲氣,聽得外國記者骨頭都酥了,中國就有希望了。都像趙立堅那樣,惡語相向,令記者汗毛都炸立起來,只有政府圖嘴上快活了,經濟嘛,沒戲。

我們說,中國的未來是沒有未來,有二層含義。第一,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並不打算移除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尤其是不肯從自身找原因,總是怨天尤人。第二,如前文所述,中國把未來早已透支了。等時間走到未來,等待中國的只有苦楚。

打個比方,我們把時間段簡單劃分為昨天,今天,明天和後天。中國政府的做法是把明天的錢都在昨天花掉了,等日曆翻到了明天,人們突然發現沒錢了。有人會問了,可否繼續向後天借錢呢?不行,因為後天的時間概念起碼20-30年以後了,長則50年。等不急呀。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昨天可以預支未來的錢,而明天不可以預支未來的錢呢?這恰恰是本文的主題之所在。中國犯了二個嚴重的錯誤:過去透支太多了,把未來賺錢的路給堵死了。其實,本來其中任何一個錯誤單拎出來都是致命的,可是咱中央政府無知者無畏,勇敢地同時犯下這二個錯誤。

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是寅吃卯糧,玩的是金融龐氏騙局,包括美國。但人家牢牢把握二點,第一,舉債要有度,第二,努力營造和維護未來收入的局面。反觀中國政府,人家自以為脫離了地球引力,為所欲為,人有多大膽,就發多少債。完全不理會這二條鐵律。回頭看中國這些年,根本不把一些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放在眼裏,什麼舉國體制,什麼集中力量辦大事,還妄想讓別人抄作業,完全是不自量力。以中央政策為導向,完全忽略的人類幾百年來積累的科學精神與經驗。中國人盲目崇拜政府,附和政府的錯誤做法,一個又一個的錯誤不但沒有得到糾正,反而被強化了。現在是中國集中償還過去幾十年積累的債務的時候。

中國早已背上了天量級別的,永遠無法償還的債。主要有,中央財政赤字,地方債,地方隱形債,居民購房借債。加起來好像有600多萬億。

屋漏偏遇連陰雨。到了債務償還期,中國經濟也出了問題。首先是中美貿易戰,接着是三年武漢肺炎疫情風控,2023年又遇到外資撤離潮,訂單外移潮。由於收入的大幅減少,使得債務問題更加突出,無論恆大,還是碧桂園,其爆雷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爆發的。假設中國經濟像過去那樣,動輒二位數的GDP增速,恆大的房子連夜排隊都抽不到號,它肯定不會爆雷。所以,恆大爆雷的主要原因是房子賣不動了,而非它還不起債。當然,恆大的瘋狂舉債模式遲早要出事,但假如不是中國經濟突然失速,恆大調整的好,也不是完全沒有軟着陸的可能。

本文之所以大談沒有未來,意思是說就中國的這種狀況,神仙也救不活。任何一個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假如看到中國的真實經濟數據,都會驚呼OMG,這些年的書都白讀了。恨不得撲通給習近平跪下,「這樣的爛攤子你也能玩得轉。I服了You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的中國還不如巴勒斯坦,也不如阿富汗,人家只是窮,但沒有那麼多的債務,人民相對沒有那麼多煩惱。假如幾億美元投下去,人民各個樂開了花。中國呢,幾個億投下去,連個水花都不起。沒有人有能力幫助中國,巴菲特把錢全部捐給中國,政府直接拿去補地方債的窟窿了,老百姓見不到一分錢。假如阿富汗明天實行民主了,西方立即會大力扶持它,資助它。假如中國建立一個民主新政權,西方一定會說,是嗎?讓我看看。

所以,我們每個人在規劃自己人生時,都要由衷地慶幸自己,這麼爛的數據,中國經濟居然還在正常運行,給自己做出重要選擇留下良好的空間。簡單比喻一下,拿二個典型的案例,不要比李嘉誠,我們就比潘石屹,他成功潤了,不管損失多少,人還在,隨便幾個億的零花錢還是有的。那恆大的許家印呢?縱有萬億資產,但他餘生再也用不上了,監獄裏提供免費食宿。

其實,無論是李嘉誠還是許家印,在他們事業如日中天時,都有無數次的一念之間,天地之差的抉擇。有人抓住了,有人錯過了。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嘲笑那些失去機會的人,畢竟他們當時面對許多難以割捨的情況,外人無從得知。他們每個人都是商業巨匠,唯一的差距在於對未來的判斷。

選擇也落在了我們面前。正確的選擇基於對未來的準確預判。有一點是明確的,中國的未來是沒有未來。借用中國足球解說員的口頭禪,「留給我們做出艱難選擇的時間不多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文學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