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經濟這副鬼樣,內卷只是剛剛開始

01

這段時間一直有人在問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他說現在感覺從小孩子到成年人都越來越卷,壓力開始向低齡化傳導。

成年人可能還沒有那麼明顯,畢竟年紀上來思想已經定型了。但是小孩子這兩年因為壓力大,心理出問題的很多。

尤其是小孩子現在感覺很可憐,前幾天還有小夥伴給我發了個孩子重度抑鬱的帖子截圖,看上去很讓人心酸。

可以看出這個小朋友才13歲就已經重度抑鬱了,經常睡不着加各種情緒崩潰和頭痛。

很多做家長的應該也有一種感受,那就是現在的小孩子雖然物質條件好了,但是每天人真的很累。

不少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來,每天晚上11點多都做不完作業。

前兩天微博上有個熱搜,這個熱搜源自於有個視頻里的媽媽說,我要求我女兒休學一年。

因為女兒總說在學校很累,有那種身心俱疲的感覺,甚至都不想繼續再讀書了。

這位媽媽說可能女兒就是隨口一提,但是她覺得確實回想起來,女兒過去這十多年真的很累。

從九年義務教育到高中三年備戰高考,之後又考上大學,孩子每天讀書補課從不停歇。

她好像過去這麼多年,確實從來沒有休息過,像機器一樣走完環環相扣的一生,生怕自己趕不上趟。

這位媽媽說我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女兒脫離教育的閉環,但是歇一會喘口氣,歇一年而已還是能做到的。

這一年女兒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臉上的笑容也回來了。很多事情是母女倆一起做的,可以看出女兒真的很開心。

不過也有很多人批評這位媽媽說,她這麼耽誤一年時間,是在拿女兒的前途開玩笑。

這位媽媽也做了回應,說教兒育女的意義不就是讓孩子開心健康的長大嘛。

這個熱搜下面一堆小朋友留言羨慕,說為啥人家的媽媽這麼好,能給自己孩子喘口氣的時間。

也有小朋友在感慨自己也遇到了同樣的迷茫,但是自己到現在依然被這個事情困擾。

有時候想想那些心理出問題,陷入抑鬱甚至自殺的孩子,很多可能也和留言的這些小朋友一樣迷茫。

通常父母總是說他沒有什麼事,平時也沒有發現什麼不對。其實在某個時刻,他對父母傾訴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如果父母能像這個媽媽一樣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就不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後面也就不會出什麼大事了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家裏的孩子能夠身心健康的長大,遠比讀書這件事要重要很多。

你就算是按部就班,一步不差的按時按點大學畢業。現在畢業找不到工作繼續考公考研的大有人在。

甚至就業崗位減少導致就業門檻變高,不少小朋友即使畢業也就是在家呆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必要逼孩子那麼緊。

早一年晚一年畢業在當下這個就業環境下,真的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要緊,更別說什麼耽誤所謂的前途了。

身心健康才是成長中最要緊的事情,一個人錢沒了可以再賺,工作丟了可以再找,愛情沒了可以再遇,這中間的容錯率真的很高,

但是如果心理出了問題扭轉不過來,可能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沒了,整個人很長一段時間也就廢了。

02

這裏可能有人要說了,這兩年我們總是聽成年人說卷,現在孩子從讀書開始也這麼卷,到底是為啥啊。

至於為啥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我們前兩年的文章里其實也都寫過。

本質上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使然。

為啥現在所有專業都在勸退?

為啥經濟發展了,反而感覺更卷了?

事實上任何經濟體增長到一定規模和體量,後續的增長速度自然就會慢下來。這個階段和以前不一樣的變化,也就隨之而來了。

我們會看到整體經濟增量的部分越來越少,這就導致導致新增的機會越來越少,所謂的內卷就越來越厲害了。

內卷本質上是因為某個時間段的蛋糕本身就那麼大,但是要吃蛋糕的人變多了。

在蛋糕就這麼大的情況下,為了讓蛋糕還能夠分,只能是抬高吃蛋糕的門檻,或者是每個人少吃一點。

門檻被動抬高以後,可以說每個人都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才能吃到比以前更少或者差不多的蛋糕。

這時候你拼命努力的目的,已經變成了不是獲得更多的蛋糕,而是保住之前能吃到的蛋糕不減少太多。

這裏我們拿現在越來越內卷的網約車和外賣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們知道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引入什麼高新技術產業,是很難帶來當地就業人群的收入增長的。

這也意味着一個城市正常情況下,每天叫外賣和網約車的那個群體的數量,是基本穩定不會有太大增長的。

這也意味着在這樣一個城市,通過手機軟件每天叫網約車和外賣的需求,整體看是相對穩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當地開網約車和送外賣的人群數量出現了比較大的增長,那麼等於說是供給上來了。

疫情結束以後就是這樣的情況,因為網約車和外賣行業門檻低,很多人失業找不到工作就跑來開車或者送外賣。

在需求端沒有增長多少的情況下,供給端增長了很多,那麼意味着供給端每個個體能分到的訂單變少了,客單價也會有一定程度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網約車司機為了維持自己的收入,只能是拉長自己的工作時間,通過卷時長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收入穩定。

可能以前一個小時能賺40塊錢的時候,開八個小時車就可以賺到三百二十塊錢。

但是如果單價掉到了30塊錢每小時,想要賺到同樣的錢就要開十多個小時車。

成年人就業市場的道理也一樣,當一個經濟體增長到一定程度,整體增速慢下來以後,每年經濟的增量部分就變少了。

增量部分變少,等於說需求端減少了。這也意味着,每年能提供的新增就業崗位減少了。

但是目前每年新增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並沒有減少,等於說供給端還在持續增長。

從供需的角度看,其實這個底層邏輯和前面提到的網約車外賣沒啥本質的區別,都是經濟學上供給大於需求的產物。

最後就是大家覺得越來越卷了,競爭越來越激烈了。工作環境稍微好一點,薪資稍微高一點的工作門檻都變得很高。

03

過去二三十年我們國家經濟高速增長,蛋糕快速做大這個過程中,給了不少人錯覺。

大家以為自己能找到好的工作,原因是自己讀書成績不錯,考上了一個好大學才有了這個崗位。

所以現在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大家都覺得是因為自己學歷不夠高,然後所有人都去拼命卷學歷。

學生和家長們都這麼認為,所以這個卷學歷和讀書不好沒有出路的焦慮,也就從成年人一直傳導到孩子。

這就是為啥我們看到,不光成年人現在就業越來越卷了,孩子的讀書也扁的越來越卷了,因為焦慮在逐級傳導。

很多人其實都沒有想過,好的工作機會和就業崗位並不是教育給你提供的,而是經濟增長帶來的。

這個情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們國家高校的大規模擴招上,體現的非常明顯。

當初提出擴招建議的人是湯敏,後面回顧擴招這件事的時候,湯敏老師對擴招來龍去脈的表達也非常清晰。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我們那個報告之所以引起注意,最關鍵一點是我們提出擴招可以部分解決下崗工人的就業壓力。

1998年正是國企改革帶來大規模工人下崗的時候,當時估計全國有1500萬下崗工人。

如果這些年輕人不進大學,他們就會直接跟下崗工人競爭。我們當時算了一筆賬,如果三年擴招一倍,擴招的學生要在學校呆四年,等於是讓三分之一的下崗工人有了工作或者至少沒有被年輕人搶走工作機會。

我們當時判斷,國企改革是階段性的,有了這幾年的緩衝,下崗的壓力會小一點。事實上,2001年後下崗的高潮就過去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這個擴招遭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反對,原因也很簡單。

很多搞教育的人覺得短期這麼大規模擴招連老師都配不齊,又怎麼能保證教學質量。

但是現在我們回頭看當年的擴招,其實是非常成功的。不僅緩解了當時的就業壓力,而且這批畢業生發展也很好。

因為擴招的這批孩子畢業就趕上了經濟高增長的年代,我們的經濟每年以8%以上的增速快速擴張,幾乎所有人都受益了。

從經濟學角度看,這個事情本質上就是個供需的邏輯。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新增崗位需求大於供給,自然就業崗位就很多。

[page]等經濟體發展到一定體量經濟增速慢下來,需求增長也慢下來的時候,自然每年能提供的崗位也就少了。

這時候大家就會覺得,就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稍微好一點的崗位門檻也越來越高。

多數人讀書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就業市場門檻提高的焦慮,也會從家長傳導到孩子。

我們看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

04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認為職場和就業內卷這個事情現在絕不是什麼終點,而是剛剛開始。

因為本身卷不捲就是供給和需求兩頭決定的,全球角度看整體供給是大於需求的,而且這個過剩會隨着時間流逝越發嚴重。

拿我們國家的情況來說,我們是一個世界工廠,整體產能匹配的不止是我們國家自身,而是全球市場。

現在全球那些有購買力的主要國家,都在步入老齡化。這意味着從全球角度看,整體需求可能是在緩慢下滑的。

即使目前的產能不繼續擴張,伴隨着時間流逝那些有購買力的市場年齡越來越老,需求也是在下滑的。

另外還有個影響因素是:兩年前我們寫過一篇《全球化已經走向尾聲》,說從川普上台貿易衝突開始,就意味着像過去二十多年的那種全球化已經結束了。

這部分逆全球化裏面,有一塊是針對我們的。很多歐美公司客戶要求,在我們國家之外要有備份產能。

這也是為啥我們會看到,最近兩三年很多歐美公司現在要求在中國之外的東南亞墨西哥,逐步開始建立備份產能。

我們看到很多中國的製造業企業,現在也在東南亞墨西哥大量的投資建廠,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未來這些產能建好以後,有些行業的訂單和需求會被分流,就業崗位也隨之會被分流,這個變化最近幾年是在緩慢發生的。

從供需的角度看,本來我們國家這個世界工廠的產能和全世界需求之間就是緊平衡。

現在這些歐美公司又要求在我們國家之外,額外建立備份產能,等於說全球範圍看這個供給會從緊平衡進入過剩。

再加上部分產能和訂單轉移的同時,不止是減少了給國內的訂單需求,而且也會帶來就業崗位的同步遷移。

等於說我們的就業崗位隨着產業的遷移,也一起遷移到這些建立備份產能的地方了。

未來如果這個趨勢延續,有很大概率我們會看到就業領域的內卷還會繼續加劇。

因為本質上這還是個供需問題,我們未來十多年每年還有上千萬大學生畢業,但是就業崗位的需求卻沒怎麼同步增長。

甚至可能不光是不增長,而且因為整體需求出現萎縮,可能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收縮。

所以現在的所謂內卷,可能並不是很多人想的終點,而是內卷的過程才剛剛拉開序幕而已

05

這裏可能有人又要說了,你光描述現象不給解決問題的思路,那不是讓人更焦慮了麼。

很遺憾並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有解的,有些東西應該算是時代變化的產物,你這代人趕上了就是趕上了。

如果非要讓我說個解決方案,那麼我個人覺得出海和外國人去卷,可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向。

因為增速放緩以後盯着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基本上是石頭裏榨油,拉長時間看也沒什麼前途。

很多人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你生在一個小山村,村里沒啥產業和增長讓你維持生計,那你就要到大城市比如北上廣去。

如果到了大城市還是沒找到出路,那麼就到海外去闖一闖,越是窮或者越是找不到機會越是要這樣,這些地方才能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對於我們勤勞上進的中國人來說,出海卷的優勢也很簡單。在發達國家你的優勢是性價比更高,到落後國家你的優勢是眼界和見識。

如果說自己出海會覺得害怕,那麼就跟着這兩年出海在海外建廠的那些大型製造業企業,或者是那些出海搞基建的大央企。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段時間有讀者留言說,自己之前中學畢業以後在國內工地打工,之後跟着央企去了非洲搞基建。

在這期間學會了可以日常溝通的英文,後面這個工地結束以後又跑到歐洲繼續干類似的活。

這幾年在歐洲雖然日子無聊,但是因為日常錢沒地方花卻攢下了不少,一年差不多有幾十萬。

這些錢要想在國內工地上攢的話,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累死累活也做不到。

這哥們說現在的狀態自己還算滿意,打算努努力在外面多賺幾年錢,年紀大了回家鄉養老,給家鄉的消費做貢獻。

可以看出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能減少內卷的方式就是走出去,守着跟前的一畝三分地是找不到機會的。

個人認為可能在未來很多年時間裏,去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和老外們去卷,或者是把中國的商品賣到海外去,依然算是個體相對容易賺錢的路徑。

這就是為啥我們會覺得,現階段解決內卷的唯一辦法就是出海去卷,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外面的機會。

06

說起內卷這個事情,很有意思的是前段時間和表弟一起出去走了一圈,見了一些很久都沒有見的朋友,大家都在感嘆生意艱難。

表弟看了這個情景感覺很奇怪,因為他是最近三年才在留學領域創業成功的,客戶數量每年都有五成以上增長

因為服務相對比較好,甚至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老客戶都會給他推薦新客戶,所以他很奇怪為啥大家都會覺得這麼難。

我說你們增長快一方面是因為服務確實做的好,從創業到現在一直口碑很不錯。

另一方面是因為正好趕上了因為內卷和就業崗位縮減,大家都在拼命考研提升學歷帶來的紅利。

考研的人數量多了之後,考上的難度就變得越來越大。不少家境還過得去又成績不錯的小朋友,就開始另闢蹊徑。

大家不去卷國內的研究生了,開始申請國外QS排名相對靠前的研究生,這樣難度比在國內考研相對會低一點。

從費用負擔的角度來說,在英國澳洲這些地方讀個研究生一年多兩年幾十萬的費用,很多城市中產家庭也承受得起。

而且花這點成本還有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看能不能再外面找到點不那麼卷的機會,這部分開銷你可以當做是機會成本。

就像企業出海是內部需求跟不上逼出來的,很多人目前去海外讀研或者說往海外就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想當年歐洲人就是自己內部沒增量卷不動了,然後很多人只能是被逼得出去卷,於是大航海時代開啟了。

看看新聞也知道,這兩年國家也一直在鼓勵大家走出去,去外面尋找更多的機會。

表弟說確實是這樣,現在不是大家都說內卷嘛,解決內卷的辦法,還是得出去目前不是那麼卷的地方卷。

如果你家裏條件很差學歷不高主要做體力活,或者說普通家庭讀書成績還行但又在國內卷不動,可能最好的選擇還是出海卷。

相對海外市場,國內的藍領體力勞動者即使現在收入水平提高了一截,也是很難受到尊重的。

大多數海外發達國家,可能每小時25歐連個像樣的鐘點工阿姨都請不到,而且藍領和白領的假期社保醫保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對這批人來說,如果有能力就自己出去卷。如果自己害怕就加入大型國企去海外的工程隊,或者跟着國內製造業工廠出海都是不錯的選擇。

尤其對於那種普通家庭沒啥積累的孩子來說,如果能夠出海到發達國家和外國人卷就出去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性價比相對會更高。

同樣的工作賺錢相對更多,工作壓力和付出的勞動時間相對比較少,買房相對收入水平沒那麼貴。

07

說起這個事情,表弟說自己前兩天正好看了個出生普通家庭,但是工作在紐約的中國女生寫的帖子,也算是一類比較有意思的出海人群。

這女生和老公大學畢業五年,兩個人雖然都不算公司的高層,但是收入還算不錯。

兩個人年薪加起來35萬美元,這個數字每年還都在上漲。每個月除去房租和日常消費,他們倆還能剩下一萬多美元。

算算賬的話,一年差不多的剩下十多萬美元,也就是七八十萬人民幣。

這姑娘在房價大漲之前和老公一起去看房,發現除了上東那種很貴的區域,曼哈頓普通房子也就和北上廣差不多。

但紐約這邊的平均收入是北上廣的幾倍,她和老公一年攢十多萬美元,按照紐約20%的首付買個房子並不是很難,所以他們就把房子買了。

疫情以後美國可以申請長期在家工作,在家沒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各種摸魚。

這夫妻倆公司都不怎麼加班,周末基本是雙休。在家的平均工作時間,基本就是六小時。

假期這邊也比較寬鬆,她老公年假有二十多天,她們公司的年假是無限的那種。

她自己因為臉皮薄,一年請了不到20天年假,但組裏人各種請假,上級開會時候還說多請點也沒事。

下班以後基本就是自己的時間了,養狗養貓出去旅遊,各種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女生說這樣的生活自然和富二代沒法比,但是對於女生這種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已經很好很滿足了。

很多人問他們怎麼畢業沒回國,這女生說之前確實一直想要回國,但是自己和老公的工作機會主要在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

之前也和國內的HR聊過面試過,發現回去兩個人工資能拿到現在一半就算很好了。

女生要是生完孩子以後可能都找不到現在的工作,想要一年存個七八十萬人民幣根本不可能。

也是為啥出來留學的時候,一直想着畢業要回國。但是畢業找了工作之後,就一直下不了決心的原因之一。

而且看看國內大城市的房價,感覺可能退休之前都沒辦法回國了。回去基本存不到錢,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很大。

雖然前幾年出去的時候是想着一定要回國的,但是最近卻越來越傾向於先留下來工作攢錢再說了。

畢竟現在父母年紀都越來越大了,自己還是得想辦法好好工作存錢。萬一以後他們需要什麼醫藥費,得保證自己能拿的出來。

目前的工作除了開銷之外還能存點錢,萬一家裏父母遇到個什麼事情不但能拿得出錢,而且還能給他們提供相對好一點的條件。

這個女生說了句很實在的話,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自己的工作,反正她沒那麼大的理想,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過上更好的生活。

說到多數人都是個普通人,好好讀書努力工作就是為了生活,錢和時間總要有一個吧。

她自己讀書或者說學歷教育就是一種投資,多數普通人卷了半天學歷也不過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賺更多錢,過上更好的日子。

對於她自己這種快三十歲還沒生娃的女性,回來找工作大概率要被歧視。工作更卷更累錢還更少,所以思考再三還是選擇留下了。

尾聲

有時候想想,現在我們覺得不管是讀書還是就業越來越卷,其實底層邏輯很簡單。

無非就是因為經濟增速放緩以後機會變少了,就業崗位的供需出現逆轉了。

只要懂得供需這個底層邏輯,接受時代變了過去的高增長不可持續,自然就會按照新的預期重構自己的規劃。

大趨勢變化以後多數普通人的折騰大概率是徒勞的,折騰到最後大概率還得認命。

那些沒認識到時代變了,還在盲目往前沖的人註定會成為時代和變化的犧牲品。

個人覺得從在國內往死里卷,轉向大量人才出海攻城略地,未來會成為一個大方向。

尤其是出去為國內公司企業和產品尋找更廣大的市場機會,應該就是接下來的趨勢和至少兩三代人的機會所在。

如果同樣要卷又有條件的話,現階段真不如出海去和外國人卷,可能還相對容易一點,畢竟中國人一直都非常勤勞。

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家裏沒太多積累,自己到一線城市也沒有根基的話,那麼也不如到海外去試試。

已經畢業的可以跟着出海的企業一起,沒畢業的家裏條件又允許可以像前文提到那個女生一樣先留學。

雖然很多人覺得現在留學已經變成了一種消費,但其實很多人出去留學也是在尋找另一種可能。

一類人是因為擔心學歷不夠影響就業,經濟增速回歸新常態就業機會同步縮減之後,大家都在拼命提高學歷來提高就業競爭力。

畢竟現在國內考研非常卷,留學想考同樣世界排名的學校難度,要比在國內小很多。

另外一類是像前文提到的女生,想着留學結束可以在海外找個工作,壓力不那麼大的同時獲得更高的收入。

因為有些專業國內過剩很難找工作,比如說化工這類專業。但是到美國你讀了完理工科博士基本不算難找,而且很容易留下來。

不過個人覺得要是準備出去留學,其實最重要的是考慮自己家庭的經濟能力,這點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教育本來就是個分層很明顯的東西,比如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對留學這個事情看法就是不一樣的。

對一些家庭來說就是送孩子出去,連讀書帶玩一年多的同時,還能拿個有用的碩士學歷回來。

但是對一些家庭來說就是壓力會很大,因為家裏就這麼多錢,這筆教育投資下去,是必須得到足夠回報才敢投入的。

所以如果說自己的家庭出幾十萬有明顯體感甚至痛感,那就不要自費留學了,後續孩子的心理壓力可能會比較大。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先留學再想辦法找海外工作。原因是讀完書以後再跑去外面,不管是適應還是找工作都很難。

即使你英語還不錯也很難適應,很多東西自己不懂,很多事情沒人告訴你,啥都不了解找工作也難。

要是真的家底特別厚,這個階段出國就是為了花錢,也根本不打算工作了,那倒也無所謂。

當然如果壓根不想折騰,願意留在老家也是ok的。畢竟人生短短几十年,想躺平過舒服日子也是個選擇。

只是說與其要辛苦做「X一代」,相比一線城市的話不如去海外做個嘗試。

相對而言同樣的工作沒有那麼卷,但是收入水平和屬於自己的時間大概率會多不少。

因為國外早就過了我們國家過去20年高速發展的那個階段,80%的人薪酬基本差不了太多。

現在國內的增速也在降下來回歸平穩,不像過去高速增長的年代有那麼多機會了,所以在哪裏打工就有個性價比問題。

同樣是打一份工賺一份錢,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發展愛好,簡簡單單過自己的生活也是種不錯的選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炒股拌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