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023年,那些重新出現在美國的中國身影

今年11月,我在曼哈頓中城參加了第28屆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年會。會上邀請了多位中美行業專家討論當下的熱門主題,除了在今年占絕對C位的AI主題,對亞洲的經濟展望也是例行討論的重點之一。

會後,我與其中一位嘉賓瑞吉斯·戴爾(RegisDale)進行了簡短但有趣的交流,他有超過30年的亞洲金融投資經驗,對中國市場了解深入。

他對我說,美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各資產類別的投資實現了互利共贏。在年會的一個月後,恰逢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我詢問他關於中美投資的見解,他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對美國投資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多樣化投資組合等方面。

戴爾舉例說,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流動支付系統和數字金融的廣泛應用,激勵了美國金融機構加強對支付技術和數字銀行創新的研究;此外,中國對環境可持續性和綠色技術的日益重視,為美國投資者在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環境服務等領域創造了投資機會。

「悄然忙碌」的中概股

一方面,美國投資者深耕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公司則通過尋求在美上市獲取更廣泛的融資渠道。在我作為財經記者的逾10年時間裏,既見證了中概股的上市潮,也經歷了低潮期。

11月15日,經過與納斯達克公關團隊近半年的溝通,我終於有機會再次採訪「老熟人」羅伯特·麥柯奕(BobMcCooey)。作為納斯達克集團副主席兼亞太區主席,麥柯奕是一位空中飛人。「今年我在中國大陸待了近9周。」他告訴我。

麥柯奕的中國朋友圈非常廣,不少朋友與他的合影頻繁出現在我的朋友圈。我們專訪的時點恰逢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之際,他告訴我納斯達克也派出了一位副主席前往三藩市。

今年美股IPO市場整體表現平平,儘管ARM和Instacart等公司的上市為IPO市場帶來了活力,但市場總體依然缺乏足夠的動力和信心。正式進入採訪前,我問麥柯奕今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情況如何,他用兩個英文單詞做了概括:「Quitelybusy(悄然忙碌)。」

截至我們錄製採訪當日,麥柯奕表示今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近100家IPO中,幾乎50%的公司來自亞洲,其中大多數為中國企業。他還稱,中國公司仍希望進入美國市場。他對中國市場的潛在機會充滿信心,並對中國市場的未來保持樂觀。同時,他也預計明年整體IPO市場將超越今年的表現,並有望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巴菲特股東大會的中國身影

5月初,我從紐約飛往奧馬哈,參加巴菲特股東年會,這是我第二次以財經記者的身份參會。

奧馬哈位於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城市雖小,卻有五家企業躋身《財富》500強。每年春末立夏之時,金融人士從華爾街、矽谷乃至全球各地紛沓而至,將積攢了一年的困惑帶到奧馬哈,尋求答疑解惑。奧馬哈城市的包容度也相當驚人,能接納逾4萬名「外來者」。因巴菲特的偏愛,Gorat’s牛排館成為「網紅店」,Gorat’s老闆JimmyChen在今年接受我採訪時略為「凡爾賽」地表示:「熬過這一周!」

相較於2022年,2023年從中國來的投資者數量顯著增加,他們的身影無論在機場、會場還是酒店都隨處可見。有一天,我和攝影師結束工作,在酒店大堂又遇到了正討論行程安排的中國投資團隊。這個團隊有十多人,其中大多數看起來是90後甚至00後,他們的青春帶動了整個大堂的活力。

我忍不住在人群旁停下,向其中一位問道:「你們也是來參加股東大會的嗎?」當然,這是明知故問。

「是的,我們從廣東過來的。你想找我們團長嗎?」他的回答很熱情,並對我拋出一個問題。經過簡短的交談,我對這個充滿熱情的團隊有了更多了解。他們都是專業投資人,在中國從事的領域涵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傳統行業。除了組織者,他們都是第一次來參會。團隊負責人對我說:「我們來這裏是為了與全球各地優秀的投資者交流,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我能加你微信嗎?」聽說我是記者,其中一位團員興致勃勃地問我。

「當然了。」我打開了我的微信二維碼。緊接着,這群來自中國的年輕投資者紛紛圍了過來,開始和我互相添加微信好友。他們對來這裏的所有人充滿了解的熱情,包括我這名駐外記者。5分鐘後,我的微信里增加了近十位朝氣蓬勃的中國金融圈好友。在隨後的幾日,我在朋友圈中看到他們分享參與巴菲特股東大會的各種見聞和感悟,以及對價值投資的領悟和學習。這也是我此行最寶貴的收穫之一。

不知2024年的巴菲特股東年會,又會呈現出一道怎樣獨特的風景。

紐約期待迎來中國遊客潮

這一年,我的採訪對象們普遍傾向於使用「疫情前後」作為衡量各類指標發展的時間參照點。對於生活在美國的我來說,與我生活密切相關的「指標」是機票價格。

今年5月,我花了近3.5萬元人民幣,買到了三張在暑期從北京到紐約的單程機票,途經杜拜轉機。排除中轉候機時間不計,總飛行時長近23個小時。疫情前,一張中美直飛航班的往返機票有時還不到5000元人民幣。

在我的華人朋友圈中,今年機票購買情況非常「卷」,不少家庭不惜重金購買回國機票探親。不過,暑假結束後,機票「內卷」的情況逐漸好轉。到了10月,隨着航班數量逐漸增多,已經能夠以約7500元人民幣的價格購買從北京直飛紐約的單程機票。

機票價格的波動往往與供需關係緊密相關,而這種變化對美國旅遊業尤其是紐約市產生了顯著影響。紐約市旅遊與會展局全球傳播執行副總裁湯森德(TiffanyTownsend)告訴我,中國是紐約市第二大入境遊客來源地。華爾街作為紐約市的熱門打卡地,常年吸引許多中國遊客。但自疫情後迄今,中國旅遊團在華爾街上幾乎已不復見。紐約市的旅遊業仍在等待中國遊客的大規模回歸。

9月初,紐約市旅遊與會展局的高層在疫情後首次訪問北京和上海。湯森德對我表示,抑制旅客赴紐約的主要原因是航班運力限制和赴美簽證的長等待時間。她語速很快,充滿愉悅感,語句間帶着濃厚的積極期待:「中國是我們非常關鍵的市場。」紐約市旅遊與會展局預計,到2024年底,中國遊客數量有望達到約80萬人,逐漸接近2019年的110萬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第一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