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為什麼你一吃就胖,而有的人怎麼吃都不胖?真相在這裏,不妨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非常「凡爾賽」的人,當被別人問及:「為什麼感覺你怎麼吃,都不會長胖」等一系列問題時,他們往往都會這樣回答:「哎,我也搞不明白啊,反正就是吃什麼都不會長胖。我真的巴不得多長點肉,太瘦了一點都不好看!」

雖然這種人真的非常「凡爾賽」,但確實還是會讓那些一吃就胖的人羨慕不已。可是,為什麼這類人明明吃得很多,卻就是不見胖呢?其實,「光吃不胖」未必是一件好事,這背後或與3個部位的健康異常有關,大家不妨對照自查一下。

1.胃

從中醫角度而言,「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亡」,而胃在我們體內最大的作用就是受納腐熟食物,然後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將食物轉化成食糜,說得簡單一些,胃就是一個「容器」。

而一旦脾胃健康出現了問題,就難以將食物完全消化,進而引起消化不良等問題,如此一來,自身的營養吸收效率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很多人長不胖的原因。

要知道,胃在腐熟食物的過程中,往往離不開胃酸,而中醫則會稱其為胃火或是胃陽,而若是胃陽不足,那麼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的食慾,進而出現胃口不佳或吃一點東西就會胃脹難受等症狀,所以,針對胃陽不足的病症,醫家通常會用到補助胃陽的藥材,比如乾薑、陳皮等加以緩解。

不過,補充胃陽若僅從胃部入手,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胃陽的來源有兩處,其一是心陽的化生,其二則是腎陽的補充,因此,對於心臟不好或是患有腎臟疾病的人來說,其消化功能也會出現異常。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強壯心腎陽氣呢?

其實,醫家常用的人參、桂枝、附子等藥材,便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胃不好的人,在日常飲食過程中也要注意細嚼慢咽,吃「七分飽」即可,畢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小腸

黃帝內經》中曾說過:「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而小腸也是我們體內非常重要的消化臟腑,其功能首先是接受胃腐熟後的食糜,進而將食糜進一步消化,並轉化成自身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化生成津液和氣血。

所以,我們常說的消化不良,不僅僅指胃,還包括了我們的小腸,這二者一個主消,一個主化,共同配合之下,便能更好地滿足機體對水谷精微的需求。

​不過,小腸的功效並不限於此,它還具有分清別濁的功能,可以將化生的營養輸送給脾臟,將轉化的糟粕殘渣輸送至大腸,然後排出。

而小腸吸收不好的原因就往往陽氣不足或受到了寒邪,在此情況下,小腸的吸收功能就會大大降低,而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人再食用寒涼食物後,出現拉肚子現象,就是小腸受寒所致,對於這樣的症狀,也可以使用理中湯來緩解,若症狀較為嚴重,那麼則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來調理。

3.脾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是全身的氣血來源,而一旦脾臟健康出現了問題,那麼五臟六腑的氣血供應都會隨之受到影響。而且,脾臟最大的功能就是運化,可以將體內的食物運化成水谷精微,並輸送至全身。

在臨床上,脾臟不好多因寒邪,所以,中醫對脾臟的養護,也多以溫脾為主。對於脾陽不足的人來說,其最常見的症狀表現就是腹脹,嚴重時甚至還可能會出現水腫病症,對此,大家可嘗試用八珍粉來調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軒轅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