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歐委會主席明確強硬對華姿態 德國商界唱反調稱要增加中國投資

2023年11月16日,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德國聯邦議院基民盟/基社盟的議會小組主辦的活動上,對北京持批評態度。

日前一場關於歐盟印太戰略的研討會上,政商界在對華問題上展露明顯分歧。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強調,面對中國的扭曲市場和經濟脅迫將採取反制措施。但與會的德企代表卻聲言要在中國增加投資。分析認為,儘管商界發出不和諧小插曲,但將無礙歐盟未來對華路線調向強硬。

德國聯邦議院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議會小組上周四(16日)開會討論印太戰略關係及減少對華依賴。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演講中表達了布魯塞爾對北京日益強硬的立場,指中共的目標是對國際秩序進行系統性改變。同時,在經濟方面,中國已結束「改革開放」,進入了「安全秩序」時代,這意味中國正在推行「減少對世界的依賴,同時增加世界對中國的依賴」的特殊戰略。、

馮德萊恩指,一旦北京實施經濟脅迫,歐洲「不僅依賴世貿組織程序,而且還準備採取強有力、協調一致的反制措施」。她說「只有那些努力正確理解中國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的人,才能在未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她強調,當前的對華策略必須綜合考慮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重申歐委會在必要時將以反制措施應對中國和歐洲汽車製造商之間的扭曲競爭。

與會的戴姆勒-奔馳行政總裁康林松(Ola Källenius)等德企代表則反駁了馮德萊恩的觀點,並表達了捍衛對華投資和與中國持續密切合作的立場,稱「我們不是政客,而是經營著公司,我們的使命是贏利」。康林松稱德國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市場經濟等強加給中國。他反對歐盟反制措施,包括提高中國汽車的關稅等。他指出,迄今為止,中國是世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他宣稱:「我們正在增加在中國的投資」。

2023年11月16日,梅賽德斯-奔馳CEO康林松在德國聯邦議院基民盟/基社盟的議會小組主辦的活動上,稱要增加在中國的投資。(學者巴金推特圖片)

總部位於慕尼黑的「世維會」發言人迪里夏提批評了康林松的表態,認為某些德企不顧人權價值,為中共「漂白」。

迪里夏提說:「對於中國的任何投資,都是在變相的支持和默認中國針對維吾爾推行的種族滅絕和21世紀現代版奴隸政策。中國政府利用這些企業綁架所在國的這種外交政策,分化國際社會,漂白自己。作為一個企業,不能偏離應該遵守的道德價值」。

參與了該研討會的德中問題專家史明向本台分析,康林松此番表態更像是要討好中國政府,實際上他並未像過去一樣,具體談及與中國在高科技車輛技術方面的合作。唯他這番操作,最後只會兩面不討好。

史明說:「梅賽德斯-奔馳老闆說一些中國喜歡的話,增加投資甚麼的,他說這個話是為了迎合中國政治的需要;但是它一句都沒有提到在高科技領域和中國的合作。這種沒有內容的表態不能真正滿足中國的需要,中國現在需要的是真金白銀;同時這種表態又得罪了歐洲相當一部分政界和商界的人士,你兩邊不討好,你為甚麼要幹這件事?」

史明認為,與之相比,馮德萊德在對華問題上一改往日模糊表態,這才是歐盟未來對華戰略的大方向。

史明說:「馮德萊恩提到歐盟和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而且說我們不能坐視不管;這次馮德萊恩自己說印太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中國的,這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這說明歐盟的經濟核心國家,現在在這一點上取得了一致,不僅是在地緣政治上、地緣安全上,而且也是在地緣經濟上,也會對中國採取進一步非常嚴厲的措施」。

上周五(17日),「自由香港」主辦的一個關於歐盟國家「中國戰略」的研討會上,德國國會議員萊希特(Ulrich Lechte)表示,「我已經厭倦聽到德國商人稱讚中國市場的美好」;他也強調,中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在全球的行為,已經構成了這個時代最大的政治和經濟挑戰,德國和歐盟必須減少對中國的單方面依賴。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