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憂心機會成本越來越高 習大概率鋌而走險

《商報》指出,北京可能擔心隨着時間推移,對台動武的成功機率會下降,或許會想抓住當前時機發動進攻。《時代在線》認為,中國電動車在價格、性能和軟件上還未優於德國競爭對手,但若忽視其潛力就太傻太天真。

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削弱,這是否可能促使中共領導人進攻台灣?《商報》客座評論「台海戰爭是真實危險」提出了這一疑問。

作者Daniel Stelter寫道,中共正在加強在該地區的活動並建立新聯盟,但觀察家認為,美國還需要10年時間才能在軍事上有效威懾中國。作者提問道:如果這一評估正確,中國領導層是否會因此擔心隨着時間推移,軍事行動成功機會降低,從而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

「直到不久前,世界還認為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但如今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人口萎縮阻礙發展,生產率增長放緩。與美國相比,中國可能已經達到相對的頂峰,領導層必須抓住這個時機。」

作者認為,中共毫無疑問正在為衝突做準備。「登陸台灣的演習正在進行,給軍隊進行武裝,擴建台灣沿海各省的軍事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中國繼續擴大糧食儲備,石油庫存正在上升,在金融體系方面也採取了預防措施。作者指出,依照《經濟學人》所述,中國糧食儲備數量已經是世界最大,可以維持18月供給;該國也系統性確保沙特阿拉伯等不一定會認同西方制裁製度的國家的石油供應,而俄羅斯無論如何都屬於中國陣營。此外,中國已加緊尋求SWIFT國際結算系統的替代方案。

「這一切有可能都只是防禦性舉措,中共害怕美國進擊,因為美國更積極在地區內活動。同樣的,這也可能是中共發動進攻的前奏,因為中共認為,只有現在才有機會贏得戰爭。」

「就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最近也剛發出警告,『鑑於目前的關係發展,我認為很可能發生軍事衝突。』

毋庸贅言,一旦發生戰爭,西方對中(共)國的制裁是可以預見的,但台灣與全球全球系統相關的半導體產業也難以避免會遭到破壞,其後果將對世界經濟,尤其是德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

時代在線關注了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發展。該報在題為「中國電動車只便宜幾歐元」的分析文章中指出,在歐洲,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聽過中國電動車品牌,但它們已經開始享有盛譽。「中國電動車據說特別便宜,配備一流的電池,最好的軟件。這種恐懼正在歐洲和德國蔓延。新的競爭會給國內行業帶來危險嗎?」

「無論如何,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正考慮徵收懲罰性關稅,原因是廉價電動車充斥全球市場,『其價格被巨額國家補貼壓低』。」馮德萊恩認為,這一情況扭曲了市場。

時代在線指出,「仔細觀察中國電動車就會發現,說中國車在價格、性能和銷售成功率方面都佔優勢的論點,在目前的情況下很難站得住腳。」

文章寫道,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銷售成績迄今尚可。「汽車分析師施密特(Matthias Schimidt)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僅占歐洲新車市場約3%。公眾的關注度遠大於實際情況』。不過,在電動車領域,中國汽車製造商佔比8.2%。」

作者認為,目前還無法判定中國電動汽車是否優越,「但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潛力,那就太天真甚至愚蠢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速度極快。或許還需要二至五年,才能達到必要的成熟度。若再加上補貼驅動的降價空間,可能促使(消費者)購買。如此看來,馮德萊恩的分析可能是正確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