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楊威:中共對美示弱丟臉 更憂俄政局生變

作者:

2023年6月19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北京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

6月19日,習近平對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放軟了口氣,但第二天美國總統拜登卻稱習近平是「獨裁者」。6月25日,布林肯支持了拜登的言論,稱將繼續做中共「不喜歡的事情」,說中共「不喜歡的話」。中共里子面子都丟了,卻不敢發作。中共領導人深知中美之間實力差距明顯,而且俄羅斯兵變導致的大變數,現在對中共來說更揪心。

拜登之言很可能故意為之

6月19日,習近平會見了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相信兩個大國能夠排除萬難」,「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新華社的報導沒有提及台灣問題,可見中共有多軟。新華社同時還報導《中美關係和合為貴》,專門描述了會議桌中央的荷花,稱「『荷』與『和』『合』諧音,我們期待中美兩國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第二天,新華社又報導,《第一觀察|習近平主席會見布林肯的深意》,再稱「以和為貴」。

中共黨媒做足了功夫,中共領導人很可能期望白宮能有所回應,也釋放某種緩和姿態。然而,6月20日,拜登談到2月擊落中共間諜氣球時說,「習近平之所以很生氣是因為我擊落那個裝滿兩車間諜設備的氣球時,他不知道它(氣球)在哪裏」,「這對獨裁者們來說尤其尷尬。」

6月21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表示「強烈不滿」,稱「美方的言論極其荒謬」,是「公開的政治挑釁」;但中共外交部網站故意刪去了這一內容,應該害怕老百姓知道真相。

拜登沒有做出與習近平對等的緩和姿態,反而稱習近平為「獨裁者」,恐怕故意為之。

布林肯訪華之前,白宮會先進行各種推演,做好應對預案。若中共領導人放軟,美國該如何回應,想必白宮的策略就是不對等放軟,繼續保持一些強硬姿態。白宮眼看與中共的「競爭」中佔據了上風,沒有放軟的理由;布林肯訪華只為避免衝突,並非要與中共重新修好。

白宮知道,中共會利用布林肯訪華做宣傳,對內顯示中共領導人指點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拜登故意稱習近平為「獨裁者」,則要顯示白宮無意與中共妥協,以此打破中共的大內宣和大外宣。拜登需要競選連任,面對選民也不能對中共放軟。

2023年6月20日,拜登提到擊落中共間諜氣球時,稱習近平為「獨裁者」。(大紀元製圖)

中共的老辦法失靈了

6月2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特爾(Vedant Patel)稱,「我認為總統的評論不需要進一步澄清或進一步解釋」;「這與我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的態度是一致的。」

這表明,白宮團隊早就有了預案,拜登的話絕非偶然。

6月22日,中共駐美大使謝鋒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敦促美方立即採取切實行動,消除負面影響」,否則承擔一切後果。

6月23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John Kirby)表示,中共因「獨裁者」言辭向美國發送「外交照會」,除此之外,沒看到其它任何後果。白宮大概評估中共沒什麼牌可打。

布林肯的北京之行並未有更多實質性突破,關鍵的中美軍事溝通仍然受阻。中共領導人的示弱,對美國來說算是意外收穫,但白宮應該並不相信中共真在「求和」,而是被打疼之後不得已的緩兵之計。

6月25日,布林肯接受採訪時說:「總統說話總是坦誠、直接。他說得很清楚,他代表我們所有人說話」;「我在這次訪問期間對中國同行說的一件事是,我們將繼續做一些你們不喜歡的事情,說一些你們不喜歡的話,就像你們會繼續做和說我們不喜歡的事情一樣。」

這對中共來說,可謂正式潑了一盆冷水。中共的面子丟大了,但並未及時回應。

6月29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對此發問,發言人毛寧才不得不回應稱,「對布林肯有關言論表示不滿」「堅決反對」。新華社立即引用報導,《外交部發言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中共圍繞布林肯訪華精心編排的大內宣徹底失敗,中美關係並沒有「好起來」;布林肯不接受中共領導人的指點,白宮繼續「激烈競爭」,對中共的「求和」不感興趣。

過去中共一再擺出戰狼姿態,令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美國屢屢施出重拳,中共無力對抗,只好對內虛假宣傳,似乎贏得了一些面子;但此次面子、里子都盡失。

中共以往總會利用中美高層的交流做文章,製造中美緩和的假象,吹噓中共領導人多麼有本事;同時刻意把中美關係搞壞的責任推給美國,掩蓋中共領導人的屢屢失誤。拜登之言打碎了中共的內宣外宣,布林肯的話表明,中共的老辦法徹底不靈了。

6月28日,新華社大頭條報導,《習近平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致賀信》;隨後又發出評論文章,《續寫鼓嶺故事推動合作共贏——習近平主席賀信為中美人民深厚友誼注入信心和力量》。

中共出醜後,不敢對美國發作,竟然還在示好。6月2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傑斯(Mike Rogers)率領兩黨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中共幾乎默不作聲。中共正失去與美國較量的底氣之際,俄羅斯兵變帶來的變數恐怕對中南海的衝擊更大。

2023年6月24日瓦格納集團兵變後,普京政權走向動盪。(馬克時空節目組)

中共對克里米亞鬆口在試水?

瓦格納兵變給俄羅斯政治、軍事帶來的影響相當大,對俄烏戰爭的影響也顯而易見。中共似乎看到了俄羅斯的敗局,自認做了兩手準備,以免引火燒身,但瓦格納兵變可能導致俄烏戰局更快地變化,中共不得不再次有所動作。

6月28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導,在被問及中國(中共)是否支持烏克蘭收複目前被俄羅斯佔領地區時,中國(中共)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表示,『我不明白為什麼不』。此事是否屬實?傅聰大使的回答是否代表中國(中共)政府的立場?」

發言人毛寧迴避了問題,僅重複「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2014年俄羅斯攻佔克里米亞後,聯合國就克里米亞問題投票時,中共曾投了棄權票。今年4月,中共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稱,「克里米亞原是俄羅斯的,是赫魯曉夫送給了烏克蘭。」他還說,「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的國際法地位。」

中共外交部否定了盧沙野,稱之為「個人觀點」。傅聰最新的說法,相當於一個大反轉,但中共外交部暫時沒有否定。這可被視為中共的一次試水,開始為俄羅斯戰敗做準備。

6月29日,新華社報導,《瓦格納事件後,歐盟這場峰會變得十分特殊》。文章稱:「歐盟定於6月29日至3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夏季峰會……瓦格納事件對俄烏衝突的影響,將成為本次會議的首要議題」;「歐盟各國領導人將討論俄烏衝突最新進展以及歐盟對烏克蘭提供進一步支持等」,「美國政府27日宣佈向烏克蘭提供價值5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以幫助烏軍進行反攻並增強防空能力……援助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海馬斯』火箭炮系統適配的彈藥、30輛『布萊德利』步兵戰車、25輛『斯特賴克』裝甲車、陶式反坦克導彈等。」

中共主動炒作瓦格納事件,還幫美國和北約宣傳對烏克蘭的援助,有些不尋常。新華社的態度在硬性轉彎,中共領導人很可能判定俄羅斯快要敗了,不得不趕緊轉向。

中共總理李強剛剛去了德國和法國,中共黨媒對此行的「成果」輕描淡寫,應該儘量壓低李強的地位,但也確實沒什麼「成果」。李強回國後,在天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還在對歐洲喊話,稱「現在在西方有一些人在炒作所謂『降依賴,去風險』」,「就是一個偽命題」。

歐洲國家一再畫下紅線,警告中共不要軍援俄羅斯,還敦促中共向莫斯科施加影響、儘快結束戰爭。俄羅斯兵變應該讓歐洲看到了烏克蘭反攻勝利的更大希望,中共拋出克里米亞歸屬的新說法,意圖試水向歐洲靠攏。然而,俄羅斯兵變影響的不只是俄烏戰爭。

中共可能失去戰略大後方

3月份,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前,不肯與拜登通話,故意擺出聯俄抗美的姿態。中共領導人希望俄羅斯繼續消耗北約,也希望俄羅斯被削弱,正式變成中共的小弟。

北約的目標只是削弱俄羅斯,最終把俄軍趕出烏克蘭,無力再戰。之後,烏克蘭可能被納入北約,成為北約與俄羅斯對峙的最前沿,但北約沒有進攻俄羅斯的打算。只要克里姆林宮政權不變,就能繼續牽制北約,也始終可以做為中共的戰略大後方。這應該是中共領導人的一項重大戰略安排。

瓦格納兵變動搖了普京政權,克里姆林宮未來是否可能易主,令中共十分憂慮。若一個新的俄羅斯領導人與美國和歐洲緩和關係,與中共必定有所疏遠。

中共領導人原本把俄羅斯設計在「內循環」里,「極端情況」下,俄羅斯至少可以繼續提供能源和部分原材料。若克里姆林宮換了新主人,與美歐走的太近,中共的戰略大後方可能失去,甚至變成包圍圈的一環。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北京,成功令中共反水、對抗前蘇聯;如今,美國總統也可能訪問莫斯科,勸說新的俄羅斯領導人共同對抗中共。

普京還能堅持多久,中共領導人此刻正深度懷疑,因此在俄羅斯內亂問題上採取了騎牆姿態,習近平似乎也沒有及時與普京通話。中共領導人擔憂的風險,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若克里姆林宮真的易主,中共領導人的重大戰略規劃就可能落空。

新的俄羅斯領導人可能立即下令從烏克蘭撤兵,就像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一樣,然後與美歐和談。即便那時俄羅斯不直接針對中共,與中共交往時可能也會拿捏分寸,就像現在中共對莫斯科的態度反覆無常一樣。

西方各國轉而全力對付中共時,俄羅斯估計會尋求最佳的平衡位置,以獲取最大的利益。屆時,俄羅斯不會當中共的小弟,也不會成為中共的戰略大後方。

中共領導人對美國示弱丟臉,現在恐怕不是最要緊的問題了;俄羅斯可能的政治變局,才讓中共平添了更大的心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