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劃時代訪問!印美無極限 中共將被鎖死在印太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南草坪為到訪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舉行國事訪問歡迎儀式後與他沿着柱廊走向橢圓形辦公室。(2023年6月22日)

在印太地區局勢持續緊張之際,美國星期四(6月22日)以最高禮遇的盛大典禮歡迎印度總理莫迪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將兩國近年來迅速升溫的雙邊關係推向了頂點。

除了白宮隆重的歡迎儀式外,莫迪星期四的日程還包括了罕見的與拜登總統共同舉行記者會、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正式會談、對國會參眾兩院聯繫會議發表演講以及當晚的盛大國宴。

兩國在星期四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矢志擴充、夯實美印「全面全球戰略夥伴關係」,令這一拜登總統所稱的「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密切、更有活力」的雄心勃勃的關係「橫跨大海和星空,人類事業的每個角落都為我們兩個偉大國家之間的夥伴關系所觸及。」

「本世紀世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要求印度和美國共同合作和引領,」拜登總統說,「而我們正在身體力行。」

美國和印度雖然是世界上兩個民主大國,但由於種種歷史因素,兩國關係曾經在很長時間裏一直若近若離。美國曾在2005年以莫迪涉嫌與宗教暴力事件有關而拒絕向其頒發外交簽證,而且印度至今都與俄羅斯保持有密切的關係。然而,近年來隨着中國的崛起、國際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美國和印度的關係也穩步得到改善,莫迪此行更是被普遍認為將兩國關係推向了一個新的時代。

「這是一次劃時代的訪問,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歷史意義,」美國前駐印度大使蒂莫西·羅默(Timothy Roemer)說,「我認為從歷史後果的角度來看,這將是美印關係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學院副教授拉詹·庫馬爾(Rajan Kumar)說,莫迪的美國之行在印度獲得了高度評價,「印度專家認為,這將成為兩國關係的轉折點。」庫馬爾對美國之音說,「這對於推動兩國關係邁向新方向而言,堪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訪問在印度有很多積極的評價。」

美國和印度星期四宣佈了在國防、半導體、關鍵礦產、高技術以及太空合作等領域簽署一系列協議,其中不乏旨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合作項目,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美印兩國多年來在農產品關稅等問題上存在多起懸而未決的爭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星期四在莫迪和拜登會晤後宣佈,雙方已同意結束世界貿易組織的六項爭端。

「莫迪總理的訪問強調了美印雙邊關係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在一系列共同優先事項上的合作。」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說。

更多合作的跳板

莫迪此行期間兩國雖已達成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協議,但美印之間在此基礎之上還可能會有更廣泛的合作空間。

「天空是印美關係的極限」,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本星期接受《印度斯坦報》(Hindustan Times)專訪時說。莫迪周四表示,對兩國夥伴關係來說,甚至「天空也不是極限」。

莫迪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還對印度的經濟前景作出了極為樂觀的展望,指出現在印度業已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很快將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的國際問題專家庫馬爾說,美印可以走得很遠有兩個原因,「一是印度經濟的崛起,二是中國的崛起,這對周邊造成了威脅。」

印度總理莫迪在美國國會向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2023年6月22日)

奧巴馬政府時期任美國駐印度大使、國際戰略諮詢公司安可顧問公司(APCO Worldwide)的執行董事羅默說,兩國之間的緊密關係不但對解決當今的問題至關重要,對應對未來十年的挑戰也是如此,無論是印太地區及其安全與自由問題,還是技術交流,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或太空探索等領域都是如此。

「這是關於中國侵略性外交政策崛起的問題,是印度和美國在如何看待中國崛起方面越來越有戰略共識的問題。」這位前印第安納州的聯邦眾議員對美國之音說。「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也是兩國更加緊密合作的跳板。」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印度項目主任坦維‧馬丹(Tanvi Madan)說,印度和美國不會成為正式的盟國,印度也將繼續與俄羅斯保持關係,但印度可能會與美國協調,在國防、安全和技術領域更加有所作為。她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你是中國,這可能會使你的盤算變得複雜,因為你不知道印度會做什麼。」

「房間裏的大象」

雖然中國議題被普遍認為是美印深化兩國關係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但美印兩國官員在這次莫迪美國之行中一直避免直接提到中國。

美印過去幾年來曾多次發表聯合聲明譴責朝鮮的導彈試驗,以及呼籲結束緬甸的暴力,但一直避免直接提到中國。

兩國在星期四的聯合聲明中再次點名朝鮮,稱兩位領導人都表示「譴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發射破壞穩定的彈道導彈」。

儘管如此,觀察人士指出,美印領導人的潛台詞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沒有直接提到中國,但他確實含蓄地提到了。」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印度項目主任坦維‧馬丹(Tanvi Madan)對美國之音說。

莫迪在2016年時也曾在國會發表演講,成為有此殊榮的極少數的幾位外國領導人。雖然有一些議員因抗議印度人權狀況倒退而缺席,但場上仍不時爆發出「莫迪、莫迪」的呼聲。

馬丹指出,莫迪在星期四的國會演講中稱,「脅迫和對抗的烏雲正在印太地區投下陰影」。這本質上是指中國。

這位《命運三角:冷戰期間中國如何塑造了美印關係》(Fateful Triangle: How China Shaped U.S.-India Relations During the Cold War)一書的作者還指出,在供應鏈問題上,莫迪在演講中呼籲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並提出「民主化」。

儘管兩國領導人在正式講話中避免直接提及中國,但在記者提問一環拜登總統沒有迴避稱習近平為獨裁者,並表示這不會令美中關係受損,而且仍期待與習近平會面。此外,拜登還間接批評中國的制度,稱他認為美中關係與美印關係不一樣的根本原因是「彼此之間存在極大的尊重,因為我們兩個民主國家。」

「對我來說,令人震驚的是,這是我們從美國總統身上看到的最開誠佈公的比較之一。」布魯金斯學會的馬丹說。

[page]兩國的聯合聲明十多次提到印太,強調拜登總統和莫迪總理對地區緊張局勢升級表示擔憂,「並強烈反對試圖通過武力改變現狀的破壞穩定或單邊行動」。此外,聲明還重申了對建設一個自由、開放、包容、和平、繁榮的印度-太平洋地區、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以及國際法的持久承諾。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出席聯合記者會。(2023年6月22日)

在有關四方機制(QUAD)的議題上,聯合聲明強調,「拜登總統和莫迪總理再次承諾增強四方合作夥伴關係,使其成為促進全球利益的夥伴關係。」

尼赫魯大學的國際問題專家庫馬爾說,外交外交語言不一定提到任何其他國家,兩國試圖強調加強合作不是針對任何其他國家。但是,當談論獨裁或某些意識形態不能被允許在其他國家擴張,談論民主國家聯盟或兩個民主國家的全球治理聯盟時,都是間接牽涉到中國。美印的聯合聲明中十多次提及印太。「或者當你談論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時,也是再次間接指的是中國。」庫馬爾說。

雖然莫迪這次訪問以及美印之間的關係範疇等所涉及的範圍遠遠不止中國,但《時代》雜誌網站一篇文章說,大多數分析人士告訴該周刊,「訪問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一個詞—中國—因為印度在美國的努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將中國稱為這次莫迪訪美中「房間裏的大象」,雖未被明確提及但不言而喻。

「很多事情沒有說出來,但每個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戴雅門說。

延伸閱讀:莫迪訪美與中美印俄四角關係走向

來源:大紀元

2023年6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右)和印度總理莫迪(左)在華盛頓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會面。(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王赫評論文章:6月22日,拜登以7,000人的盛大儀式歡迎莫迪。拜登稱美印關係將成為21世紀的決定性關係之一,莫迪則稱,這次受邀訪問白宮是「巨大的榮幸」。而且,莫迪還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第二次發表演講,這是美國國會給予外國政要的「最高榮譽」,之前只有丘吉爾等幾個人享受過。

莫迪2014年就任印度總理以來,已經五次訪美,但這第六次是首次對美國事訪問,成果豐碩:

——實質性提升兩國間《戰略科技夥伴關係》(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ship),規劃包括太空、清潔能源、半導體、AI等新興科技的合作路線圖;

——三個國防合作項目,如下:美印史無前例的合作生產戰鬥機使用的GE414發動機,印度購買包括MQ-9死神無人機的美國武器,以增強其情報搜集能力;允許美國海軍艦艇在印度船廠進行維修,成立《印美防衛加速生態體系》(The India US Defense Acceleration Ecosystem),加速印度新興私營部門國防工業與美國國防部門的整合;

——美國將加入莫迪在2015年提倡的《印太海洋倡議》(Indo Pacific Oceans Initiative),通過這個區域機制共同促進安全、可靠和穩定的海域,制定共同行動和共享威脅評估計劃,並與東非和印度洋沿岸國家合作。美國與印度已有固定的年度聯合軍事演習「備戰演習」(Yudh Abhyas; Training for War);

——雙方相互增設領事館(比較而言,中美是相互關閉領事館)。

莫迪訪美,使印美關係顯著提升,這對中美印俄四角關係將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一,深化印美軍事合作,不僅使印度減少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而且印度軍力的提升也對中共構成相當大的牽制。從軍事上講,中美印俄四角關係中,印度目前是最弱的,與中美俄差距甚大。美國要充分發揮印度的獨立戰略作用,就必須幫印度把這個短板補上來。這既有現實意義,又會影響未來格局。

第二,中美印俄四角關係中,有個中俄印三角,印度還想左右逢源;美國「上兵伐謀」,在印度的國家發展路徑上,美印契合,大力推動印度的經濟與科技發展,以使印度即使在美俄之間保持中立,但在美中之間要選擇美國。美印合作有兩大基礎:一個,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國家,與美國有共同價值觀;另一個,中共對美印都是大威脅。再加上印度本身具有成長為大國的潛力。因此,美印聯合(即使不能聯盟),這是美國的全球戰略考量,比較有遠見。

第三,美印「戰略科技夥伴關係」,意義重大。2022年5月,拜登與莫迪在「四方安全機制」(Quad)峰會期間,提出「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iCET)。今年1月31日,iCET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議。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技術合作夥伴關係的目標是成為2016年達成核電合作協議後美印關係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使整個印太地區的民主世界處於強勢地位的總體戰略的重要基礎部分」。《紐約時報》稱這是「對抗中(共)國技術崛起」。陸媒則稱,美國正在建立針對中國的地緣科技鐵幕而印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支點,一方面,印度正在努力從全球價值鏈的中下游端向上移動;另一方面,美國希望一個前進的印度能更大程度地替代中國在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成為美國所謂民主科技聯盟中的重要一環。

第四,就GDP而言,印度已是世界第五位,但也僅有大約中國的1/5。印度經濟發展,是美國的戰略期望。美國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友岸外包」,印度是主要受益者之一。另外,美國拓展美印雙邊貿易關係,在疫情三年中取得顯著進展。中國多年是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這個位置,最近兩年已被美國奪走;並且,美國還是印度少數幾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之一。

據印度商務部數據,2021—2022財年,美印雙邊貿易額1119.42億美元,印度對美出口761.1億美元;2022—2023財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285.5億美元,印度順差280億美元。(印度的財政年度是從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相應地,中國降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但卻享有巨額貿易順差。印方數據顯示,2021—2022財年,中印雙邊貿易額1154.2億美元,印度貿易逆差激增到729.1億美元;2022—2023財年,雙邊貿易額下降約1.5%,至1138.3億美元,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卻擴大至832億美元。中印貿易嚴重失衡,印度非常不滿。

以上四點表明,印度處於空前有利的國際地位。就中美印俄四角關係而言:無論如何,俄羅斯已經被俄烏戰爭的泥潭拖垮了,將會蟄伏相當時間,起不了大作用;而只要中美對抗加劇,美國就會大力扶持印度。如果中共堅持「戰狼外交」,不去緩和中美關係、轉圜中印關係(自2020年6月以來,中印多次爆發邊境衝突,甚至出現死傷,導致兩國關係不斷惡化),繼續牽手掉進坑裏的俄羅斯,則美印聯手,再加上日本、澳大利亞的聯合,中共就將被鎖死在印太地區。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VOA 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