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小摩上海開峰會 擋不住中美關係的寒氣

摩根大通行政總裁傑米‧戴蒙(Jamie Dimon)資料圖。

美國摩根大通銀行數年來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全球中國峰會,會場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近3,000名與會者。原本計劃凸顯中國在疫情大流行後對外重新開放,卻因中共惡劣的言論大環境,活動最終成了一個高度謹慎事件。

除摩根大通(簡稱小摩)行政總裁傑米‧戴蒙(Jamie Dimon)在彭博電視上接受了一次採訪和一些中國國內媒體的採訪外,會議完全是閉門進行,旨在避免任何可能的政治地雷。

金融時報》的一篇評論說,這事凸顯了一個對在華外企而言越來越重要的原則,在美國的世界裏,所有在媒體上的公眾露面都是好的,那麼在中國,則往往是不好的,即使有時是不可避免的。

一位出席小摩會議的中國觀察員表示,中國國內現在的總體言論環境是幾十年來最糟糕的時候。

像小摩這些百年西方大企業也同樣陷入了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緊張關係。戴蒙在活動問答環節時也稱,現在國際秩序的「複雜性」超過了冷戰時期。

《金融時報》的評論說,在無法自由發言或保持沉默的情況下,會出現一些奇怪的扭曲現象。比如:在中共官方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外界通常看到官員們不僅照本宣科,而且每個字都經過了精心策劃,以避免出現任何意外。

摩根大通會議的一位與會者抱怨說,這次活動的小組討論像是在「照本宣科」。

通常參加這樣的大型會議,演講者渴望更多的交流,觀眾也希望聽到更多內幕。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小摩把會議放到了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進行自由交流的環境中。

在COVID清零政策結束後,中國言論環境變得更加惡劣,所有媒體的報導都受到比以前更為嚴格的言論控制。一年前上海遭遇的種種清零悲劇,一年後已沒有任何人敢公開談及或悼念。

戴蒙在中國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商界人物。本周,雖然他私下強調了對中國投資的長期承諾,但他的公開評論也包括對北京政府及其產生的「不確定性」的溫和批評。

戴蒙在閉門會議上回答有關中國疫情政策及對諮詢和科技行業打擊的問題時說:「如果你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中國(中共)政府造成的……不僅會改變外國直接投資。」

「它將改變這裏(中國)的人,改變他們自己的投資信心。」他補充說。

會議前一天,戴蒙在上海與中共最高官員陳吉寧會面,小摩以「私人會議」為名拒絕就此次會面發表評論。

中共官方媒體在網絡上發佈的會議記錄只保留戴蒙對當局的積極表態。中共官方向來用這套手法為自己宣傳,同時過濾掉對它不利的說法。

北京正在為外國商界領導人鋪開紅地毯,以期在三年疫情期間封鎖措施將國際業務拒之門外後,重新贏得他們的青睞。但隨着中美關係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商業旋風也難以銜接華盛頓和北京之間中斷的官方溝通。

除了戴蒙的上海秀所透出的寒氣,外界對其他大亨訪華也持冷淡看法。

上海美國商會前會長季愷文(Ker Gibbs)告訴《金融時報》說,特斯拉CEO、億萬富翁馬斯克。馬斯克的中國之行「受到了很多關注」,但這種令人感覺良好的強心針,頂多能持續15分鐘。

他補充說,這次訪問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人們仍然對(中國)經濟感到非常緊張」。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記者林燕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