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受過中共的刺激?網飛新片讓中共當了「大壞蛋」

過去一段時間,所謂「電影的中共元素」,多因外語片為了順利進入中共市場,無論佔比大小,皆在呈現對中共的正面敘事,一定程度符合了中共「說好中共故事」的外宣目的。Netflix近期上映的《黑客接管》(THE TAKEOVER),或是其串流平台尚不適用於中共,看似沒有中共政治正確的顧忌,但片中關於中共直截了當的反派角色設定,比過去荷里活電影裏標準大壞蛋「莫斯科當局」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要說《黑客接管》的發想,是受到中共近年飽受質疑的監控手段刺激,應該很合理。(《黑客接管》宣傳照)

過去一段時間,所謂「電影的中共元素」,多因外語片為了順利進入中共市場,無論佔比大小,皆在呈現對中共的正面敘事,一定程度符合了中共「說好中共故事」的外宣目的。Netflix近期上映的《黑客接管》(THE TAKEOVER),或是其串流平台尚不適用於中共,看似沒有中共政治正確的顧忌,但片中關於中共直截了當的反派角色設定,比過去荷里活電影裏標準大壞蛋「莫斯科當局」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黑客接管》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現代荷蘭,主角是一名電腦黑客高手巴迪,她受聘一家專門查驗企業網絡漏洞的公司,在意外捲入謀殺案後,開啟了一連串揭密過程。起因荷蘭首輛設有人臉辨識系統的自動駕駛公車即將上路,請來巴迪檢測「抓蟲」,巴迪發現網絡編碼有異狀,疑似資料外泄給第三方,於是植入木馬程式暫時遏止外泄資料,卻因此掀開了背後的陰謀。

陰謀就是,推出自動駕駛公車的荷蘭公司,是和一家名為「Xiau Ming」的中共跨國公司進行合作,結果Xiau Ming暗中搜集歐洲各國的人臉辨識碼,並將搜集的數據回傳給中共政府所用。巴迪植入的木馬程式,等於壞了Xiau Ming的好事,於是惹來殺身之禍。

劇情至此,其實有相當的「既視感」。Xiau Ming所為,不就是當年阿里巴巴投資的AI公司視曠科技和商湯科技,之所以遭美國商務部列為「違背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企業的原因。

2019年,美國商務部將視曠和商湯列入貿易黑名單的「實體清單」(當時共有28間中共公司列入),並對其實施貿易限制,正是因為他們危害了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視曠和商湯主要透過人臉辨識技術,為中共撒下綿密的監控網絡,尤其成為監控新疆維吾爾人的核心工具。要說《黑客接管》的發想,是受到中共近年飽受質疑的監控手段刺激,應該很合理。

2018年,所謂「數位威權主義興起」,指的就是中共的網絡管制,自由之家且早就認定中共是最濫用這項技術監控人民的國家。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高級分析師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曾提到中共企業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最「獨特」的地方,就是他們多有滿足政府需求的義務,表面上是正常的公司,台面下則是受控於政府的不正常公司。在霍夫曼所做出的報告中,也提到了曠視科技和商湯科技在新疆的侵權行為,甚至明指存在一個透過人臉辨識系統所設定的「維吾爾警報」,信息直通中共警方。在《黑客接管》中,我們其實很容易看到霍夫曼報告裏的元素和影子。

或許有影評認為《黑客接管》身為犯罪驚悚劇,內容卻不夠緊張刺激,起承轉合不若荷里活片那樣扣人心弦,但電影裏,中共「Xiau Ming」公司主管出現在手機視訊畫面上冷冰冰的臉龐,以及動員其他黑客、殺手追殺巴迪的過程,就算劇情不夠新穎,卻可能已清楚投射出歐洲國家對當下中共的觀感和評價。

此外,總部位在西班牙的人權團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近期公佈調查報告,揭露中共在全球廣設的「海外警察服務中心」,形同將警務作業擴及外國領土,主要目的正是為追查海外異議人士,幾乎已達長臂管轄地步,且已有當事人指控遭到所謂「海外警察服務中心」騷擾。中共「海外警察服務中心」遍及英國、加拿大、德國和荷蘭,這些國家正在對其展開調查,其中,荷蘭更已直接要求中共關閉當地兩處「警察站」。

現實環境中,荷蘭要求關閉了兩處中共「海外警察服務中心」,電影世界裏,則是《黑客接管》的上映。反映出2020年後,很明顯的趨勢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對中共的負面評價都來到新高,且都高達七成以上。但學者對中共負評的報告是一回事,不同團體、組織、基金會的報告是一回事,「中共元素」回頭再成為電影裏的反派設定,則又是另一回事,而後者,對中共對外的角色設定恐怕影響又更大,何況拍攝《黑客接管》的不是美國人,是荷蘭人,近年來在和中共政商交涉的過程,相信很多國家都是如人飲水,習近平成功展開第三任後,《黑客接管》今天會這樣演,中共還能將外國人對它的反感,全都賴到美國身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