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並非歷史偶然失誤;習近平爆雷班子要拖垮中國經濟 一個時代結束;

人民幣匯率創新低 美國動手了 納斯達克叫停中國小公司上市;美國為何能掐住中國晶片命脈?一張圖表看懂;中泰鐵路開工五年僅完成15%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用人唯忠組建"爆雷"班子,將導致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更有評論認為,過去40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代已經結束。

拜登政府頻頻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祭出殺招,一張圖揭示了拜登政府為何能掐住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命脈。

今年以來納斯達克公司(Nasdaq Inc.)已經停止了至少四家小型中國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準備工作,並調查中國上市公司的幕後交易。

德國總理肖爾茨一意孤行,執意允許中資入股漢堡港集裝箱碼頭,引發德國媒體質疑和批評。

在拜登政府祭出新一波晶片禁令後,知名的大陸半導體企業長江存儲已主動要求核心技術崗位的美國員工離職。

 

中共常委皆外行,專家:"爆雷"班子將拖垮經濟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日(10月23日)在北京亮相,多位負責軍事和經濟事務的人事安排引發輿論熱議。

經濟學者司令形容,新領導班子在經濟政策方面是"爆雷"班子,因為當中國經濟發展向下行時,由不懂經濟的人掌經濟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司令在24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坦言:「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和風向來講,將會是災難性的,因為一個完全門外漢,沒有管理全國性的、經濟通盤考慮的經驗,他怎麼下手?從哪裏開始?對於當前中國的經濟要如何開藥包,他都不知道。」

他預測,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中國經濟會進一步下滑,而李強只會把李克強留下的攤子「搞得更砸」,進一步把中國的經濟往下拖。

司令認為,中共新班子會導致國際投資者加快撤離中國的速度,撤資潮的規模將會更大、更快。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23日臉書發文評論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所有成員都是黨務幹部出身,沒有一個懂經濟的,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在國務院工作過的經驗。而中國的經濟現在正面臨嚴峻考驗,「想要靠這麼一個外行的團隊,來解決問題、拯救經濟,絕對是異想天開」。

矢板明夫直言:「如果不出意外,中國經濟明年會很差,後年會更差。有在中國投資,或者正在做生意的朋友,可能需要及早做準備。」

美國為何能掐住中國半導體命脈?一張圖表看懂

美國在10月上旬針對中國宣佈新的晶片與相關產品出口管制措施,要利用美國在半導體供應鏈關鍵領域中的強勢地位,阻止中國先進晶片的發展。

華爾街日報利用一張圖表,凸顯美中在晶片供應鏈的勢力比重,說明了為何美國有能力可以掐住中國發展半導體的命脈。半導體產業向來是一個集成的全球供應鏈的例子,因為多年來,晶片產業高昂的研發成本和密集的資本支出促使不同國家專精於晶片生產過程的不同步驟,沒有一個國家能獨立完成,大家都相互依賴。

儘管如此,美國控制了半導體產業鏈中最關鍵、最源頭的部分,尤其是研發的領域,許多設計最複雜半導體的公司都在美國,連晶片的設計軟件和製造晶片的設備也是由美企掌握。

依據這張圖表來看,在半導體產業上游部分,光在晶片設計軟件方面,美企在全球的市佔就高達74%,中國僅佔3%。

美國在這塊領域的龍頭企業為Cadence Design Systems和新思科技(Synopsys),中國則無明顯的領導廠商。至於IC設計部分,美企市佔達67%,中國僅佔5%;在這塊領域,美國的輝達(Nvidia)、超微(AMD)、英特爾、高通都是翹楚,中國的IC設計龍頭則是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以及上海韋爾半導體。

在半導體產業中游,也就是晶圓製造,從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來說,美國市佔達41%,中國僅佔2%;在這塊領域,美國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rach)、科磊(KLA)為翹楚,中國的領導廠商則是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

至於晶片製造與封裝,美國和中國在全球的佔比都相對較小,若依據製造廠地點來畫分全球產能,美國與中國在邏輯晶片產能佔比分別為15%、17%;在封裝方面,美國的產能僅2%、中國則佔46%。美國除了限制先進晶片和晶片設備出口至中國外,連「美國人才」都管制了,也就是限制美國公民、永久居民支持中國的先進晶片發展。

由於美籍人才遍佈在半導體供應鏈內,美國政府因而有進一步的籌碼可切斷中國取得晶片資源的其他剩餘途徑。

習近平,並非一個歷史的偶然失誤

儘管有多個政府機構的安全警告,內閣6個相關部委一致反對的情況下,德國總理肖爾茨仍然執意允許中資入股漢堡港集裝箱碼頭。這一態度在德國媒體中受到質疑和批評。

之聲報導,《世界報》發表題為"德國夢遊般踏進中國的陷阱"的文章指出:"就像默克爾政府對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警告置之不理一樣,(中共)對台灣發出的明確危脅似乎也不會讓現任政府的對華政策發生根本的轉向。多年來,儘管有種種警告,德國聯邦政府並沒有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性。

現在看來,面對北京,德國也將夢遊一般踏入同樣的依賴陷阱。中共已經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經濟對中共的依賴性遠大於對俄羅斯。但目前看來,並沒有明確的意願或計劃來改變這一點,儘管聯邦政府宣佈2023年將推出新的中國戰略,其對北京的立場與默克爾執政時期相比會更具批評性。

"德國媒體此前的報道,德國總理肖爾茨將於11月訪問中國。對此文章寫道:德國總理此行發出的信號是'生意一切照舊'。德國工業界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加大了對中國的依賴性。

今年9月,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在中國南部的湛江啟用了一處規模巨大的生產基地。至2030年該公司將在那裏投資100億歐元,這是德國企業有史以來在中國的最大投資。

聯邦議院內政委員會負責人、綠黨議員埃默里希(Marcel Emmerich)對後果發出警告:「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不能成為他人地緣政治利益爭鬥中的皮球。歐洲是一個強大的貿易和經濟區,我們的港口屬於應受到特別保護的設施。」

他補充道:「就像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德國前經濟部長)當年把天然氣存儲站賣給俄羅斯,肖爾茨現在一定要把漢堡港部分碼頭賣給中國人。社民黨人顯然沒有吸取任何教訓。」

驚曝長江存儲要求美國員工離職

在美國拜登政府祭出新一波晶片禁令禁止美國公民或居民在中國晶片廠任職後,知名的大陸半導體企業長江存儲(YMTC)已主動要求核心技術崗位的美國員工離職。

據外媒報道,這家中國晶片製造商急於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新規,但目前仍不清楚會有多少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會被迫離職,但在中國大陸已經有數人已辭去職務。

英媒《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國大陸任職的美籍員工已陸續離開這家知名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一名資深工程師表示,有些美國人在公司生產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方面取得突破,發揮關鍵作用,但知情人說,「公司不得不讓他們離職」。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對長江存儲施壓日益加劇,擁有美國國籍、長期擔任長江存儲執行長的楊士寧在美國宣佈制裁前就已卸任。

[page]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3關口

中共二十大上周日閉幕。本周一(24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至7.3053,日內跌1%,再創階段新低。

圖:2022年10月24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3關口。

這是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有史以來首次跌破7.3關口,續創2010年8月人民幣離岸交易市場創建以來的歷史新低。

此外,24日開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7.2437,跌穿7.26關口,收盤報7.2610,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16點,創2008年1月11日以來逾十四年半的新低。

二十大閉幕,中國公佈第三季GDP增3.9%

中國國家統計局終於在24日公佈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9%,相較於二季度增長0.4%,明顯回升。然而,這份數據延遲了六天、等到二十大閉幕後才發佈,也引起外界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明居正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表示,這個數據有假,中國只是避免評論直接衝擊20大而延後公佈。如果在20大期間發佈,會很尷尬,因為全世界會反駁它。大家會說你的經濟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數據。」

泰媒:中泰鐵路開工近五年,工程量僅完成15%

據泰國《每日新聞報》(Daily New)10月11日引述官方消息披露,中泰鐵路一期工程自2017年12月正式開工以來,截至今年9月份,工程量僅實際完成15.49%,而原計劃應完成37.33%。

目前中泰鐵路出現進度緩慢狀況除了資金不足問題外,可能泰國也不希望陷入中國「一帶一路」的債務陷阱,同時也要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目前泰國政府興建高鐵的策略應該是可以慢,但不可以急,更不要陷入財政赤字的舉債風險與負擔當中,否則將無法獲得高鐵可能帶來的經濟成果。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代的結束——中共二十大的深層主題

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吳國光指出,中共二十大的最大主題,在於事實上宣佈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已經結束。

第一,習近平宣佈中國已經實現了小康。這意味着當年鄧小平所確定的發展目標已經達到;相應地,鄧時代的治國路向也成為歷史了。

第二,習近平為中共確定的新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意味着不是只有經濟建設這樣一項「中心」工作;相應地,習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安全」至少與「發展」並列為中心。

第三,習的報告通篇突出「安全」,強調「鬥爭」。這意味着「鬥爭」才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首要手段。相應地,哪怕在經濟領域,對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說,「建設」也不再是「中心」路徑。

三十多年來,隨着市場力量增長,專制者時時擔心它會衝出這個籠子。習的二十大報告形容他們自己對此「憂心忡忡」,也算是難得的說了句實話。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則意在對這種威脅來個釜底抽薪,徹底馴化市場力量。

動手了,納斯達克叫停中國小公司上市

據從事股票發行的律師和銀行業人士稱,納斯達克公司(Nasdaq Inc.)已經停止了至少四家小型中國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準備工作;納斯達克正在調查這些公司首次亮相後短暫的股值躥升。

埃倫諾夫·格羅斯曼與施洛爾律師事務所(Ellenoff Grossman& Schole LLP)專司公司和證券業務的律師道格拉斯·埃倫諾夫(Douglas Ellenoff)表示,納斯達克公司已經通知了他,某些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工作將不准繼續進行,「直到他們確定今年早些時候某些中國發行人的異常交易活動的原因。」

七位從事中國小型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工作的消息人士接受了路透社的採訪,這些消息人士稱,短暫的股票反彈是由少數海外投資者造成的,這些投資者隱瞞了自己的身份,搶購了發行中的大部分股份,從而給人一種首次上市便需求很大的感覺。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Dealogic」的數據,因此今年在美國的中國首次公開募股公司,在交易的第一天平均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426%,而所有其它首次公開募股公司的回報率僅為68%。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