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國留學生法國撿垃圾吃走紅:撿友中也有富人

晚上7:50,中國留學生尤比(Yooupi)開車來到法國圖盧茲一家麵包店後門。

麵包店一般是晚上8點關門,之後店員會出來扔垃圾。尤比期待着,能從垃圾桶里撿到不錯的食物。垃圾桶旁排起了長隊,等到店員將「垃圾」放入,她立即戴好手套,撿走需要的食物。

一年前,尤比開始在圖盧茲的超市、便利店、麵包店撿垃圾吃,拍攝的視頻在B站走紅。

在法國撿垃圾並不稀奇,也不分階級,尤比認識了不少「撿友」,有流浪漢,有實踐反消費主義的白領,有大學生。

通過撿拾垃圾,尤比更深入了解了法國,她發現,或許可以適當節制消費,更好地利用「廢棄」的物資。

尤比曾在麥當勞的垃圾桶,看到幾百片牛肉餅、鱈魚餅,但袋子破損沒法食用,「真的太浪費了,這就是產能過剩。」在現代工業社會,從農場主到包裝工、託運工,從製造商、零售商再到消費者,每一環都發生着食物浪費。

據《經濟學人》報道,法國每年有1000萬噸、價值160億歐元的食物被浪費。調查顯示,94%的法國人對於食品浪費感到擔憂,二分之一的法國人每天至少作出五種反浪費的努力。在法國,有一群拾荒者,將撿垃圾視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是在搶救那些食物。」

以下是尤比的講述:

【1】撿垃圾在法國並不稀奇

我第一次拍攝「撿垃圾吃」的視頻是在一個冬夜,沒有出現生理上的不適,更多的是心靈的觸動。我看到老人、流浪者在垃圾桶翻找,法國是一個發達國家,但還是有一部分人活得十分艱難。

撿垃圾在法國並不稀奇,周末集市快結束的時候,攤販會丟掉那些被擠壓過、賣相不好的果蔬,很多雖然奇形怪狀但都是完好無損的。因為法國會對果蔬進行評級,分為一級和二級。要成為一級果蔬,首先要長得好看。只有一級果蔬才能賣到好價格,長得不標準的二級果蔬價格極低。很多沒有經過第一遍農場篩選的果蔬甚至會被丟在地里,住在附近的人們可以直接去地里撿。

法國紀錄片《拾穗者》反映了法國拾荒的現象,拾荒者並不全是窮人,有廢銅爛鐵里搜尋作品原料的藝術家、反對浪費的撿拾愛好者,以及撿拾記憶的紀錄片導演瓦爾達本人。

《拾穗者》拍攝於二十多年前,現在法國有了更多元的方式去處理垃圾,比如捐贈或銷毀,這減少很大一部分浪費。

「撿友」是我在視頻中對其他拾荒者的稱呼。我的一位撿友,他的生活過得可以說是挺富有的。除了撿食物,他還特別偏愛撿各種各樣的木板,將其製作成各種物件,非常漂亮。

我在麵包店撿垃圾時遇見過一位慈善組織成員,他負責管理一個貧困片區。當時麵包店丟出來五六大袋麵包,他帶走三袋作為片區居民晚上的餐包以及次日早餐。

常去麵包店撿垃圾的還有農場主。有些麵包店結束營業時,會把沒用的麵粉麵團製作成一個很大的麵包再丟掉,以便二次利用。這種麵包明顯不是供人食用的,而且沒有添加劑,農場主可以用來餵牲畜。

我的撿友都是法國本地人,目前我沒有遇到「撿垃圾」的中國人,根本原因還是存在文化差異,其實我個人也是一樣。雖然拾荒在法國非常稀鬆平常,但除了拍視頻,我不會撿垃圾吃,這只是一個拍攝題材,我就是想反映這個現象。

撿友聽起來像是朋友,像那位慈善組織成員,他在撿麵包時只帶走其中3袋,還會問我是否需要。我之前也拍過一位麵包店店員,他丟了6大包,但只拿走了一個麵包,而且還會很自然地和其他拾荒者打招呼。我還遇到過一位老爺爺,孤身一人,唯一的經濟來源是低保,食品、生活用品,他都撿,但他不會遇到好的物件或者食品就全部帶走,他只拿自己需要的。

但瓜果蔬菜、酸奶等「超市垃圾」越來越少,那麼這種情況下,撿友們是不會共享食物或信息(哪裏可以撿到)的,有時候撿友之間也是一種競爭關係。

圖/bilibili@Yooupi食途

【2】錯過時間可能顆粒無收

法國麵包店非常多,而且明文規定不能售賣隔夜麵包,所以可撿的麵包很多。

但錯過時間的話,很容易顆粒無收。除非這家店位置比較偏,沒人來撿並且垃圾車來得慢,那麼麵包在垃圾桶存放的時間會長一些。很多周邊交通便利、丟棄量大的麵包店前會有很多人等着拿麵包,有人甚至開貨車來,幾乎剛拿出來就沒有了。

我也不好跟人家去搶,因為我只是拍視頻,就詢問人家能不能給我一個麵包。很多人非常樂意,還會問需不需要更多。

撿垃圾並不那麼順利。通常情況是,撿了好幾個小時也沒什麼收穫,只是我沒有上傳這些廢片。稍微留心的觀看者也能發現,很多發佈的視頻中太陽光的變化非常大,因為撿垃圾的整個過程只是被濃縮在10分鐘左右的視頻里,並不是說我一開箱子就能找到東西。

在我的視頻中,也能看到一些垃圾箱是上鎖的。這在治安不好、比較貧困的街區很常見,因為這些區域拾荒者更多。經營者可能不願意一到關門的時間,就有很多人在門口排隊,等着撿垃圾。如果出現哄搶的情況,有損店面形象。

我撿過最好吃的,是超市裏包裝好的烤雞,烤雞如果打5折都沒人買,會被扔進垃圾桶,我把烤雞拿回去,將烤翅再烤了下,還做了雞絲涼麵。

撿垃圾時,這個東西能不能吃還是能分辨的,我也惜命的。

裝在袋子裏的麵包或甜點,放在一個單獨垃圾桶,一看就是好心的老闆給流浪漢、慈善組織或農場主的。我有一次去麥當勞撿垃圾,看到了幾百片的牛肉餅、鱈魚餅,但袋子都破損了,這種你沒法吃,我撿了一些回去煮煮,給我家狗當零食。看着那些牛肉餅,真的覺得太浪費了,在法國餐廳,只要烹飪過了東西就不能過夜,只能扔掉。

這是產能過剩的問題,法國排名第一的浪費是家庭消費,一個正常家庭一周可能會買幾百歐的食物,吃不完就會把東西扔掉。

法國傾倒垃圾是有規定的,柜子、電器不能直接丟進垃圾桶,需要自己開車運到垃圾回收站。有人怕麻煩,就把不想要的家具放家門口,路人散步覺得這東西有用,直接拿走就好了。如果這些家具放了幾天還沒人要,再拉去垃圾回收站。

有一次我在富人區,還撿到了古董櫃,雖然實用性不大,但很復古精緻,帶回家後我一直在用。

【3】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改變

看了我的視頻,有人認可這種文化差異,感謝我讓他們看到法國不是只有時尚和奢華。也有人不理解甚至謾罵,說「你跑到國外就是去吃垃圾的?簡直丟中國人的臉」。

我做這個視頻,只是反映一個現象,並不是依靠撿垃圾在生活。比起撿到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過程中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改變,比如我更加重視反浪費和資源再利用。在視頻拍攝過程中,我其實一直都處於學習狀態,查找各種相關資料。

在大約3年前的新聞報道中,我看到大型超市的臨期食品都是大桶大桶地丟,然後人們湧上去挑選。但現在「超市垃圾」越來越難撿,我就去了解是什麼原因。

法國非肉類食品上一般標示的是DLUO日期,表示「在此日期前食用更好」,為最佳食用期。它不是絕對期限,只是在這個日期之後,產品可能已經失去了全部或一部分特質,比如咖啡失去香味、餅乾變軟,但不會對食用者產生危害。

到了DLUO日期的食物,超市不能再售賣,只能丟棄。但對食用者來說,至少一星期內都可以吃。現在法國大型超市開始把這些到期食品捐贈給慈善組織,以此獲得稅收減免。大型超市旗下的小超市臨期食品較少,獨自捐贈很麻煩,他們都配備一個封閉集裝箱,將幾天的東西放在集裝箱拉回母公司再集中捐贈。所以能撿到的「超市垃圾」一般都是來自個人經營的小門店,但數量十分有限。

在撿垃圾途中,我看見一些真的以此維生的人。我記得有一天凌晨兩三點特別冷,零下四五度,垃圾蓋上已經結冰了,我在郊區發現了三四袋麵包,我在拍攝的時候,發現遠處有幾個人瑟瑟發抖,一直等着我拍完。他們都是靠撿垃圾維生的人,因為不想入鏡,才離得很遠。看到這個場景,我很難受,趕緊完成了拍攝。

通過撿垃圾,我更了解法國了,之前留學,我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在法國,有一些人是極簡主義者,他們把撿來的東西改造,或去垃圾桶里找吃的,就是反消費,儘量不花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九派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