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李婷婷: 在瑞麗,城市第九次重啟(圖集)

作者:

他最大的感受是,冷清,「連噪音都沒有。」車少,人少,沿街已經開張的手機店、服裝店、飾品店,除了店員,少有顧客,而餐館許多都沒開,他猜測要麼是倒閉了,要麼是店主離開了瑞麗。此前一些人不得不離開瑞麗以求生存,儘管離開瑞麗也並不容易——去年9月起,離瑞前必須自費到酒店隔離7或14天,一個人的隔離費用至少要上千元,後來政策又多了一個選項:可申請免住宿費、只交餐費的簡易鐵板房(最新的規定接受了離瑞居家隔離)。

我問尹升魁為什麼不離開,他反問我,「我能跑去哪兒呢?」二十年前,他從雲南保山的農村,來到鄰市瑞麗的城區,和妻子白手起家,如今不僅戶口遷來了瑞麗,還在這裏擁有了1家珠寶店、1台挖掘機和1台鏟車(他的副業)、1棟三層小樓,以及3個都已成年的子女。

疫情出現前幾年,是瑞麗最繁華的時期。那時,這座三面毗鄰緬甸的旅遊城市,僅2019年就接待了672.2萬人次的遊客,成了當年全國旅遊百強縣市之一。當地早在2000年就成立的姐告邊境貿易區,是中國第一個實行「境內關外」特殊模式管理的邊貿特區,在這裏,所有貨物免關稅。而穿過姐告,就是緬甸。

尹升魁以前常往返於緬甸。他會去緬甸的玉石礦區進貨,也會把挖掘機和鏟車派出國幹活。在那裏,他結識了許多外國朋友,甚至在2018年前後成立了一支500人的邊境志願隊,當時緬甸戰亂,一些難民流離失所,他們想幫助這些人度過難關。

但2020年疫情之後,尹升魁再也沒去過緬甸,他的鏟車至今仍滯留在那。姐告邊境貿易區成了瑞麗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區域內絕大部分居民從去年8月22日起被轉運出去,直到現在仍無法回家。為控制疫情輸入,瑞麗在長達169.8公里的邊境線上加建了鐵絲網。

留在瑞麗的尹升魁決定去當志願者。他有一種非常樸素的城市主人翁意識,既然是這座城市的一員,那麼就必須做點什麼來解救瑞麗。他參與過分發抗疫物資,還去邊境線上守過邊,每三天守一夜,從晚上11點盯到早上8點,不讓任何人非法入境。

但去年10月,他突然停下手頭不掙錢的志願工作,去隔離酒店應聘,成了一名保安,月薪3000。尹升魁說,「我做珠寶,做工程,一輩子還沒打過工呢!」疫情後珠寶生意停滯了,他的挖機也長了草,線路都被老鼠咬斷了。但他有兩個還在外地讀書的子女,一個讀大四,一個念中專,每個月需要近3000元的生活費。對這個曾經還算殷實的家庭來說,這筆錢如今成了重擔。就連過去負責看管珠寶店的妻子,也去保供超市應聘,成了一名配貨員,月薪2000。

在一座封控的城市裏找一份餬口的工作,也不容易。疫情之後,尹升魁經常往那個500人的志願隊群里轉發招聘信息,愛心群變成了招工群,「現在疫情這麼一弄,我自己都貧困了,你想想其他人貧不貧困?」

在隔離酒店裏,尹升魁住了7個月,只在春節時回了一趟家,因為酒店是封閉管理。他住在一間包括衛生間在內、只有8平米的雙床房裏,把其中一張床立起來,就在逼仄的房間裏做掌上壓、扎馬步。「在這裏快要憋瘋掉了。」妻子工作的超市每天都能回家,有時,夫妻倆就在酒店門口相會,隔着警戒線和口罩,兩人拉拉手,說會兒話。

直到5月13日,來酒店隔離的人變少,酒店辭退了十幾名工作人員,包括43歲的尹升魁。瑞麗解封,而他失去了這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回家隔離的7天裏,他把時間幾乎都用來捯飭種在院子裏的蔬菜、藥材,以及照顧50隻雞、鴨、鵝,夜裏繼續研讀中醫書籍,他一直有胸悶、呼吸不暢的毛病,如今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他唯一能掌控的事情。

在院子裏養的家禽©尹升魁

尹升魁的妻子仍在超市工作。她遞交了辭職申請,準備和丈夫一起去當地最大、最繁華的玉石毛料市場擺攤。上一次瑞麗封城前,妻子在市場交了幾千塊錢的攤位定金,但一天攤沒擺過,瑞麗又封了。這一次無論如何,他們要趕在下一個未知數到來之前,先把攤擺起來再說。

以下是尹升魁的自述:

我聽說電影院是開了,但沒去看過

我昨天終於結束居家隔離了。早上10點半做完核酸,然後就回家了。也沒怎麼出門轉,只去了一趟之前工作的酒店,取了個快遞。酒店的人還問我,七天隔離滿了?我說滿了滿了。

感覺外頭也沒啥新鮮的。從酒店回家隔離那天,我兒子開車載我回來,我就看差不多了。以前的瑞麗車來車往,人滿為患,挺熱鬧的。現在清靜了,車輛少了,人也少了,一個字就是啥都少了,噪音都沒有了。因為走得人太多了嘛。

恢復開放後的弄莫湖公園©人民視覺

路上大部分的店還是開的,食品店、雜貨店、手機店、藥店,但看起來沒什麼人氣,就幾個店員在那。餐館倒閉的比較多,說是能堂食了,但是許多老闆都已經跑路了。但也有在堅持的,可能就是專供疫情防控的工作餐。

我自己的珠寶店還沒開,開了也沒啥人來。而且商業街的圍欄之前沒拆,大門、路口全部封死了,隨時有人把守,要測提問和掃碼,根本沒有什麼客流量,賣不了啥貨。最近我們跟社區提了建議,現在圍欄才拆得差不多了。

我聽說電影院是開了,但沒去看過。說實話,讓我去,打死我也不會去的,人又多,感染風險又大,去幹嗎呢?之前莫里瀑布(橫跨瑞麗和其他幾個市的4A級景點)不是開業了,還門票免費,那個要去的話,就需要讓網格員審批,他不批你還是去不了。一般網格員也不敢批,萬一你去了瀑布,都已經離開瑞麗的區域了,你直接就往外面走了,誰也不知道。

瑞麗一珠寶玉石交易市場復工復產©人民視覺

今天早上,我住的寨子通知8點要集體打掃村裏的衛生。主路上跑的都是那些拉土的車,每一次都是我掃,我都掃煩了,一掃差不多要掃1公里。我們這邊從疫情防控以來衛生就很嚴格了。今天我出門的時候都8點半了,還擔心自己來得太晚,結果一共就來了三四戶。我們寨子有400多戶,我住的這個區域大概也有100來戶。但有可能是人家起不來,或者我沒看到,總之人很少。

我來瑞麗二十年了,老家雲南保山的,2005年戶口就轉到了瑞麗。我開了珠寶店之後,我還買了兩台挖機,兩台機子加起來快80萬,我就在外面找工程做,讓我老婆負責珠寶店。但疫情之後呢,珠寶也不行,挖機也沒啥活,都閒得長草了,發不了電。有一次活來了,我去發電,那個線路都被老鼠咬斷了,還要修。這沒活干之後,挖機的電瓶還會被偷,油也被偷。我本來每個月都要請工人來開挖機,一個月工資五六千。疫情之後,活也沒有,我也沒錢,只能給人按天結算,一天三四百。

我現在壓力最大的,是供小孩讀書。我有三個小孩,兩個還在外地讀書,一個大四,一個中專,一沒生活費又打電話來,我多多少少就算幾百塊也得轉出去。

學校放假,我都不讓小孩回來了,萬一回來,走不了怎麼辦。現在離瑞的政策還是變來變去的。我大女兒今年3月要回學校考教師資格證,她考慮到家裏面經濟條件也不是太好,不敢提前一個月回學校,如果學校還在放假不讓進的話,就得住酒店或者租房子,要花錢。她就算好了時間,當時的政策只需要隔離7天,她就在考試的十幾天前跟社區的網格員申請離瑞,然後分配隔離。

離瑞申請通過之後,我女兒分到的隔離房間是簡易板房,鐵皮的那種,這就算運氣好了,雖然條件差一點,最起碼不花住宿費,一天只要交60塊的伙食費。我有朋友離開瑞麗,他就跟我說,哎呀,他回老家隔離的費用,回的車費,全都是借的錢。

沒想到,我女兒才隔離了幾天,這疫情就來了,瑞麗又封了,離瑞政策也變了,7天變成了14天,把我女兒的考試時間給耽誤了。我當時也多方面諮詢過了,瑞麗的政策是讓她把檔案調過來,在瑞麗考試,但我女兒學校那邊不允許調她的檔案,就沒辦法。她就想乾脆不隔離回家了,但我說還是出去吧,要不然困在瑞麗,到時候更沒機會。

最後我女兒還是回學校了。總的說,我家還算稍微運氣好一點。我有個朋友的兒子,好不容易隔離出去,到了外地的學校,學校不敢收,說怕感染什麼的。

愛心群快變成招工群了

2020年武漢疫情爆發的時候,瑞麗好像沒有直接封城,只是管控,到9月份有確診病例了,瑞麗才封的城,那之後我在瑞麗就開始當志願者。

剛開始我就是組建車隊,到收費站去幫忙拉物資,都是口罩、面罩、防護服什麼的,還有外地支援的礦泉水什麼的,也幫忙拉過醫務人員。那一年疫情對瑞麗影響不那麼大,我還能兼顧得了工作,珠寶店也開,我平時也在做工程。

後來我在姐告還守邊了一個多月。當時疫情爆發不那麼嚴重,我還能回家住,白天干自己的事,晚上就守夜,我們是輪班的,三天就守一夜,從11點到第二天8點。

封控人員在中緬邊境線上巡邏©人民視覺

我們幾個守一個點,前前後後大概是五六十米左右,隔着鐵絲網,對面就是緬甸。鐵絲網的網焊了幾層,但人家想偷渡,經常還是會破壞的。聽說後來升級了,鐵絲網圍了三層,我當時守的時候只有一層。

[page]

後來我自己就組建了一個隊伍,在其他地方也守過邊。這個隊伍是從我們志願隊裏拉出去的一個小組。我們志願隊大概有500個人,已經成立五六年了,是我發起的。最早是因為緬甸打戰嘛,難民跑到中國的邊界,有的還受了傷。我平時不管是做珠寶,還是做工程,都經常去緬甸,有很多朋友在那裏。所以我們就自發組織了這樣一個隊伍,不分國籍,不分民族,不分信仰,只要你有一個真誠奉獻的心,都可以參與。我們大概幫助過十幾個案例,經過考察,只要確實困難的,我們就幫助。我們就在群里募捐,大家捐一點款,然後買一些物資送過去。

中緬邊境線燈火通明©人民視覺

疫情之後,除了守邊,我們也募捐過幾次,有被大火燒毀的兩家人,有一個孤兒,還有一個騎摩托車摔斷腿要錢做手術的。跟疫情相關的募捐也有,比如我們給姐告捐大米,捐蔬菜,但那個蔬菜是農戶主動聯繫我們給我們捐的,因為疫情原因他們也拉不出去。

但去年3月,瑞麗第二次封城之後,我們志願隊發動募捐的次數就少了。現在疫情這麼一弄,大家都貧困了嘛。我自己都貧困,你想想其他人貧不貧困?本來我們這個團隊就有貧困的,他雖然貧困,但很樂意加入我們這個團隊,出不了錢,他也能出力,發發物資什麼的。後來,我看到有啥招聘的工作崗位,我都會發到這個志願群里,很多人都沒有工作了嘛,愛心群快變成招工群了,那也是沒辦法。群裏面有很多人還是不識字的,他看不懂我發的啥,我一般文字發了以後,還會發語音說一下。

我發的那些招聘裏頭,後來也有守邊的,那就是發工資的。我們之前志願守邊是沒工資的,但為什麼後來我們的志願者任務就很少了?就是因為參加了這個志願活動,有人生活受到了影響,有的回來要被隔離,還得自己花錢。所以說,後來政府就規定,不管是哪個單位用人,都要明確報備,報備了才能跟志願隊要人。他們不報備的話,我的隊員就沒個保障,我也不想安排。萬一出個啥事我也承擔不了,因為也不是幫我干,大家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為疫情奮鬥。但說實話,我們也要生存,志願者都是拖家帶口的。

堅持下去,應該還有希望吧

去年9月,當時瑞麗疫情已經很嚴重了,需要自費隔離才能出去了。因為我們家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收入了,我老婆自己就去超市打工了,當配貨員。我不想讓她去,怕她感染,但勸不住,她說沒有收入,小孩要讀書,家裏面要用錢。她一去嘛,我一個大男人,在家裏面也不是事啊。我做珠寶,做工程,一輩子還沒打過工呢!

我後來就到保安公司去應聘,到隔離酒店去當保安。這個工作也是朋友介紹的,他說疫情期間反正在家也是封閉着,說不定哪天就被拉去隔離,還要被別人管,還不如自己去做安保管別人。我覺得有點道理,也就參加了。反正最起碼掙點家裏的生活費。

穿防護服在酒店當保安©尹升魁

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能找到工作。像我這個安保的工作,它就卡年齡,只要18歲到45歲的人,超過45歲的人就很難找到工作了,我43歲,還沒有超,超了就涼了。

酒店是封閉式管理,我平時都住在酒店裏。我一共在兩個隔離酒店工作過。現在工作的酒店大概有5層樓,80多間房間。我平時就是在樓下保安室里盯一下監控。有人送東西來,我就看一下。有些人隔離,他家屬送一點東西,我要看能不能送,要是吃的就不能送,就怕吃出問題。要是衣服,或者是學生的學習用品,那還是可以的。有的家長就是心疼小孩,那些學生來隔離,明知道不允許帶吃的,他還要往鞋盒子裏藏雞腿,雞腿都是熟的,摸着那個盒子它還是熱的。我就讓他直接拿回去。

上一次疫情爆發的時候,有好幾個靠近中緬邊界的抵邊村寨基本上都有病例,他們整個寨子都拉過來隔離,最老的七八十歲,最小的才幾個月,還要父母背着過來。哎呀,那幾天的工作很繁忙,感染風險也大。他們才來,規定製度又不懂,有的語言又不相通,要找翻譯,那幾天也壓力大。後來在我們酒店就確診了2例,是一對父子。

在酒店當保安,說累嘛,也不算咋累。具體要看做啥工作,有時候要是抽上樓去查房,要穿防護服。一個是有感染風險,再一個是穿防護服,戴口罩的時間太長,我感覺身體耐不住,特別我又有點胸悶的疾病,時間太長,晚上就睡不着,感覺像一塊石頭壓在胸上一樣。我就不能熬夜,但有時候經常上夜班,有時候能休息又睡不着,老鼠太多,還有蚊蟲。那個老鼠經常在吊頂上鑽,就要放粘鼠膠粘。一般酒店誰也不敢用老鼠藥,要是3天之內找不到它腐爛在哪裏,它就會發臭。

今年2月過年的時候,剛好是兩次瑞麗封城的中間。解封之後,酒店就不需要那麼多人,他們就讓我回家了。我當時在家裏歇了20天,還去幫別人開過挖掘機,還給人家修理,要不然就沒收入。那時候,我還在家門口一塊菜地上種菜,韭菜、苦菜、小白菜、茴香、包菜、豌豆尖、豌豆。基本上從種子種起,蔥、蒜、姜、紅薯我都種了一些。就算它怎麼封城,我菜園子裏面有的是,不用怕餓肚子。

家門口菜地上種的水葫蘆©尹升魁

3月瑞麗解封的時候,我還在酒店幹着,到5月才走的。不是我打算不打算走,我不打算也得走啊,現在離瑞的也不用到酒店隔離了嘛,他也沒必要養那麼多人了。基本不管哪次疫情,我都是干到最後解封了以後,他們不要人了,不需要我們了才回來的。

但是昨天我們一起做安保的同事有打電話來說,瑞麗有個隔離點還要兩個保安,約我跟他一起去,我說我好不容易才隔離完,暫時不想去了。

我老婆還在超市。她早就不想幹了,但需要提前20天才能離職。她在超市一直站一直站,又不能坐,基本上沒休息,感覺身體吃不消。工資又低,只有2000塊錢,工作的時候還不能隨便接電話,比如我給她打電話,她都不許接的,比我們搞這個疫情防控感覺還嚴厲。

她每天都可以回家,但之前疫情嚴重的時候,要每天做核酸,從超市回家的路段還是規定好的,不能隨便亂竄。在酒店上班的時候我還是挺想老婆的,有時候她休息的時候會給我打電話,偶爾還會過來酒店找我,我們只能說在警戒線外見面一下,我們就說說話,牽個手。

上一次瑞麗封城前,當時說珠寶玉石行業要復工了,我老婆就在德龍玉石市場定了一個攤位,給了幾千塊錢的定金。沒幾天瑞麗疫情又嚴重了,又封城了,復工又復不了了。現在瑞麗又解封了,又能復工了。今天晚上她下班,我本來跟她要一起去市場看看,結果我沒有48小時核酸,還進不去,都不知道自己攤位還在不在。我們打算之後去一起去市場裏擺攤(5月26日終於擺上了攤),雖然疫情變來變去,但我還是覺得,堅持下去,應該還有希望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穀雨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