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李克強急了!中國經濟下行擋不住;地產低迷,中國60城改樓市政策;

又一行業倒霉?陸最新整頓目標確定;中國企業信心驟降,這波裁員潮只是個開始?外資舉撤離,中共國家隊救A股;何清漣:俄烏戰爭迫使全球分工體系重組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工業企業的商業信心全面惡化,訂單和盈利相關的商業指數出現兩年以來最大幅度下滑。中共總理李克強急喊,快出台穩增長政策。

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深圳鄭州、唐山等60多個城市,都發佈了鼓勵購買地產的政策。此外,15家房地產企業延遲發佈年報。

房市低迷,股市也不景氣。外資大舉撤離中國股市,「國家隊」不得已出手救市。

教培、互聯網和房地產之後,又有一個行業要倒霉了,成了中共出手整治的目標。這些行業的裁員潮正洶湧而來。

俄羅斯烏克蘭的入侵正改變全球政經格局。旅美學者何清漣指出,俄烏戰爭迫使全球分工體系重組。

企業信心驟降,多項指數揭中國經濟現狀

中共央行3月30日發佈2022年第一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結果,調查涵蓋中國全國5,000多家工業企業。

結果顯示,出口訂單指數為40.9%,比上個季度下降7.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大約32%受訪者表示,他們企業的出口訂單出現減少,54%表示出口訂單沒有變化。

彭博社30日報導,此次調查的重點還包括:

國內訂單指數為4%,比上季度下降9.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4.3個百分點。這是一年來首次處於收縮區域;

盈利指數從2021年第四季度的57.4降至49.3。經營景氣指數從上季度的56.8降至53.3。近80%受訪者表示,他們公司的運營情況「不好」或「相當差」。

中共央行還對50個城市的兩萬名儲戶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37%受訪者表示就業形勢「嚴峻」或「前景堪憂」;54.7%受訪者更傾向儲蓄,這一數字比上季度高出2.9個百分點。

此前3月24日彭博社報導,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一份針對500多家小型企業的調查顯示,第一季度新出口訂單減少,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業績不佳。

中國股市也持續下跌。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滬指累計下跌約10%,三月份累計下跌約5.6%。

房地產方面,儘管三月份中國更多城市放鬆限制,但住宅銷量仍然下滑,房地產市場持續萎靡。

汽車銷量也出現下滑。彭博社引述分析表示,汽車銷量下滑說明在疫情反覆爆發的情況下,消費者情緒低迷。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估計,目前被認定為疫情中高風險的地區涉及中國GDP的30%。高盛集團經濟學家表示,這些地區封鎖四周,將導致中國今年GDP減少一個百分點。

針對疫情和封城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彭博社30日引述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家宋錚(Zheng Michael Song)的估計表示,中共的封鎖措施每月至少耗費460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如果有更多城市被封,損失可能會翻倍。

宋錚表示,僅上海的嚴厲封鎖措施就可能令中國前兩個季度的GDP增速同比下滑4個百分點,其它城市封鎖造成的損失可能「遠遠超出」她的預計。

中國的防疫前景也不樂觀。在上海之前,北京附近的廊坊、唐山,以及東北地區的吉林省等地都宣佈了封城措施,周三江蘇省徐州市宣佈封城三天。

中國經濟下行擋不住!官方承認了李克強急喊:快出台穩增長政策

中共國家統計局3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9.5%,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非製造業PMI錄得48.4%,較上月大幅下滑3.2個百分點。兩大PMI指數均跌落50%以下。

中國經濟面臨內憂外患,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中共總理李克強呼籲儘快推出穩定經濟的政策。

中共官媒央視周三(3月30日)報導,李克強周二(3月29日)在國常會稱,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儘快出台穩定經濟的政策,並加大國債發行力度。

李克強還稱,當前國際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定經濟的政策不出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制定應對可能遇到更大不確定性的預案。

又一行業要倒霉?中國最新一波整頓目標確定

華爾街日報29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計劃要整頓規模高達300億美元的直播行業。當局現正推動法規修改,將加強管理科技公司,對年輕人常看的內容發揮更多影響力。

圖:中國浙江省杭州一位志願者利用網路直播,幫忙推銷當地茶葉。

消息來源說,北京當局草擬了一些新規定,準備限制網際網路使用者每天花在直播「抖內」(給出數位小費)的金額,以及訂定直播主每日可由粉絲處收受金錢的上限,同時也要更加嚴格審查內容。

報道指出,向中國主管網際網路的官署「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查證時,未獲回應。

[page]

這波裁員潮或許只是個開始

房地產行業大裁員,這個行業進入轉型;而互聯網大廠批量裁員,可能是經濟形式真的不樂觀!

房地產行業的持續大規模裁員,到現在也沒有特別好的改善,說明這個行業走到了野蠻增長的盡頭;

這兩天網傳互聯網大廠裁員,像京東、騰訊、阿里等等,有超10萬員工的巨頭一下子裁撤10-15%。裁這麼大量就不單單是一兩家企業的事兒了,這意味着整個行業遇到寒冬和變革。

爆發期燒錢時代終結!

互聯網大廠砸完錢到了該賺錢的時候卻停不下砸錢的習慣,不斷虧的底兒掉,這時候又恰逢賺錢效應急劇降低、眾人屯糧過冬。

最終的結果就是撐得越久、損失越大,於是這時候任何人想到的都是先止血,於是大批裁員、關部門!

就拿京東與騰訊來說,去年的淨利潤就不太好看,甚至騰訊已經主動切換發展引擎。

據報京東2021年及第四季度財報,雖然營收持續增產,但四季度虧損嚴重高達53億元。

騰訊遊戲業務因版號等因素影響,增速出現放緩;網絡廣告業務增速同樣表現乏力。短期業績承壓,騰訊主動切換發展引擎,加大數碼化投入,夯實數碼化技術底層能力。

從上就能看出,即使京東、騰訊這種巨無霸收入也成問題了,一個不慎就可能跌落神壇。

傳統的零售技術,大廠早已經把整個行業的成本、效率、客戶體驗,做到了一個極限。現在看看,有些地方已經慢慢實現,京東的倉儲更是幾乎全是機械人。

劉強東說,京東未來12年的戰略,一個全新技術轉型,要打造智能商業體。以前倉庫里全是人工分揀、人工開叉車,現在倉儲物流除了技術人員和開大貨車的,其他人全下崗了。

何清漣:俄烏戰爭迫使全球分工體系重組

旅美學者何清漣在大紀元撰文稱,俄烏戰爭還在進行,西方對俄的全面經濟制裁迫使全球分工體系重組,對市場與資源兩頭在外的歐盟各國打擊甚大。在世界GDP前十的國家當中,只有排名第1的美國與排名第10的加拿大對外市場依賴與資源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其餘八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法國、英國、巴西、意大利)國家都有嚴重的對外依賴,而且多是市場依賴兼資源依賴。和平年代,這種依賴沒有問題,但一旦發生戰爭,對外依賴較強的經濟體就會遇到極大問題。

國際分工體系必然形成全球產業鏈,而全球產業鏈的安全繫於資本安全,資本安全的要素是自由流動與私有產權得到尊重與保障,這是美國、歐洲等全球大資本集中之國努力讓發展中國家接受的全球化基本原則,是全球化資本安全流動的基礎。

國際分工體系預設經濟依賴關係重組有套「產品替代理論」,大意是:一旦某國某地的產品成本上升,資本就會追逐成本窪地,拋棄成本高的產地,尋找成本低的產地。中國製造因為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技術含量相對低,這些年人力、土地成本價格上漲之後,外資撤出,轉移到生產成本相對低的東南亞、拉美等國家,證明低技術含量的產品有較強替代性。

歐盟各國對俄羅斯能源依賴通過制裁脆斷,一時之間無法找到替代供給者,因此受到的打擊非常沉重。

以德國為例,天然氣進口55%來自俄羅斯,德國總理、經濟部長等政要紛紛公開聲稱,停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將把德國和整個歐洲推入經濟衰退。

德國的鋼鐵行業與化工行業都驚慌失措。例如,鋼鐵工業協會警告說,如果沒有來自俄羅斯的能源,生產就會停滯不前。

全球分工體系重組還剛剛開始,對於市場與資源兩頭在外的發達工業國家,要想保住這兩者的穩定,現在看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地球村正在多極化。

仍然試圖承擔世界領導者任務的美國拜登政府對此顯然準備不足,這種準備不足在最近拜登班子對外講話的不停改變調門與說法就可以看出。

外資大舉撤離中國市場「國家隊」出手救A股

外資從3月7日開始至今大規模流出中國A股市場,3月21日,A股外資淨賣出值高達84.20億元

國際金融協會(IIF)於3月24日指出,自2月底爆發俄烏戰爭後,撤離中國市場的外資規模之大「前所未有」,而其它新興市場並無此現象。

25日,17股獲「陸股通」增倉30%,其中資背景的中芯國際(688981.SH)增持比例達近180%。專家認為,這是「國家隊」出手了。

外資撤離影響中國股市,A股市場的三大股指在3月的上半月,跌幅都超過了11%,其中深圳成指跌幅最大,為14.26%。北向資金的歷史走勢圖顯示,3月17日和18日有大筆北向資金流入「救市」。

3月26日,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告訴大紀元說,不是俄烏戰爭本身,而是戰爭引發的制裁導致外資撤離,因中共選擇和俄羅斯站在一起。

地產市場低迷,中國逾60城改變樓市政策

中國地產市場的緊張局面仍然沒有得到緩解。在深圳、鄭州、唐山等60多個城市,都發佈了鼓勵購買地產的政策,各地的銀行部門宣佈鼓勵貸款買房,在一些地區,購買第2套乃至第3套的房產貸款,首付將大幅度降低比例,以吸引更多的買主。

報導稱,現在在各個城市,房屋庫存的壓力明顯增大,各地政府試圖取消限購、限價等政策。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當地3月份發佈19條促進地產行業政策,以刺激市場。

在遼寧省大連市,當地的新房價格已經出現環比五連跌,在一季度期間,樓市一直沒有出現任何回暖。自今年年初以來,香港的房價已經下跌超過3%。高盛集團預計,在今年到2025年期間,香港住宅物業價值將逐年下降5%,累計下跌20%。

路透社引用五名前50強地產開發商高管的話說,許多地產商現在無法從銀行獲得新貸款,依靠銷售收入來建設新項目,而銷售收入正在變得越來越有限。

據「中國證券報」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5家上市房企宣佈2021年年報延期披露。已披露年報的房企大多面臨業績增速下滑、毛利率下降的壓力。

許多房企直接稱月底前發不出經審核年報,這其中包括TOP5房企中的恆大融創,還包括新力、融信、世茂等。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