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史上最糟?陸留不住!台晶片大將接連離職;美制裁封鎖俄央行黃金儲備

被封殺:中國會成科技強國嗎?潘石屹7折賣房後連吃15張罰單;大陸又一省會樓市撐不住;封城加劇深圳鹽田港擁堵 衝擊全球供應鏈;中國醫保習近平的政績,百姓的霧中花水中月

中國會成為下個科技強國嗎?知乎網友的回答讓人大吃一驚。

中國人吃不上好藥的一個原因是自己造不到好藥,進口藥品的價格又一直高昂。另一大原因就是醫保沒錢。中國的醫保系統怎麼了?

鄭州之後又一個省會城市哈爾濱的房價限售政策也撐不住了。

地產大佬潘石屹宣佈7折甩賣房產後,其擁有的15家物業管理公司被處罰款1.15億元。

中國大陸挖角的台系半導體大將接連離職,產業研究專家表示,這反映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瓶頸,讓指標性大將選擇離去。

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今年的中國糧食生產正面臨史上最糟的情況。

原帖遭刪除:知乎問答,中國會成為下個科技強國嗎?

知乎答問: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科技強國嗎?

該文為知乎網友@小白對提問《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科技強國嗎?》的回答,原帖已遭刪除。

提問:十年前,很多人對於中國會躋身世界科技大國的說法還嗤之以鼻,但是今天,這個預言正在成為現實。放眼全球和更廣泛的科技領域(尤其是基礎科學、生命科學領域),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巨頭嗎?

@小白:我不想說中國,我想說一下俄羅斯

俄羅斯能成為下一個科技強國嗎?當然不可能。

因為俄羅斯智商或者英明的天花板就是普京。全俄國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比普京更英明。全俄國離了誰都行,就是離了普京不行。雖然不知道普京有沒有相關學歷或者相關行業的從業經歷,但是全俄國的各行各業都靠普京的指導才能運行,各行各業都必須高舉普京的思想和旗幟,否則就寸步難行。普京就是俄國的天花板,一個有天花板的國家,怎麼可能成為一個科技強國呢?

看看美國,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誰敢去指導馬斯克的工作?誰敢去指導一下蘋果、谷歌的經營策略?我發現在美國,貌似誰都可以出來說自己比總統聰明,好像誰都可以說自己比總統英明。美國的那些科技公司,貌似不需要拜登思想的指導也能平穩運行,不需要高舉拜登思想的旗幟也能發展科技、而且發展的貌似還不錯。我發現美國是一個在智商或者英明方面沒有天花板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是永遠在進步的。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成為科技強國。

中國醫保習近平的政績,百姓的霧中花水中月

中國人吃不上好藥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因為種種原因,自己造不到好藥,進口藥品的價格又一直高昂。中國人吃不上好藥的另一大原因就是醫保沒錢。自由亞洲電台的《中國最錢線》節目對此做了分析。

2010年代,通過城鎮居民三級醫保+農村居民合作醫療保險,中國的醫保算是勉強做到了基本覆蓋,這成為習當局特別着意鼓吹的一項「政績」。但中國的醫保體系的設計從第一天起就沒打算真正實現全覆蓋,其投入規模也不可能完全支持公立醫院體系的運作。而公立醫院得到的財政撥款更是十分有限,根本無法養活自己,大部分醫院只能獲得三分之一左右的財政撥款支持,僅夠人員工資和日常維護費用。

加上中國醫療體系又不具備發達國家的分級醫療體制,大中型醫院承擔了巨大壓力。而和中國大多數行業類似,醫療服務本身的價格在政府主導的定價體系中是微不足道的,一個頂級名醫的專家號服務也就是幾百塊錢而已,醫院的新大樓、各類先進設備都要靠賣藥獲得。「以藥養醫」是不得已的選擇。

中國的醫保體系對於各項醫療服務、各種疾病的治療都制定了「參考費用標準」,而這一標準通常明顯低於實際需要的費用。而對於各個醫院更是制定了醫保報銷限額,超過限額便會對醫院進行處罰,甚至停止其醫保額度。出於這一壓力,醫院通常都對醫生制定了嚴格的醫保報銷限額,超過限額便要處罰。

圖:顧客在上海一家藥店買藥。

醫生們為了控制醫保給付金額,並完成醫院的創收指標,不得不儘可能控制醫保內藥品和耗材的用量,儘可能開國產低價藥。而病人需要的各種進口藥、新特藥,在醫保範圍內的會儘可能避免,轉而開各種自費藥品。

實際上,醫生作為面向病人的接口,承擔了整個體系的各種懶政惡政的後果。醫生為了降低醫保給付金額,只能儘量避免開醫保名單里的高價進口藥及耗材,或者讓患者自費購買醫保範圍之外的替代品。但患者看到的,只是這些藥明明都在醫保報銷名錄上——那麼合理的懷疑就是醫生、醫院與醫藥公司勾結,有意不給病人用醫保能報銷的「便宜的好藥」。政府當了白蓮花,醫院和醫生當了惡人,醫患衝突愈發尖銳,甚至導致傷及人命的惡性事件,醫生成了公認的高危職業。

而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玩法,直接的買單者就是千千萬萬病人,尤其是那些大病重病患者。很多人為了一個進口心臟支架或人工髖關節等到絕望。而那些須臾離不開靶向藥的癌症患者,大部分只能傾盡家財自費買藥。

[page]

剛剛,又一個省會樓市撐不住了

這應該是第一個明確表示取消限售的城市,看來,繼鄭州之後又一個省會城市的樓市,撐不住了。

不過,和樓市出了小問題的鄭州相比,哈爾濱給出的理由是之前的限售政策:已完成階段性調控使命。這並不是什麼玩笑話。

此前,按照哈爾濱樓市的限售要求,住房必須在網簽3年之後才能交易,不過現在看來,即便不限售,估計房子從上架到簽約的周期大概也不會短。

這麼看來,其實限不限售,已經沒有意義了。何況,自去年至今,哈爾濱數次遭受疫情衝擊,樓市已經冷凍好久了。

去年10月份,哈爾濱就已經發佈「救市」政策,包括買房最高補貼十萬元、放寬二手房公積金貸款房齡年限、助力房企加快項目建設等。

這些小打小鬧之後,樓市依然在低谷徘徊:2月份,一手房銷售同比下降3.8%;二手房同比下降3.4%。

比起銷售價格,哈爾濱的房價更是:七連跌。究其原因,除了疫情的關係,更和樓市供需失衡有關係。

整個東北,人口外流,而且上一次棚改,供應的房子早就超過需求,不少人手中都不止兩套房。

在哈爾濱一些郊區地段,部分老舊二手房售價不到十萬元,不少業主直言:價格可大談。

但是全國樓市目前持幣觀望的態度是主流,買房越來越理性,貸款意願逐步降低,很難講這次取消限售到底有多大作用。

重擊!美最新制裁,還要封鎖俄央行黃金儲備交易

美國將宣佈對俄羅斯祭出新一輪制裁,制裁對象包括俄羅斯國家杜馬(國會下議院)328名議員,和48家為普京戰爭機器提供燃料的國防企業,並封鎖俄國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交易。

與此同時,華盛頓將通過收容10萬名烏克蘭難民,並額外提供10億美元的食品、藥品、水和其他物資,給予烏克蘭人道主義援助。

俄烏戰事今天進入第二個月,俄羅斯對烏克蘭攻擊日益殘暴,七國集團主要經濟體和歐盟將宣佈新制裁措施,以圍堵俄羅斯逃避當前制裁的可能性,新的制裁再度鎖定俄國中央銀行及數百位俄國議員菁英。

美國財政部在其網站上發佈了指導意見,警告涉及俄羅斯的黃金相關交易可能會受到美國當局的制裁。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月,俄羅斯的黃金持有量約為2300噸,日經引述美國金融機構高管表示,俄國黃金儲備95%應該還存放在莫斯科。

潘石屹宣佈7折甩賣房產後連吃15張罰單

北京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信息顯示,3月21日,SOHO中國旗下15家物業管理公司因加收電費等違法行為被處罰款1.15億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SOHO中國旗下的15家物業管理公司存在加收電費、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等違法行為,共計違法收取費用7685.84萬元,被北京市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返還違法收取費用,並處罰款總計1.15億元。

周四,SOHO中國股價為1.57港元/股,跌幅1.26%,市值81.6億港元。

3月10日,SOHO中國官微披露,潘石屹宣佈擬以七折價格銷售3.2萬平米京滬兩地的部分物業。

今年中國糧食生產面臨史上最糟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將「糧食安全」作為國家的優先事項,在中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進口量達到創紀錄水準的狀況下,努力滿足不斷飆升的糧食需求,導致中國糧食供應愈來愈容易受到貿易緊張局勢和供應衝擊的影響。同時,氣候變化引起的災害造成廣泛的作物損害,縮小了可耕地面積,使得當地提高產量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農業部長唐仁健本月在北京舉行的政府會議上提出了這項威脅,他告訴媒體,由於去年秋季的異常水災,中國在糧食生產面臨很大的困難,許多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分析,今年作物狀況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

報導提到,去年至少有860人在自然災害中死亡或失蹤,造成近3000萬畝農作物受損。僅在7月份,中部省份河南的破紀錄降雨就破壞了210萬英畝的農田。洪水延後1800多萬畝土地的播種,約佔中國冬小麥總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一級和二級作物的數量,即每英畝土地上有270多萬株幼苗,今年比往年減少了20%以上。

中國農業部研究員表示,氣候變遷在2個方面損害中國對糧食安全的追求,更頻繁的極端氣候已降低作物產量;愈來愈不可預測的氣候也削弱農民的信心,並可能讓中國農業現有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惡化。

陸廠留不住!台系大將接連離職專家:中國半導體面臨瓶頸

中國大陸挖角的台系半導體大將接連離職,聯電前副董事長孫世偉也傳出離開武漢新芯。產業研究專家表示,這反映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瓶頸,讓指標性大將選擇離去。

繼南亞科前總經理高啟全於2020年10月1日約滿自中國紫光集團退休,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於2021年11月辭去中芯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孫世偉近期也傳出離開武漢新芯。

台經院產經數據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說,觀察幾位中國大陸挖角的指標性台系大將陸續離職,顯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到瓶頸的窘況。

劉佩真表示,中國大陸半導體遭到美國政策「卡脖子」,在關鍵設備及核心晶片受限,使得製程發展和晶片研發速度都明顯延遲。

她說,中國大陸幾個半導體發展計劃都以失敗收場,短期內發展比較停滯,使得這些台系大將看不到未來發展前景,因而選擇離開。

封城加劇深圳鹽田港擁堵,衝擊全球供應鏈

3月21日,因疫情而封鎖一周的深圳宣佈解封,暫時恢復一周的生產和生活秩序。

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口深圳鹽田港擁堵的情況,則更加劇烈。根據vesseltracker的船舶跟蹤數據,3月23日凌晨5時,深圳鹽田港有44艘船等待停靠,遠高於深圳封城期間3月16日的34艘。

CNBC商業分析師洛里·拉羅科(Lori Ann LaRocco)表示,儘管封城期間鹽田港並未關閉,但實際上貨運業務已經停擺,港口不僅需要接受船隻靠港,還需要有人開卡車、將貨物搬出倉庫,沒有人就等於沒有貿易。

據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上周估算,中共當局對卡車司機的病毒檢測要求,及深圳和附近城市間更嚴格的道路控制,意味着該地區40%的卡車服務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貨運代理公司CargoTrans國際採購副總裁斯蒂芬妮·盧米斯(Stephanie Loomis)表示,中國疫情封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可能類似於去年蘇伊士運河堵塞所造成的損失。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