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頭大,經濟金融擺不平;中共巡查,25家國有金融機構問題突出;

被整,阿里巴巴獲利大減逾七成;放棄川普政策!俄足以讓美歐經濟衰退?俄找中共幫忙規避制裁,這樣沒戲;大陸進口玉米29%來自烏克蘭

目前,中國實體經濟的「躺平」和地方債務風險的暴露,已經成為中共政權運作難以躲避的「灰犀牛」,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也不得不對經濟和金融再度喊穩。

最近中共央行暫緩大額存取款要求登記的規定,分析人士爆出了其中的內情。

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什麼敢於在此時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分析認為,俄羅斯掌控石油、天然氣出口,足以讓美歐經濟衰退。

官方整頓之下,阿里巴巴2021年獲利大減逾七成。

美國實施了對俄羅斯的出口限制,俄羅斯的晶片供應能指望中國嗎?

二十大遭遇逆流,習近平對經濟和金融再度喊穩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月25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今年將召開二十大,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目前,中國實體經濟的「躺平」和地方債務風險的暴露,已經成為中共政權運作難以躲避的「灰犀牛」。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可能已經超出中共想像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而是「基本細胞」的「壞死」,也就是說,本來應該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不敢擴大投資了,甚至「躺平」不幹了。

2月18日,中共發改委等中共12個部門發文,要求銀行繼續向實體經濟讓利,並且將此作為對銀行業的一項考核標準。

這在中共病毒對中國經濟造成斷崖式下跌後的2020年也發生過。當年6月17日,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將推動金融系統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反對者認為,此舉將擠壓銀行業的利潤,對行業造成直接打擊;支持者認為,實體經濟疲弱未來也會危機銀行利潤,放水養魚,可以讓整體經濟快速恢復,而且降息政策使銀行成本下降,「讓利」理所應當。

知名金融學家、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認為,過去川普(Trump)亟欲和中國脫勾,而現在則是中國自己和西方國家脫鈎,借鏡過去歐美和蘇聯陣營對抗的歷史,這些情況對中國未來經濟前景構成較大挑戰。

中共地方債一直受到關注,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目前已經出現潰敗跡象的一個領域。由於中國房地產快速下滑,一向依賴「土地財政」的中共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危機。

2021年中國房地產低迷對土地需求造成衝擊,2021年許多省政府資金收入大減。各省財政約90%依靠土地買賣,彭博估計,預計今年17個省份的收入將下降。四川省預計將下降50%,江西預計將下降近37%,而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蘇等較富裕的地區預計下降至少18%。

2021年10月2日,華爾街券商高盛指出,中共地方政府隱藏性債務總額已暴增到國家經濟規模一半以上。

據中共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粗略計算,大約四分之一的省級財政50%以上的財政收入將用於債務的還本付息。

中共央行暫緩大額存取款登記要求的內情

中共央行原定3月1日起實施的5萬元以上大額存取款需要核實資金來源和真實用途的登記要求,2月21日發佈公告通知,因技術原因暫緩。多名專業人士認為,暫緩原因非技術層面。

1月26日,中共央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聯合發佈了《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第十條規定,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的,應當識別並核實客戶身份,了解並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央行的理由是,此舉可「提高反洗錢工作水平」。央行網站同日也發佈通告,要和中共公安等11部門聯合開展為期三年(2022至2024年)打擊洗錢違法犯罪的專項行動。

眾和崑崙(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在「財富」網站發表的看法是:如今信息技術發達,除了開銀行賬號,一切都能在手機上搞定,現金業務對於部分銀行而言已逐步演變為「雞肋」,即棄之可惜,保留又不值。銀行維持現金業務,更多是為照顧傳統型顧客需求和顧客的傳統性需求。

在小攤小販都用二維碼收款的時代,維持網點服務對一些中國民營銀行而言,已成「雞肋」。

銀行和企業一樣,盈利第一位。因此除非監管部門有強制要求,對銀行來說,成本上也是能省就省。不少銀行在業績壓力和現金業務已成「雞肋」情況下,把央行對5萬元以上現金必須核實其來源和真實用途的新規定視為放棄現金業務的大好時機。目前,中國的銀行業規定,有實體網點的銀行不得跨區域開展業務。如果民營銀行和中小型銀行可停止櫃枱存取現金業務,那麼不僅可大大削減成本,提升競爭力,還可為關閉網點並轉向互聯網銀行,進而實現無區域限制的開展業務做鋪墊。

現金存取帶有普遍服務性質,成本雖高,但也是國有銀行和大銀行的天然職責。如果民營銀行和中小型銀行都不做了,自然大銀行和國有銀行就得來承擔。柏文喜說,這自然是後者所不願意接受的,除非後者也關閉實體網點和停辦現金業務,但後者龐大實體網點資產和存量人員非短時期內可處理。

因此柏文喜認為,無法平衡現金管理,實施新規或引發行業內衝突與矛盾,是央行緊急叫停5萬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需要核實資金來源和真實用途的真正原因,至於官宣的技術原因只是個說辭而言。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呂良彪說,雖然《辦法》為反洗錢出台,但實際影響到的絕大多數都是無辜的居民。

[page]

放棄川普政策!俄掌控石油、天然氣出口,足以讓美歐經濟衰退

俄烏戰火爆發,「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文章分析,資源豐富的俄羅斯正是趁著能源價格高昂的時候挑起戰端;而由於多年來美歐在能源政策上缺乏遠見,讓未來幾個月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價格飆漲成為幾乎不可避免的現實。

俄羅斯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出口國、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豐富的資源不僅讓俄國累積逾6300億的黃金及外匯儲備,也是俄國面臨任何較嚴厲制裁時可能使用的報復手段,即限制能源出口。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俄羅斯會在這時候發動攻擊,因為從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以來,液化天然氣價格每百萬英熱單位(BTU)通常在10元、甚至5元以下;但是目前已經突破30元,讓俄國有前所未見的龐大能源支配力。

天然氣有本質上的不同,與裝載油輪運送的石油相比,歐洲使用價格更為低廉的管道,導致其40%天然氣仰賴俄羅斯;若從產量數字來看,卡達及美國可以立刻填補歐洲的俄國天然氣缺口,但是將天然氣液化需要投入相當成本,不能一蹴可幾。

要取代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歐美需要投資數十億元在新的核能及再生能源發電廠,還有連結地中海與北非、西亞的新天然氣管道,以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至於美國則需要與他國一起擴大天然氣生產。

但是這些行動不可能在90天內看到效果;文章指出,這是多年來在能源政策上缺乏遠見,才會落得讓俄羅斯有辦法顛覆全球能源市場這步田地,不論如何,只要俄國的能源與世界大部分地區隔絕,歐洲的經濟可能會陷入衰退,美國也是如此。

中央巡視組巡查完畢,25家國有金融機構「問題突出」

中共紀檢部門對25家國有金融機構的巡視完成後指出,這些機構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在防範、識別、預警和處置金融風險方面缺乏足夠的意識和機制,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存在薄弱環節。

這次巡視是中共監管部門對中國大型科技企業、恆大集團等房地產開發商以及該行業存在的嚴重的債務問題進行調查和整頓的一部分。

過去一年,中共中央為了因應美中關係的嚴重惡化,強化對大型企業的控制,對多個關鍵行業展開了整頓。涉及的行業包括互聯網銀行、電子商務、大數據管理、房地產業、教育培訓、電腦遊戲、網約交通平台等。其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是中國從1980年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罕見的。

據中共黨媒新華社報道,接受中共19屆中央進行的第8輪巡視的國家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25家。15個巡視組從去年10月開始到近日全部完成,調查摸底持續了約4個月。

報告還特別提出,還有一些機構沒有完全肅清賴小民等貪腐落馬官員的影響。

賴小民原是中國財政部下屬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董事長,因「受賄罪、貪污罪和重婚罪」在去年1月被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

俄找中共幫忙規避制裁?晶片問題指望不上

在俄羅斯周四啟動對烏克蘭的入侵後,作為一攬子回應措施的一部分,美國實施了對俄出口限制。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周四宣佈,將限制俄羅斯獲得技術和其它產品。俄羅斯將無法獲得半導體、計算機、電信、信息安全設備、激光和傳感器等產品。這將迫使那些使用美國設備在海外生產這些產品的公司,必須事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可向俄羅斯供應產品。

美國商務部說,這些管制主要針對俄羅斯的國防、航空航天和海事部門。美國與歐盟、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合作採取這一行動。

路透社在2月25日發文指出,在晶片供應方面,俄羅斯無法完全尋求北京的幫助。

報道援引中國的一名晶片顧問的話說,俄羅斯自己的晶片產業是失敗的,依賴全球半導體供應。

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中國在全球晶片出口中的份額仍然微不足道——其無晶圓廠的晶片製造商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6%。路透社說,這也限制了北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受到嚴厲制裁的俄羅斯。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中國技術政策的道格‧富勒(Doug Fuller)表示,儘管西方國家完全切斷俄羅斯從其它國家的晶片進口可能會增加中國晶片的出口,但「俄羅斯需要的一些晶片中國無論如何也無法製造」。

大陸進口玉米29%來自烏克蘭,價格或上漲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從烏克蘭進口玉米高達824萬噸,佔總進口量近三成(29.07%),中國進口玉米主要用於飼料加工。

由烏克蘭進口的玉米主要從基輔港出發,透過海運送往中國東部、南部各港口。有進口商表示,相對於船期安排,現在更擔心的是玉米價格變化。這段時間以來,玉米進口價格持續上漲,從去年底每噸人民幣1900元,漲到了目前每噸2600元。

俄烏衝突將導致玉米、小麥等農產物價格全面飆漲。專家分析,衝突一旦加劇,短期還將繼續推高玉米的進口價格。

官方整頓之下,阿里巴巴獲利大減逾七成

不用遇上四十大盜,只要中共官方一把嚴格監管的大刀,就很可能讓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集團獲利銳減。阿里巴巴集團24日公佈最新財報,截至去年底,營收達人民幣2425.8億元,同比增長9.7%,創下自2014年以來最低的季度增長率;淨利潤則為192.24億元,同比下滑約75%。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