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養老金將耗盡80後或無養老金可領;中共準備缺糧少錢,一號文件:避免大規模返貧

晶片技術依賴美國,中共自駕車發展夢受阻;中國產藥折戟,FDA:80%中國臨床研究不標準;微信支付寶罕見大地震,中國四大行急了;整個外貿體系將陷於崩潰,中共央行緊急叫停監控資金流措施

中共央行緊急叫停監控資金流措施:整個外貿體系將陷於崩潰

微信支付寶罕見大地震中國四大行急了

準備缺糧少錢中共一號文件:避免大規模返貧

中國養老金將耗盡80後或無養老金可領

晶片技術依賴美國,中共自駕車發展夢受阻

中國產藥折戟,FDA變臉:80%中國臨床研究不標準

土地賣不動?中國17省市預計今年財政收入腰斬

——————————————————————————

中共央行緊急叫停監控資金流措施:整個外貿體系將陷於崩潰

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本周一(21日)晚間發出公告,原定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因技術原因暫緩施行。

今年1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等三個部門發出通知,各地銀行、信用社自3月1日起,對個人賬戶存取人民幣5萬元以上現金或外幣等值一萬美元以上,需了解並登記資金來源。

據官方解釋此舉是為了打擊洗錢,加強對資金流的監控。對於人行周一發出的「暫停」公告,財經學者蔡慎坤周二(22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說,該政策一旦實施,對中國經濟將是一場災難。他解釋說:

「中國的經濟真正有活力的就是那些灰色經濟。灰色經濟裏面就有很多成分不明的一些交易。如果把那些交易的漏洞完全堵塞。中國的經濟將會變成死水一潭,完全恢復到過去計劃經濟的那一套模式。」

蔡慎坤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着很大的尋租成本,也有很多腐敗因素,如果失去了這些「潤滑劑」,就不可能有新的增長點。

「應該是央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之前沒有想到匆匆忙忙推出這樣的政策會有巨大的經濟後果,甚至政治後果。所以在這個時候,匆匆忙忙的停止,可能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蔡慎坤表示,中國龐大的出口貿易大多由小額貿易組成:

「它的結算往往是從境外支付外幣,境內交易用人民幣,這種方式普遍存在,而且是一個行規,規模很大。如果採取新的監管方式,整個外貿體系都將陷於崩潰。」

蔡慎坤說,銀行對客戶存取現金的新政策對普通客戶影響不大,但是對於能為中國經濟帶來活力的小企業,將導致他們放棄銀行系統,改用現金直接交易,直接影響到人民幣流通,從而給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微信支付寶罕見大地震,中國四大行急了

央媽半年前發佈的一則通知,讓微信、支付寶的客服電話被打爆:個人收款碼將不能用?還要倒查個人近4年收款數據,數額大的要補繳4.5%的重稅?

一周前的這條謠言刷爆了無數人的朋友圈,即便兩大巨頭雙雙闢謠回應,但仍然改變不了很多人的擔憂,因為改變是確實發生的。

去年10月,央行曾發佈公告:從今年3月1日起,將實行個人收款碼新規,具有「明顯經營活動特徵」的個人,支付機構不得提供收款碼用於經營活動。

直白的說,個人收款碼並沒有禁止,只要不用於做生意,或是發生持續的收付款行為,幾乎感受不到影響,絕大多數小商販應該也不會被波及。

真正的巨震,普通用戶根本感受不到,在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的背後,各大銀行、三方支付機構早已暗潮洶湧,沉寂多時的支付行業,一場新的大戰一觸即發!

微信、支付寶支配國內流動支付市場多年,這次同時「挨錘」,原有格局不可避免會產生裂縫,很多潛在對手已磨刀霍霍。

隨着大規模個人收款碼向商戶收款碼轉移,微信、支付寶數年積累下來的近數億小微商戶,免不了會有一部分商戶被分流出來,傾向於更簡單直接的收付款形式。

銀行也等來了難得的回血機會,被微信、支付寶壓着打了多年,這一天賜良機,銀行自然不會錯過。

國有四大行全部出手,幾乎是一步到位,堪稱心照不宣:

四大行紛紛推出自家的「聚合碼」,可不是簡單的只支持自家銀行掃碼支付,而是連微信、支付寶、銀聯統統都支持,一點不比聚合支付差,只要身份證、銀行卡和店鋪照片,分分鐘就能搞定。

10年前支付寶剛出世,準備給中國帶來史無前例的流動支付大變革之際,馬雲挨家挨戶去敲銀行大門,遭到的卻是被固守陳規的銀行拒之門外。

當巨變一夜之間發生後,銀行急了,急的不是如何擁抱創新,而是自己再造一個「微信、支付寶」,好對本尊取而代之。

幾十年來,傳統銀行一直遵循於只服務20%高淨值客戶的鐵律,同10億普通老百姓相距甚遠,他們的需求,銀行根本不懂,慘敗的結果毫不意外,微信、支付寶拿下國內9成以上流動支付市場,正是靠着無數普通人的支持。

所幸銀行終於變了,它們不再執迷於打敗微信、支付寶,而是同這些巨頭聯手,共同做大蛋糕。

工行頭一個站出來,「支付寶+銀行」、「京東+銀行」開始登上銀行宣傳的首頁,燒錢鼓勵大家用微信、支付寶、京東。

[page]

準備缺糧少錢,中共一號文件:避免大規模返貧

中共近日發佈2022年鄉村政策意見,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再成焦點。

中共喉舌新華社22日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全文共有8個部分,但首要聚焦「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強調「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中」。此外,再次強調「不發生大規模返貧」的底線,凸顯「糧食安全」和「大規模貧困」已成中共心腹大患。

去年12月26日,習近平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話「飯碗要裝中國糧,保證糧食安全」。

然而中國的實際情況卻是,僅去年糧食進口就同比增長了28%,其中大豆95%以上都依賴進口,中國人飯碗中的外國量年年都在增加。過去幾年來,中共領導人多次提倡「節約糧食」,如今反覆強調糧食安全,反而顯示出中國糧食儲備或存在嚴重隱患,一旦出現突發狀況,或難以保障基本民生。

中國養老金將耗盡,80後或無養老金可領

中國老齡化問題嚴重,養老危機加深,中共再次提出延遲退休,並強調發展「銀髮經濟」。

中共國務院網站2月21日下發了《「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通知》,再次擺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棘手難題,除了將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作為解決手段之一,還首次提出「發展銀髮經濟」,大力開發老年產業。

此前有大陸媒體曾根據《中共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中的數據進行推算,發現中國養老金將在2035年全部耗盡,屆時最早一批「80後」也只有55歲,尚未達到退休年齡,因此中國的「80後」很可能成為第一批領不到養老金的群體。

晶片技術依賴美國,中共自駕車發展夢受阻

極都汽車、蔚來、小鵬和華人運通在中共政府的支持下研發自駕車,希望成為特斯拉的競爭對手。但這些中國自駕車製造商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即晶片技術落後美國,生產無法自主,導致中共自駕車發展美夢遭遇阻力。

金融時報》2月22日報導,極都汽車是百度和汽車製造商吉利的合資企業,經過兩年的開發,它正在展示Robocar自駕車。但Robocar的「大腦」揭示了一個威脅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尋求技術獨立的問題。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公司仍然依賴外國公司設計的晶片,主要是美國英偉達、高通和英特爾,這些晶片且都在海外製造。

德勤的數據顯示,中國有一批晶片設計公司正在發展,包括沐曦集成電路MetaX和壁仞科技(Biren Technology),2021年上半年,中國晶片行業雖然吸引了38.5億美元風險投資,然而它們仍落後於美國競爭對手數年。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半導體顧問對《金融時報》表示,中國本土汽車晶片開發仍面臨一系列「根本性問題」。

實現具有競爭力所需的規模是困難的。近年來,晶片開發的高昂成本使許多公司無法進入利基應用以外的市場。

這名半導體顧問對《金融時報》表示:「中國最大的(公司)每年生產大約100萬輛汽車,」他並解釋說,「規模遠遠不足以為長期、領先的自動駕駛晶片提供資金。」

中共自駕車產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對於自動駕駛平台使用的最尖端晶片而言,本土製造並不是一種選擇。外國老牌企業也在鞏固其主導地位。

最大的處理器晶片製造商台積電計劃僅在今年就增加440億美元資本支出。相比之下,中芯國際計劃資本支出為50億美元。大多數行業專家認為,中芯國際在技術開發方面仍落後台積電約五年。

另一方面,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已經演變為雙方都將半導體視為國家安全問題,導致政府提供財政支持以及對銷售和收購的限制越來越多。

中國產藥折戟,FDA變臉:80%中國臨床研究不標準

2022年2月10日,美國 FDA線上舉行了針對信達生物、禮來製藥聯合研發的 PD-1抗體信迪利單抗上市申請的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ODAC)。

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專家委員會的最終投票結果為14:1,認為信迪利單抗需要補充額外的臨床試驗,來證明自己在美國的適用性。

最引人注意的,還是 FDA引用了2016年中國食藥監局披露的數據:80%的中國臨床試驗不標準。

來源:ODAC審評文件

在信達和禮來的這次折戟上,FDA給出了三個解釋。

第一個是臨床格局的變化。

第二件事,是 FDA認為單國臨床研究數據不適用於美國患者。

第三個原因,是它選擇了無進展生存時間(PFS)作為臨床試驗終點,而沒有選擇總生存期終點(OS)。

迄今為止,FDA對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方案的所有批准都是基於 OS的統計學改善。總生存期被認為是最可靠的癌症終點,並且在可以合理評估時是首選。

所以,FDA表達了對 PFS後繼續用藥的擔憂,表示 ORIENT-11在設計上顯示缺乏多樣性。

房市遇冷,深圳房企為中介開出高價佣金

一張深圳樓市營銷海報近來吸引了業界關注,該廣告表示中介成交一套房子可以獲得15%的佣金,而且中介只要帶客上門即可抽取100元(人民幣,下同)~500元的購物卡紅包。

深圳羅湖的兆鑫匯金廣場項目日前發出一張轉介營銷海報,該海顯示單套成交佣金高達15%。

據時代財經2月21日報導,海報上明確標註此次15%的高佣金僅針對「4.5米層高、建面約52~93平方米的創意空間產品」。「創意空間」是該項目的辦公產品,均價達到8.9萬元/平方米,總價約402萬元~3328萬元/套。

按照15%佣金計算,如果中介成功賣出一套辦公產品,將獲得最低60萬元的佣金,為此,很多中介都在宣傳這個項目。

有業內人士透露,如今的深圳購房者深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而中介則為了把房子賣出,因此在一些高傭轉介項目買賣時候有可能會出現購房者和中介私下「分佣金」的現象,即「返傭」,也相當於是項目另一種形式的變相降價。

進入2022年,深圳新房和二手房全面遇冷,樓市延續了2021年的頹勢。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