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正失去增長動力;三四線城市強拉房市買氣,珠海最高補貼6百萬;

中國經濟正失去增長動力 拜登:現在放寬對華關稅還為時過早 美聯儲若升息 中企債務雪上加霜 中國三四線城強拉房市買氣,廣東珠海最高補貼94萬美元 中國房企市場烏雲罩頂,「國進民退」態勢明朗 中國人口格局中的優勢地位 ,將在未來一百年耗盡

房地產危機、繼續防疫清零戰略,以及內部消費的持續疲軟,令中國經濟正失去動力。不過更令人擔憂的是,儘管中共鼓勵多生,但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人口仍將轉入負增長。那麼一百年後的中國會是什麼樣?

美國總統喬‧拜登日前表示,現在放寬對中國的關稅還為時過早。

中國房企龍頭恆大集團債務危機爆發之後,房企「國企化」逆勢崛起,所謂自由競爭市場已不復存。

今年美聯儲將多次加息,對於深陷嚴重債務問題的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國經濟正失去增長動力

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失去動力。這個亞洲巨頭在去年的第四季度的年增長記錄為4%,是18個月以來的最低增長速度。房地產危機、繼續防疫清零戰略,以及內部消費的持續疲軟,都將繼續對中國2022年的經濟活動構成壓力。

十二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維穩這名詞個詞被宣佈了至少25次,這是一次重要的年度會議,將決定來年的優先事項。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擾習近平在秋天將進行的絕對加冕典禮,他有望第三次擔任中共黨的領導人,因此也成為國家領導人。

疫情清零政策要求整個城市和工廠全部封鎖,就像目前在西安或在天津一樣,這對生產活動造成了壓力。去年夏天,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的寧波港也關閉了數周。

除此之外,再加上房地產領域的急劇放緩;房地產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直接或間接地貢獻了中國約四分之一的GDP。與恆大集團一樣,幾家房地產開發商集團目前也正苦於受到當局的監管、加大銀根的收緊。

在需求方面,私人消費依然舉步維艱。服務業領域(如:休閒、旅遊、酒店餐飲、交通等)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因此,作為消費的主要指標的零售額在12月的成績是自2020年9月以來的表現最差的(只增長1.7%)。房地產業的困難不但對消費品的需求造成壓力,也對工作市場造成緊縮。

旅美學者何清漣在推文中表示,中國經濟正失去增長動力是對的,但是得有個前置條件:美國不為中國經濟增長引擎對外貿易注入動力,2021年,這台引擎的動力60%來自美國。

拜登:現在放寬對華關稅還為時過早

美國總統喬‧拜登周三(1月19日)表示,還沒走到放寬對中國商品關稅那一步,但美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戴琪正在處理這個問題。

拜登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談到了對華關稅,他說:「我希望能夠處於一個我可以說他們(中方)正在履行承諾或(履行)更多承諾的局面,以至於(我們)能夠解除一些關稅,但我們還沒有走到那一步。」

他指的是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方所做出的承諾。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匯編的數據,到2021年11月,中國的採購量僅達到目標的60%左右。美國人口普查局預計將於下周發佈去年12月數據。

拜登說,他知道一些商業團體要求他取消對價值數千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高達25%關稅,這就是戴琪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因。

但他表示,鑑於中方未能增加採購,現在採取行動還為時過早。

美聯儲若升息,中企債務雪上加霜

中共人民銀行在17日宣佈調降中期借貸便利(MLF)和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祭出增加流動性的動作,暗示今年經濟前景不佳。

元智大學EMBA兼任副教授高仁山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再次降息背後隱含許多意義,首先是美國預計在今年升息,且至少3次以上,而一般經濟不好的情況是高通膨、高失業率,而美國這次比較特別的是高通膨、低失業率,這是因為美國經濟受到供應鏈從中國回流的關係,使得國內就業率往上,美國總統拜登鑑於這種情況,為使得供應鏈繼續順利回流,穩定美國經濟,可能不敢貿然升息。

高仁山說,聯準會雖是獨立機構,但仍得面對這兩項壓力,一是升息解決高通膨,二是展緩升息把製造業拉回美國,這考驗他們的智慧,同時牽動到美國對中國的政策。

高仁山說,如果美國升息、縮表延後,這會讓中共有喘息的機會,過去全球熱錢大幅度地流向中國,如果美國縮表把放出去的資金收回來,對於深陷嚴重債務問題的中國企業而言,會是雪上加霜的情形。

高仁山說,中國過去通過這些低成本的寬鬆資金進行投資,隨着美國開始緊縮,中國的不動產業與高槓桿的企業們都會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中共為什麼這次降息,就是感覺到大事不妙了」。

高仁山說,中國經濟的問題在於政府強力監管企業,即使現在中共央行通過降息增加流動性,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用處」。

中國三四線城強拉房市買氣,廣東珠海最高補貼94萬美元

為拉擡三、四線城市的房市買氣,去年底至1月中旬,中國已有安徽蕪湖、浙江武義、廣東肇慶、江蘇海安、福建晉江、湖南衡陽等近20個城市,推出鼓勵性購房政策,其中廣東珠海的住房補貼最高達人民幣600萬元(約94.8萬美元),再次刷出新高。

隨着時序進入2022年,為進一步確保經濟穩定,累計有更多三、四線城市祭出鼓勵買房政策。《中國消費者報》報導,這近20個城市,措施主要有購房券、購房補貼、消費券補貼和購房契稅補貼,有些城市補貼政策目的不只是為了穩住房市,還包括吸引人才、刺激生第三胎。

廣東珠海日前就發佈珠海高新區建設未來科技城人才引進政策為例,住房補貼額最高達人民幣600萬元,以及人民幣80萬元(約12.6萬美元)生活補貼、人民幣3.8萬元租房補貼等,還有六折租金入住人才安居住房,人才公寓申請入住「零等待」,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

此前,廣西南寧曾宣佈對屬國家高等學校一級教授等重點人才,給予人民幣200萬元(約31.6萬美元)的購房補貼;1月12日,廣東肇慶也發佈新政,對「首次在肇慶或重新返回肇慶就業勞動者」,購買自住房提供按不同學歷,人民幣1到2萬元的現金補貼。

易居研究院「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三、四線城市庫存已連續7個月規模年增率正成長,為五年來新高。

[page]

中國房企市場烏雲罩頂,「國進民退」態勢明朗

中國房企龍頭恆大集團債務危機爆發之後,中國百大房企大洗牌,恆大跌出60名之外,如今中國前十大房企有六家為「國有」,房企「國企化」逆勢崛起,中共加速主導全中國房企市場,所謂自由競爭市場已不復存。

近期中國廣東、上海等地方政府推動重要措施,擬由國企與央企聯手併購高風險民營房企,由於事關國家經濟大勢與房企敏感神經,顯與中共指令有關。

去年1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專案併購金融服務的通知》,鼓勵國企、央企與大型民企併購具高風險、經營困難的房企案件,被宣稱為「以市場化方式處理風險的有力措施」。近日中國房企主要省份廣東當局率先召集多家房企主管開會,似為併購牽線。

根據聚焦中國證券市場動態分析報導的《財聯社》指出,中國房地產大省廣東率先響應中央政策,邀集多家國企和民企開會研議併購之可能性,等於是由廣東省政府為國企、央企與民企併購房企「牽線搭橋」。

此外,近期中國大型房企世茂集團爆出一筆6.45億人民幣(約合二十八億台幣)的信託違約。

根據中國財經媒體《財新》、《香港經濟日報》以及《明報》報導,世茂正委託多家代理商試圖「出售中國境內所有開發項目」以求變現,包括住宅、商辦、酒店等等,財務危機恐非同小可,首波買主很可能具備國資背景。

根據《彭博社》估計,中國房企1月份的債務到期賬單,包括到期債券、利息、信託產品、延遲給付的數百萬員工薪資等等,高達1970億美元(約合5.5兆台幣)。為避免年關社會騷動,中國政府要求包括恆大等眾家房企在1月底農曆年前必須支付所有款項。然而中國房企臨時籌資管道有限,倍感為難。

中國房市場急凍,業主維權糾紛不斷,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萎縮,衝擊整體民生經濟。去(2021)12月《日經亞洲》披露中國至少有20個城市逼不得已祭出房價限跌令,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則公開重提「房地產是支柱產業」,頗有代表中央宣示保護地方政府開發土地業務之意涵,反映中共對於地方政府經濟結構轉型失敗,幾乎束手無策。

中共用力將黑手伸入房企市場,如今市場已經從黃金時代迅速衰退至鐵鏽時代,國營房企比率驟升,「國進民退」大勢已無法回頭,然而是否真能挽救房市?恐怕不容樂觀。

中國人口格局中的優勢地位,將在未來一百年耗盡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1年人口數據,顯示年末全國人口14.1260億,比上年末僅僅增加48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創歷史新低。

牆內自媒體阜成門六號院評論文章指出,最近十年,中國新增人口總體呈急劇下降趨勢,其中2012年淨增1006萬,2018年減少到530萬,2020年進一步減少到204萬,而去年僅僅為48萬。照這個趨勢看,很可能今年、最遲到2024年中國人口就將進入負增長狀態。

圖:1962年以來全國曆年人口淨增量走勢圖,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城市進化論

做這個結論並非聳人聽聞、譁眾取寵,而是有數據在背後支撐的:從2010年「六普」到2020年「七普」,15-49歲育齡女性人口減少了4591萬,去年一年又減少約500萬。按照每年新生兒總量與育齡女性總量比4.4%計算,過去五年育齡女性總量3.6億左右,每年新出生人口1600萬左右,這就意味着每年少出生22萬人口。

另外,社會經濟的深層次變化,也使得生育率只能會進一步走低,而不是回彈:

1.現在人們的生育越來越是基於經濟狀況的理性判斷,而不是以前那樣受集體無意識或傳統家庭倫理觀驅使。

2.城市房價及教育成本高居不下,以及中產基層上升渠道狹窄等問題,造成人們生育意願很低。

3.社會物質條件進步及城市化也會帶來結婚和生育意願降低。

總之,在未來兩三年內,中國人口將達到歷史最高峰,轉入下降通道,即便是政府採取強有力的干預措施,達峰時間也不會晚於2028年。這意味着中國歷史上首次通過自然的,而不是通過戰爭、饑荒或瘟疫的方式實現人口負增長。

按照目前人口增長速度和老齡化速度,預計到2050年,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2.5億左右,佔全球總人口比重下降到13%左右;到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到7億左右,佔全球人口比重進一步降至6.4%,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2.56%。預計中國2083年的新出生人口總數低於美國,而2100年新出生人口將至美國三分之二左右。

圖:據聯合國的估算,中國到2100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國,被印度和尼日利亞趕超

中國自明中葉以來形成的在全球人口格局中的絕對優勢地位,可能會在未來一百年消耗殆盡,其實同樣的故事曾在俄羅斯身上上演,1900年俄羅斯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8%左右,而今天僅剩下不到1.8%。

過去英國、美國的崛起都是有持續不斷增長的人口作為後盾,而中國的崛起歷程還未過半,就已經開始人口衰退。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