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劉軍寧:人是萬物的尺度嗎?讀《思想的後果》

作者:

《思想的後果》這本書對中國的讀者朋友們來說相對比較陌生。本書出版於1948年,一問世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成為美國當代保守主義的經典著作,並對二戰之後的保守主義在美國的復興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視作當代美國保守主義的起源。

思想與觀念

《思想的後果》的英文書名是"Ideas Have Consequences",直譯的意思是"觀念具有後果"。這個書名在中文版中被譯成了一個詞組:《思想的後果》。其中,觀念(Ideas)也被譯成了思想(Thoughts)。

觀念的意思是人的想法、看法、觀點、主義或者信條,而思想是指自我思考的活動及其產物。思想和觀念很相關,但也有區別。比如說,一個人可以有許多觀念,但是不一定很有思想。在這裏,我把思想與觀念合併使用。

思想觀念為什麼重要?作者開門見山地指出,"思想觀念是影響這個世界的最主要的因素。"(第1頁)換句話說,不是"物質存在",不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決定着這個世界,而是思想觀念決定着這個世界。思想觀念的核心是信仰。作者在第24頁中說,"信仰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信仰是宗教的內核,信仰被削弱,意味着宗教被削弱。"

作者講得很清楚,他不是站在唯物論立場上來看這個問題。他最擔心的是,信仰的虛弱導致信仰中絕對真理的削弱,絕對真理的削弱又導致人們善惡觀念的削弱,或者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的削弱,從而使這個國家陷於道德的混亂中。在中國,人們通常更注重物質而輕視觀念,注重問題而輕視主義,認為行動才有後果,觀念無足輕重。其實像行動一樣,觀念是有後果的,甚至,觀念的重要後果之一,就是行動。

作者在該書中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那些奠定美國傳統的那些文化、觀念與真理觀正在崩塌,其後果嚴重,因為戰後的西方社會正在放棄絕對真理的信念。沒有絕對真理,善與惡的觀念都失去了意義。換句話說,絕對真理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辨別善惡。沒有絕對真理,我們就不能辨別善惡。所以,作者意識到"現代人變成了道德傻瓜(moral idiot)"。(第2頁)這裏,作者用"道德白痴"這個詞並不是在辱罵那個時代的美國人,而是在描述一種狀態:那些人因為放棄了對絕對真理的信念,就沒有能力辨別善與惡、是與非、公義與不義,因為在道德上處於空白狀態,或者說,成為了"傻瓜"。

唯名論與唯物論

作者開宗明義,試圖通過該書來說明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文明崩潰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超驗性實在(唯一真理觀)第一次遭到嚴峻的挑戰"。(序言,第1頁)作者發現,有兩種觀念助長了這一局面,其一是14世紀以來的"唯名論"(Nominalism),另一個就是達爾文以來的"唯物論"(Materialism)。唯名論的對立面是唯實論,唯物論的對立面是唯心論。

唯名論是一個很晦澀的哲學概念。簡而言之,唯名論認為所有抽象的概念僅僅是個名字而已,中文成語中所謂的徒有其"名"(唯名論)。任何我們不能感知的東西都是虛空的,任何非物質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按照這種看法,"真理"不過是一個沒有"實在"內容的徒有其名的空洞概念。作者在書中指出,"(唯名論)否認存在着高於人且獨立於人的唯一真理。"(第3-4頁)唯名論的後果在於它顛覆了美國人傳統的真理觀。在傳統的真理觀中,真理具有唯一性,一切超驗的絕對真理都是從《聖經》中來的,雅威是真理的唯一作者。"唯一真理"意味着人不是真理的作者,只有造物主才是真理的作者,而這個局面在美國受到了來自唯名論和唯物論的威脅。所以,唯名論和唯物論是這本書的矛頭所指的兩個靶子。

對唯物論,中國人非常非常熟悉。在這本書里作者談論更多的也是唯物論,而不是唯名論。中國人都知道唯物論強調物質(存在)的第一性,意識(思想觀念)的第二性。換句話說,觀念思想不重要,物質存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唯物論直接否認了思想觀念的重要性。否認思想觀念重要性就意味着否定了絕對真理、永恆真理的重要性,否定唯一真理觀,因而也否定了真理的唯一作者。所有的唯物主義者都是無神論者。

唯物論認為真理不過僅僅是對物質世界的正確認識。換句話說,真理只是物質世界在人們心中的一個映像。物質世界一消失,映像也就隨之消失了,所以不存在獨立於物質存在的、高於人類經驗的超驗真理。

唯物論還訴諸於物質的標準,而不是思想與觀念的標準。就是說,它向更低的層面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比如,如何理解一個社會政治現象,唯物論提議的是觀察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生產與生產關係的狀況,要在物質層面尋找標準答案。作者發現,在達爾文的唯物主義思想中,"人不過是一個不停地尋找食物與居所的動物,人永遠是在為物質上的滿足而紛爭。"(第147頁)就是說,人不過是自然界演化的產物,一切服從於自己的生存本能,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在道德上是無能的,因而也是不需要的,最終也是不能夠承擔道德責任的。唯物論把人當作一個由存在決定的物質現象,其結果必然把人物化,把人變成純粹受物慾支配的機器,把物質力量,尤其是暴力與專政,當作人類社會中決定一切的手段。

唯名論和唯物論雖然有不同的起源,但有很大的共同之處,就是輕視真理,甚至否定唯一的、超驗的、絕對的、永恆的真理。有一位唯名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卡爾·波普很喜歡引用的一個人,叫奧卡姆的威廉,也叫奧卡姆(William of Occam)。這位十四世紀的哲學家認為,凡是不能被感知的都是不存在的。(第3頁)在強調存在決定意識與觀念服從於存在這個意義上,唯名論和唯物論是相通的。唯名論和唯物論否認一切超驗性事物的存在,否定超驗性事物的存在就意味着否定了信仰的存在,否定了神的存在,否定了一切跟聖經有關的存在,當然也否定了聖經所啟示的客觀真理的存在。

人是萬物的尺度嗎?

古希臘詭辯派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斷言,"人是萬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就是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按照這一觀點,一切事物,如果不能被人所感知所衡量,就不存在。這句名言在中國的知識人中間非常流行,而且很受歡迎。

但是,維沃卻認為,與唯名論與唯物論一樣,"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對客觀真理的否定。"對客觀真理的否認,將不可避免的導致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的相對主義。"(第4頁)這種相對主義者把人的意志神聖化,他們否定了神,但卻把自己的意志神聖化,把自己看得像神一樣。所以,"他們不能在上帝面前擺正自己的位置,因為他們根本不承認上帝的存在。"(第188頁)其實這些人認為自己是無神論,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無神論者。他們否定了上帝,是為了把自己當作上帝;他們否定了造物主是真理的唯一作者,但卻是為了使自己成為真理的作者,即:我可以發明真理,我可以製造真理。把人當作萬物的尺度,只有一個結局:各種法老們是人的尺度。

"人是萬物的尺度"還意味,人既然是萬物的尺度,當然也是真理的尺度;人既然能衡量萬物,當然也能衡量真理。這樣,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真理的認定者乃至真理的化身。人能衡量真理的前提是,人高於真理。這樣,人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放到了神的位置上。"什麼是真理"應該由人說了算,而不是由神說了算。所有的相對主義者、包括唯名論者與唯物論者,都認為人是真理的尺度。他們想要什麼真理都可以信手拈來,與他們方便的就是真理,與他們不方便的就不是真理。真理是變動的、是因時因地制宜的。

"人是真理的尺度"是作者當年在美國所面臨的局面,也是今天的美國所面臨的局面,更是中國一直所面臨的局面。所以,這本書在中國有着特別的意義。因為,在維沃看來,人根本就不是萬物的尺度,造物主才是;人根本不是真理的尺度,不高於真理,更不是真理的作者,造物主才是。

從思想觀念看真理觀的重要性

真理與真理觀是該書的重點,也是我這次分享所要講的重點。為什麼要說真理?因為真理對人類極其重要。人們追求真理,人們熱愛真理,人們渴望掌握真理,人們為真理而鬥爭,甚至為真理而獻身。但前提是,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真理?是誰的真理?是造物主的真理,還是法老的真理?

作者發現"對現代精神而言,永恆真理這個概念是很討厭的"(第55頁)。他說,"如今存在着一種相對主義,這種相對主義否定存在着唯一的絕對的真理"(第67頁)。他主張"應該回到中心,回到一個在形而上學或者神學意義上的中心,要尋求具有持久性的'一',而不是處於變動和流失中的'多'。"(第55頁)。所以,作者特別強調真理的超驗性、恆久性與唯一性。

他認為,"是否存在着一個高於一切獨立人的真理之源,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對於人類的命運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序言第4頁)所以他選擇了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重要,所以他就決定為這個重要的問題寫了這本書。

作者所強調的是超驗真理,自由左派、唯名論者、唯物主義者要顛覆的也是超驗真理。他們認為,只有能夠經得起經驗檢驗的才是真理,反之就不是真理。所以他們否認超驗的真理。什麼叫超驗真理?就是不需要人的經驗來檢驗的真理。超驗的真理有一些特徵:它是唯一的,它的源頭是高於人的,也是獨立於人的。換句話說,超驗真理是不受人支配的,是不證自明的,不需要經驗來檢驗的,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獨立於實踐的,不受時間制約的。超驗的真理,尤其是作為道德真理(moral truth),它是天啟的或啟示的真理。這個啟示已經全部寫在《聖經》當中。

所以,作者說,"真理的信仰者堅信,那些承載着最高價值的事物,是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受到影響的,否則真理的概念本身就變得不可能了。"(第54頁)就是說,如果真理不斷在變,我們就會不知道什麼是真理,也無法牢牢地掌握真理。

[page]

保守主義認為真理是一元的、絕對的、客觀的、永恆的,真理也是普遍的、外在的、超驗的存在。保守主義與其他一切主義的根本差別之一就是保守主義相信存在着這樣一套絕對的真理,真理只有一套。真理的形式與內容很豐富,但真理的出處卻只有一個。

保守主義相信雅威(而不是法老或哲學家)才是真理的唯一的作者,這就叫做真理的唯一性。就是說,雅威之外沒有真理,《聖經》之外沒有道德真理,除非這些真理和《聖經》所闡述的道德真理是一致的。

真理·美國憲法·保守主義

為什麼《思想的後果》被視作保守主義的經典?因為作者站在保守主義的政治立場上,堅持保守主義的真理觀。該書從保守主義的視角說明了美國秩序的真理觀基礎。他甚至認為,美國的精神,保守主義與客觀真理三者之間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維沃認為,美國的建國元勛為美國的憲政注入了一種保守主義的精神,美國的憲法代表了政治真理,同時也為改變這一政治念頭設置了特殊的限制,所以過程變得更加艱難、緩慢。(第49頁)就是說,美國憲法是建立在特定的且永恆的政治真理基礎之上的。但他也完全意識到,總有一些美國人一定企圖改變、推翻這些真理。為了守住憲法中的永恆真理,美國憲法本身就為有效地阻止這樣的企圖設置了重重的障礙。現實中,修改美國憲法也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美國憲法中真的有真理嗎?《獨立宣言》中就寫得很清楚:"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每個人都平等受造,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過被治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有破壞作用時,人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

美國的憲法、美國的秩序、美國的傳統就是建立在上面這個不證自明的真理基礎之上。然而,這個真理是從哪裏來的?這個真理是從《聖經》中來的。這個真理是不證自明的,不依靠人的感知的,不需要我們去發現的、也不需要我們去發明的,更不能去改變的。

以美國秩序為代表的憲政民主體制完全建立在真理的唯一性、絕對性和永恆性的基礎之上。這種唯一真理觀確保了美國憲法的成功,要不然美國憲法活不到今天。誰要是不相信,可以比較一下其他國家憲法所依據的真理觀。所有不建立在唯一真理觀上的憲法一定是短命的。那些把法老當作真理化身的憲法,早晚站立不住,其結果是頻頻換憲法。美國憲法的觀念基石是唯一真理觀。美國的建國者們相信存在這樣的絕對的道德真理來自《聖經》之中,來自於雅威的啟示,適合於每一個人群,從以色列人到美國人乃至全人類。

美國的憲法為什麼能夠持久?因為它基於的是造物主永恆不變的絕對真理。如果美國背離了造物主永恆不變的絕對真理,背離了唯一真理觀,美國也必將傾倒。作者感到,美國憲法所賴於建立的這一套唯一的真理觀在美國面臨了來自於唯名論和唯物論的挑戰,作者要捍衛這唯一的真理及其所在的信仰的基礎。這也是作者寫作該書的根本動機。

保守主義與唯一真理觀

美國偉大的保守主義者柯克說過,雅威的真理貫穿於古代、現代和未來。保守主義認為真理是永恆不變的,相對主義認為真理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這種真理觀就意味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兩個真理是互相衝突的,當兩個真理互相衝突時,一定有一方為假或兩方都不真,都是謬誤。作者講得很清楚,根據相對主義真理觀,"任何事物不能為我們提供方便的,那麼它就得不到辯護。"(第45頁)所以,在這些相對主義者看來,在美國的自由主義者看來,如果絕對真理不能為我提供方便,那我就不替它辯護,甚至去顛覆它。

與左派拒絕唯一真理觀的想法不同,保守主義堅持唯一真理觀,主張用真理來檢驗世界。保守主義認為人自身不是真理的制定者、發明者,更不是真理的源頭,而只是真理的運用者。換句話說,保守主義相信存在着一套適用於人類自身生活的道德真理(moral truth)。這套道德真理全部寫在《聖經》中,而且已經全部啟示給了人類。這套真理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套辨別善惡的絕對準繩,所以被稱之為道德真理。所謂道德真理就是對善與惡、是與非、公義不義進行辨別的標準。

藉助真理觀,還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左與右。所有左派和保守主義在政治上的衝突是最顯眼的,卻不是最深層的。堅持真理的唯一性與否也是識別左派和右派的深層尺度。如果難以判斷一個人是左是右,就去看看他的真理觀。拒絕真理唯一性是一切左派的共同立場。

左派拒絕真理的唯一性。既然真理是沒有唯一性的,為什麼還要做出唯一的判斷?所以,在邏輯上,"真理沒有唯一性"這個絕對判斷本身就具有唯一性,因而是自我否定的自相矛盾的。在社會後果上,如果真理不是唯一的,如果道德真理是主觀的,世界上就沒有假的錯的惡的,因為我們都可以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如果真理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主觀來任意界定,那麼真理也就不存在了。真理失去唯一性之時就是真理死亡之日,這一點在第三帝國、蘇維埃帝國等左翼政權已經被反覆驗證過。

實踐與真理是什麼關係?

有個觀點在中國特別深入人心,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一段時間,這個觀點還起過積極作用。然而,就這句話本身而言,它是錯誤的。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這個判斷中,真理被當作了檢驗的對象。換句話說,真理可能是假的,但實踐卻成了真理。實踐成了判斷真理的標準了,實踐是無可挑剔的,永遠正確的。實踐與真理、黑與白就這樣成功地被顛倒了。實踐憑什麼能夠檢驗真理的正確?它其中包含了什麼?如果用包涵了真理的實踐來檢驗其他真理,就等於是在用真理檢驗真理。這顯然是犯了循環論證的謬誤。所以,當人們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人們是得不到真理的,當然也得不到符合真理標準的實踐。

當各人對真理各持己見時,就會有人主張讓實踐來檢驗真理。實踐就成了檢驗的標準。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判斷的背後是相對主義真理觀,既然真理不具有唯一性。就是說,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真理。我設計的實踐證明,我的真理高過了你的真理,因而否定了你的真理。這裏關鍵不是真理的真偽,而是由誰來設計實踐。然而,如果真理不具有唯一性,那真理就是多元的,也就不需要實踐來檢驗。如果真理是多元的,實踐也檢驗不了真理。

主張用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真相是,讓權力的大小來檢驗真理。實踐不僅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根本就不能檢驗真理。如果是用實踐去檢驗真理,那誰有權界確定如何實踐,誰的主張就是真理。很顯然,我們已經領會到了誰的權力大誰就決定如何去實踐,然後這個結果由他去發佈,最後他就成了最高真理的發佈者。用實踐去檢驗真理是得不到真理的,只能檢驗出誰的權力更大,誰更有權謀,誰更強橫。

至於如何解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觀點在中國產生過正面作用。《聖經》中的真理提供了答案。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只是賦予了人們一點點自由權、平等權與財產權這三項造物主賦予人的根本權利,中國人僅僅稍稍享受了這三項權利,就給中國帶來了這麼大的變化。中國改革的成就不是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是證明了造物主的真理具有唯一性與永恆性。只要堅持運用自由權、生命權與財產權這個真理,就會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產生比過紅海比五餅二魚更奇異的神跡。在以色列如此,在美國如此,在中國也是如此。

如果拒絕唯一真理觀

最近幾年中國出現了一個觀點,叫"走出唯一真理觀"(見同名書,上海文藝出版社),很受自由左派知識分子肯定和讚揚。他們覺得自己如釋重負地放棄了唯一真理觀是自己經歷的一次啟蒙,是自己的一個思想覺醒,而不是一個倒退。"走出唯一真理觀",這聽起來好像對現實還有一定的批判性。這種否認真理唯一的看法好像真理不是出自一門而是出於多門,好像真理對每個人都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真理的主人,都終能擁有自己的真理,而不用在意別人的真理標準是什麼。這個觀點給人的印象是有點自由化的傾向,有點思想解放的感覺。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黑人的女主持人叫奧普拉。她就走出了唯一真理觀,她說過一句名言,"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真理,我無權用我的真理去評判你的真理,請你也不要用你的真理來評判我的真理。"(I have no right to judge your truth and you may not judge mine.)奧普拉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是非可以任意界定的社會,所有的主張都各自有其道理,都具有同等的價值。這種說法疑似很開明,是在反對別人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自己。她真的認為別人無權評判她的真理,但她一定會用她的真理去評判別人。當她這樣說的時候,已經在把她的真理強加給別人了。如果她手中的權力很大,她若堅持她的真理,必然要壓制別人的真理。

若是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真理,那麼法老奴役希伯來人就符合法老的真理,希特拉也有權擁有他關於發動戰爭和滅絕猶太人就符合希特拉的真理。然而,這些是真理嗎?當然不是!事實上世界上根本沒有任何人有權擁有自己的真理。根本不存在你的真理、我的真理、他的真理。世界上只有一個真理,那就是造物主的真理。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放棄真理的唯一性,但是堅持真理性如何?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要棄他人真理的唯一性,但是我會堅持我自己的真理(唯一性)。就是說,我不承認、不接受你的真理,但是,我要堅持我的真理(的唯一性)。其實還是把自己看作是真理的作者。

而且否定了真理的真理性之後,等於把真理的主權交給了法老式的暴君。若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真理才是真理,這時誰的權力大誰就是真理的裁決者,誰就是真理的制定者。所以,一些法老式的人物甚至常常把自己幻想成他自己版本的宇宙真理的作者。他們認為自己發明的真理是唯一的。但是,只要法老是複數、代代有傳人,那他們的真理就不是唯一的。每一代法老都認為自己的真理是宇宙間唯一的,但是一代代法老之間的真理卻是相互否定的。

拒絕唯一真理觀有什麼後果?

眾所周知,真理是不能通過發明與創造得到的。如果真理不是唯一的,那每個人就可以各取所需,按照自己的需要來為自己定製真理。然而,凡是由人所發明創造的所謂真理,都不是真理而是歪理。

表面上,否定唯一真理觀,為人人成為真理的作者打開大門。但是,其嚴重的後果是,法老們也就隨之獲得了對真理的壟斷性。以海德格爾與希特拉為例,當海德格爾說永恆真理不過是基督教思想的殘餘時,他的真實用意是要把真理的保管箱從雅威那裏移交給希特拉。後來的事實也是如此。利用主張真理非唯一性,海德格爾成全了希特拉,他自己也成了希特拉這位二十世紀法老的哲學與思想保鏢。可以看出,"走出唯一真理觀"的矛頭針對的是永恆真理這個"基督教思想的殘餘"。

如果真理不具有唯一性,這就意味着可以任意界定是非善惡的標準。當一個社會中每個人尤其是法老們可以任意界定是非善惡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沒有是非善惡了,這個社會從根本上失去道德,乃至變成一個不道德的社會。

如果真理不再是唯一的,造物主的存在就被否定了,雅威的真理就被否定了,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法老和他們知識保鏢,他們高聳在神壇上,如果真理不具有唯一性,誰的權力大,誰說的話有欺騙性,誰就是真理的作者。當造物主不是真理的唯一的作者時,各自的法老將不斷發布自己隨時更新的真理。如果真理不是唯一的,實際上只不過是把對真理的主權,從一個弱勢的法老手裏轉移到另外一個冉冉升起的法老的手中。人類如果放棄了造物主賦予他們的那些不可剝奪的權利,擺脫雅威的真理與主權,必將屈膝於法老的奴役與專制。

如果放棄唯一的真理觀,每個人都有權擁有各自的真理。一些人按照自己的真理把一些事情稱為善,另外一些人按照他們的真理將稱之為惡。個人堅持自帶的真理而行,其結果必然是善惡與是非的混亂與顛倒。對這種情形,雅威早就通過先知以賽亞警示過世人,"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

如果真理不具有唯一性,人們對憲政民主的信心必然動搖。《走出唯一真理觀》中也明確地表達了這種看法。作者說,我對憲政民主是人類的歸屬這些話已經不感興趣了,也沒有信心了。他們對民主憲政是不是人類政治制度的最後歸宿,也不再那麼肯定了。如果憲政民主不再是各國的必由之路,這就為採行與憲政民主相敵對的政體,在思想與觀念上開亮了綠燈。所以,放棄唯一真理觀,不是啟蒙與覺醒的進步,而是災難與禍殃的開始,通向的是法老的為奴之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