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另類缺芯!中國人難求一粒 西蘭花種被壟斷年入數十億;反中共洗錢美欲打造金融新聯盟

不只美國…全球正與中國經濟脫鈎;樓市危機中共央行大放水1.2萬億;缺口大增 中國糧食進口升23%

中國各地天災不斷,官方卻一直宣稱「糧食豐收增產」。但中國糧食進口連續兩年暴增,今年前十個月比去年同期增加23%。學者分析,糧食缺口不斷擴大。

說到「卡脖子」,很多網友第一時間會想到晶片,但其實,其他領域的「卡脖子」現象同樣存在,西蘭花便是其中的典型。

中國經濟主要支柱房地產不斷爆雷之際,中共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釋放長期資金人民幣1.2萬億。陸媒分析,此舉是為了「穩定房地產基本面」。

美國投行策略師指出,種種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不僅美國,全球與中國的脫鈎恐怕都將持續。

12月6日,拜登政府發佈《美國反腐戰略》綱要,並指示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領導協調各聯邦機構,以政府總動員的方式,重點打擊跨國腐敗行為。

日前美媒文章指出,儘管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美國仍持續加強與台灣的經貿關係。

中國一些主要房地產開發商正計劃在近期發行資產抵押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這進一步表明,在恆大債務危機下,監管機構正在略微拓寬開發商的融資渠道。

中國糧食進口大增23%學者:糧食缺口不斷擴大

中共國家統計局周一(12月6日)公佈,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2%。陸媒宣稱「今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云云。

圖:2008年12月19日,中國吉林省玉樹市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工人正在測量一堆玉米的溫度。

中國南方去年遭遇大面積洪災,東北地區還接連受到颱風侵襲。今年主要糧食產地河南省也爆發罕見洪災,其它地區也是冰雹、洪災、雪災不斷。但官方依然年年宣佈夏糧、秋糧「豐收增產」,引發中國網民質疑。

據中共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10月糧食進口量累計13,795.6萬噸,同比上升近23%。進口最多的依次是大豆、玉米、小麥。其中玉米進口量升幅最大,為236.4%;其次為稻穀和大米,升幅為111.9%。

陸媒報導,自2015年以來,中國糧食進口量每年都保持在1億噸以上。不過,單是今年1-8月的糧食進口量,就已超過2019年全年進口量。

中國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兩年,東北地區的國有糧食企業沒有太多儲備,糧庫空了,因此只能大量進口玉米和小麥來填充國庫,才能拿到政府補貼。

東北是中國主要糧食產地之一。

另一經濟學者司令認為,中國糧食產量無法滿足國民實際需求,目前中共缺乏足夠的糧食儲備戰略,當局又要追求經濟增長,因此「糧食缺口」只會不斷擴大。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廣曾告訴媒體,中國糧食自給率為86%,但大豆和油料自給率分別僅為15%和30%,導致糧食隱性自給率只有70%左右。

西蘭花種子被日本壟斷年入數十億,中國農民一粒難求

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表示,中國是全球西蘭花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達到10萬公頃(相當於150萬畝),但要知道,中國被卡住的,不是市場上的產品,而是「農業晶片」,即種源。

據媒體報道,2017年以前,中國西蘭花進口種子的比例長期保持在95%以上。這意味着,中國西蘭花種子嚴重依賴進口。

而在國際西蘭花種子市場,日本是不折不扣的「霸主」。據《經濟日報》報道,日本坂田種子公司的西蘭花種源,拿下全球65%的市場,其研製出來的「優秀」、「耐寒優秀」、「炎秀」等種子,佔據市場壟斷地位,掌握市場定價權。

其中,在西蘭花早熟品種中,「耐寒優秀」適應性廣,深受中國種植農戶的青睞,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極高。

即便如此,壟斷帶給中國農戶最直觀的感受,或許不是優質和便捷,而是供應量、銷售價格都明顯「受制於人」。

農科專家李占省對媒體透露,西蘭花種子一般情況下實行「大包裝」,10萬粒,約450-465克,價格在5500元左右,但在2017年,因為日本坂田公司的種子生產和供應推遲,終端銷售價一度被炒到1.8萬元,「菜農的種子購置成本,直接翻了2倍以上」,饒是如此,仍然一粒難求。

正是因為在西蘭花等種源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坂田公司賺得盆滿缽滿。2017年全球種業銷售額TOP10中,坂田公司以5.58億美元(約合35.5億元人民幣)位列第七。

中共央行降准放水1.2萬億,分析指為緩解房地產危機

根據中共央行12月6日公告,這次全面降準將於12月15日實施。這是中共年內第二次降准,也是疫情爆發以來第五次。

央行宣佈,除了部分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其它金融機構全面降准。本次下調之後,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央行宣稱,這次降準是為了「加強跨周期調節、改善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以「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

自疫情以來,全球通貨膨脹疑慮日升,韓國和新西蘭已率先宣佈升息,美國聯準會也啟動升息循環,試圖為通脹降溫。中共央行卻在國內也物價飛漲之際,不顧通脹再次大放水,被認為旨在緩解經濟危局。

目前中國房地產業面臨銷售大跌和融資受限,大量房企先後陷入債務危機。多家陸媒引述業內專家稱,降準會令房貸進一步放鬆,有利於穩定房地產基本面,緩解房地產業資金不足的風險。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在3日就預告將會「適時降准」。當天恆大集團公告未能履行一筆2.6億美元的私募債,並向當局求救。

路透社引述華泰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說,這次降准並不意外,關鍵原因可能是「房地產標誌性事件」出現,當局認為需要穩定市場情緒,避免風險繼續蔓延。

[page]

不只美國…全球正與中國經濟脫鈎

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指出,在疫情之前,中國經濟的增長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關聯就已開始鬆動,種種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不僅美國,全球與中國的脫鈎恐怕都將持續。

夏瑪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稱,不久之前,多數經濟體還大力發展與中國緊密關係,然而近幾年,相關聯繫減弱,接着在疫情期間崩解,最引人注目的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與其他新興市場間的相互關聯性,從幾近完美(超過0.9)降至僅「隱約可見」的程度(0.2以下)。

今年第2季,中國經濟增速遠比其他新興市場放緩,為30年來首次,這或許就是前兆。

這篇「中國搖搖欲墜,但全球無感」文章指出,中國以任何其他政府難以匹敵的激進方式封鎖防疫、打壓經濟關鍵產業與高企業債務,可以解釋為何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如此之快,然而中國的增長與其他經濟體間的關聯約在5年前就鬆動,造成該現象的深層原因包括:

文章說,在疫情之前,中國多年來佔全球GDP增長35%,但2020年該佔比暴跌,目前約25%。5年前,中國經濟增速兩倍於其他新興市場平均值,但該落差已縮小,而在面臨人口縮減與大規模債務之際,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恐比其他新興市場放緩。

然而,全球其他增長動能強勁,不同類組國家獲得大幅提振,比如數位革命帶動半導體與其他高科技產品需求,使先進新興市場,比如台灣與南韓出口暢旺。行動網路技術正使較大、較不先進的市場,比如印尼與印度轉型,過去4年,數位所得與其GDP的佔比增加兩倍,而印度是與中國經濟下滑的國家之一。

文章說,全球與中國脫鈎也許將持續下去,數位革命、對抗氣候變遷以及新冷戰可能比疫情的影響持續更久,並可能預示新興市場一個新增長時代。

恆大危機,更多中國開發商發行資產抵押證券

穆迪公司(Moody’s)上周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監管機構說,任何後果都是可控的,開發商的正常融資需求將得到滿足,但該行業正面臨又一年的資金緊張狀況和再融資風險。

中國頂級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Country Garden)周日表示,該公司正考慮在近期申請發行供應鏈ABS。

上海證券交易所12月3日披露,包括華發實業(Huafa Industrial)和綠城中國(Greentown China)在內的其它四家開發商已收到監管部門的反饋意見,這些公司計劃發行總額近160億元人民幣(合25.1億美元)的ABS。

中國《證券時報》報導稱,萬科集團也計劃在近期發行價值7.77億元人民幣的供應鏈ABS。

新華社周日援引證券監管機構一名官員的話報導,監管機構表示,他們將支持私營企業「適當」融資,尤其是那些受近期債務問題影響的企業。

美台加深經濟連結,貿易額雙雙破紀錄

《華爾街日報》周日(12月5日)在《中國關稅助長美、台貿易繁榮》一文中指出,儘管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美國仍持續加強與台灣的經貿關係。

該報指出,台灣現在是美國全球第八的貿易夥伴,排名僅次於英國,贏過越南。今年早些時候,拜登政府恢復了與台北的直接談判,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正式會談。

截自2021年9月過去一年,台灣對美國的出口貿易額創紀錄,約720億美元。跟美國政府實施關稅前(2017年)相比,這一數字增長了70%。

打擊房產洗錢交易,美欲打造金融反共新聯盟

12月6日,拜登政府發佈《美國反腐戰略》綱要,並指示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領導協調各聯邦機構,以政府總動員的方式,重點打擊跨國腐敗行為。

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表示,現行法律存在的漏洞,讓那些幕後黑手得以隱藏在組織架構不透明的公司背後,通過全現金房地產交易,進行洗錢活動並藏匿不義之財。阿德耶莫說:「我們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成為犯罪分子、盜賊和其他腐敗分子的避風港。」

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目前全現金交易約佔美國所有房屋銷售的三分之一。

財政部正在着手制定一項新政策,針對腐敗分子利用美國房地產市場洗錢的問題。

同時,空殼公司是另一個重點打擊目標。財政部或將要求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參與反洗錢工作,通過創建一個數據庫,以確定曾經匿名轉移資金的空殼公司背後的所有者。

美國政府希望強化現有七國集團(G7)和二十國集團(G20)的反腐機制,同時啟動一個新的倡議,邀請有意願的民主盟邦一起合作打擊跨國腐敗、追究腐敗分子責任。

拜登政府發佈的反腐敗戰略,為12月9日-10日召開的全球「民主峰會」奠定了基調。由美國主導的首屆「民主峰會」,邀請全球110個政府領袖參與,以彰顯民主制度相較威權體系的優越性。中共政府和俄羅斯都不在白宮的邀請名單之中。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