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善待自己,從不生氣開始

世界上最沒用的兩件事,一件是生氣,另一件還是生氣。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生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燒壞自己的清醒。人生在世,與其浪費時間生氣,不如理順自己的氣。想開點,人活一輩子,開心最重要。

01

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別人犯錯,他理應受到懲罰;你自己生氣,則是對你自己的一種懲罰。然而大多數時候,別人沒犯錯,你自己也會因為生氣而受到懲罰。

廣泛流傳於我國民間的《莫生氣》一文中,有兩句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長壽學者胡夫蘭明確指出:「在對人的所有不利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的就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狀態,特別是情緒,對身體健康有着巨大的影響。生氣不僅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學家認為,生氣會促使人的心理向消極、悲觀的方向發展,減弱人的氣場,使人的氣場發射出消極的能量,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和社交往來等。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野馬效應」。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蝙蝠專門趴在野馬屁股上吸血。有些馬不以為然,而有些則暴躁不已。最終那些憤怒的馬兒在高聲嘶嚎和相互踢打中死去。

動物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會讓野馬死去,導致野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它氣憤的性格。是野馬的暴怒和情緒失控。

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把人撐死。」遇事不能控制心態,不能理智、冷靜地面對一切,就很有可能害了自己。

叔本華說:「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像人跟一塊石頭大發脾氣是同等的愚蠢。」

02

心態不好,說穿了,就是心太小了。心態的「態」字,拆解開來,就是「心大一點」。心若每天大一點,心態還怎會不好。

一位老婦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聽完她的講述,把她領到一間禪房,落鎖而去。婦人氣得破口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便開始哀求,高僧還是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

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婦人說:「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來到這個鬼地方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還生氣嗎?」婦人說:「不生氣了。」「為什麼?」「氣也沒辦法啊!」高僧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高僧笑道:「你還知道值不值得,看來心中還有氣根。」再過一會,當高僧迎着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道:「大師,什麼是氣?」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我們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樣,轉瞬間就和泥土化為一體。光陰如此短暫,生活中一些無聊小事,又哪裏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生氣呢?

03

有個叫士成綺的人,走了很遠的路來拜見老子。當看到老子其貌不揚,住的地方也亂七八糟時,便對老子出言諷刺,將他比作骯髒的老鼠。

而老子聽完後,不言不語,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士成綺氣乎乎地離開了。回去後,他回想起自己的言行,自覺不當,便找老子道歉。

老子對他說:「你罵我是狗,是老鼠又有什麼關係,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真正的智者,從來不輕易生氣。生活中的大部分不愉快,其實都是和自己過不去,我們決定不了別人,但為了自己,為了健康,至少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

命是自己的,運是自己的,生活與修行也是自己的。

活着,千萬別生氣,別讓脾氣,阻擋了福氣!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活道路上都會有或大或小的溝溝坎坎、或輕或重地磕磕絆絆,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面對這些溝溝坎坎、磕磕絆絆以及不如意,如果只是一味地生氣,你的生活將永無晴日,而你也將會在無休止的壓抑中消極度日。

峨嵋山上有一靈岩寺,有彌勒佛一尊,其對聯云:「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有個不生氣的口訣: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心寬忍讓好關係,常懷樂意莫生氣。」

人生苦短,別把精力浪費在生氣上,太不值得了。

倘若你想擁有幸福的氣場,那麼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吧!沒有什麼真正值得你生氣,沒必要為別人的錯誤耽誤自己的快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老張教育新思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