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車用電子晶片全球大缺貨 美日德向台灣求援

全球車業陷入晶片荒!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致函 中華民國政府,呼籲提高晶片供應量,並點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據報導,除了德國之外,美國、日本也都透過外交管道向台灣求援。台灣學者趁機提議,呼籲政府以晶片換疫苗達到互惠互利。

根據彭博資訊日前披露,德國致函台灣經濟部長與行政院副院長,信中指出半導體晶片對汽車產業的重要性。當前晶片缺貨正危及德國汽車產業、乃至全球經濟復甦;他並呼籲 中華民國政府向台積電明確傳遞這項訊息。

台積電則回應,「汽車電子晶片短缺是首要考量,會持續與汽車電子客戶緊密合作,支援其產能需求。」

根據台灣工商時報25日報導,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24日上午致電台積電高層,台積電錶示,會即時關注生產情況,產線上若有多產能、或優化生產效率後多出的晶片,願配合政府,優先給車用晶片。據報導,美國大車廠福特(Ford)也透過駐美代表處代表蕭美琴,希望台積電能優先供應部分車用電子給福特,解決缺料之苦。

車用電子疫情復甦緩慢晶片供應排程遠落後消費電子

長期研究半導體產業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分析,車用電子需求端去年復甦比較慢些,去年第三季全球車廠才有復工的態勢。台積電已經在去年第二季告知車廠車用電子如果再不下單,排程恐怕會落後在行動通訊、還有高效能運算甚至物聯網、消費性電子排程之後,所以才會看到目前車用電子缺貨的情形。

台經院研究員劉佩芬分析台積電優勢。(記者黃春梅攝)

劉佩真:「這次從德國政府,以及稍早前美國、日本的官方也希望能取得車用電子晶片的動作,在在顯示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更加證實台積電不管在科技戰、以及疫情的晶片出貨中,都扮演兵家必爭之地的角色。」

晶片供貨拉警報美日德車廠面臨生產線停工挑戰

台灣官媒中央社引述德國商報報導,由於晶片短缺,戴姆勒(Daimler)在德國最大的不來梅(Bremen)廠近日被迫減少工人的上班時數,下月甚至可能暫停組裝作業,奧迪(Audi)和福斯(Volkswagen)部分生產線目前也被迫暫停。

日媒NHK則指出,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在美國南部的德州工廠、本田汽車在日本三重縣的鈴鹿製作所,以及日產汽車(Nissan)在日本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都決定實施減產,另外速霸陸(Subaru)也正在考慮減產事宜。

此外,《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由於車用半導體短缺,豐田汽車從11日起,在中國的部分汽車產線已暫時停工。

美日德都找上他台積電晶片製程領先、生態系完整

德國、美國、日本開搶車用晶片,台積電產能有限情況下,是否有其他國家能補上這缺口?劉佩真分析,晶圓代工車用電子晶片的製程主要以8吋晶圓為主,台灣的台積電不是唯一的供應商。

劉佩真:「當然台積電能提供最多元化的車用電子製程,從.13微米到14奈米的製程都有,台積電的車用電子生態系最為領先,為何各國晶片都希望以台積電的供貨最為優先,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劉佩真分析,台積電今年接單的狀況呈現滿載,目前半導體缺貨跟漲價效應還會延續。半導體廠去年受限於疫情緣故擴增產能並不明顯;但是需求端因為疫情嚴峻的發展,疫情衍生的科技商機還是在持續,在供給不及,需求快速拉升的幅度下,去年第四季整個半導體出現第一波漲價後,今年首季也會出現第二波上漲,從晶圓代工、延伸到下游的封測、甚至上游晶片設計。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建議台灣拿晶片換疫苗。(記者黃春梅攝)

晶片換疫苗?台學者建議政府拉高供貨協調互惠互利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25日在景氣預測動向發佈記者會提及,現在國外希望 中華民國政府協調台積電晶片優先供應,他建議 中華民國政府要居中協調,「我們把晶片優先供給這些國家,是不是可以優先調一些疫苗過來,晶片換疫苗這是我們國家可以做的事情。而是國與國之間互惠舉動。」

政大外交系教授劉德海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中國現在最弱的就是半導體;美國強項在晶片設計、研發,沒有大量生產的能力,大都委外代工,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有決定性影響。至於是否能因此轉換成外交籌碼,劉德海坦言難度高。「我們現在是單項半導體非常強,大家都需要我們的幫忙,但是,硬是要延伸到外交來講,我覺得比較有限。」

台灣東洋藥品去年10月一度高調地宣佈,取得德國BioNTech SE與美國輝瑞(Pfizer)合作的疫苗台灣代理權,預估最快今年首季到貨1000萬劑,供500萬人施打。但是疫苗的大中華區代理授權上海復星醫藥,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最後喊卡。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