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疫情衝擊下美國破產案為何不增反減?有5個原因

中共病毒疫情造成經濟活動急凍,失業人數暴增,企業也面臨財務壓力。但最新破產法院資料顯示,美國4月並未湧現聲請破產潮,破產案件還比一年前減少。究竟是怎麽回事?

美國破產協會(ABI)5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4月消費者聲請破產案新增36,150件,較2019年4月的67,802件減少47%。ABI是由參與破產程序的律師與法官所組成。

此外,4月商業破產聲請案總計2,278件,也較一年前減少,降幅為35%。不過,依據破產法11章(Chapter11,破產重整)聲請的案數年增26%。

與此同時,在止於4月底的六周,美國超過3,000萬人申領失業救濟金,而上月服務業景氣指數更降到空前最低。

原因何在?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指出,可能的因素如下:

1.美國2.2兆美元刺激法案救了燃眉之急

依照已立法實施的「新冠病毒援助、救濟與經濟安全法」(CARES),符合資格的個人每人發給1,200美元,已婚夫婦可領2,400美元且每名子女500美元。此法也撥款3,490億美元可能免償還的貸款給小企業(第一輪貸款額度用完後,議員又授權核撥第二輪貸款3,200億美元)。

ABI主管Amy Quackenboss說:「國會與政府採取非常措施,協助個人和企業度過疫情造成的初期經濟震撼,目前為止可能已避免民眾聲請破產。」但她認為,更長期來看,聲請破產可能提供某種「財務安全港」。

截至4月中旬,美國國稅局(IRS)已寄出將近9,000萬張支票,但一些人表示,這筆一次性的紓困補助金並不夠。

2.許多人還來不及反應

全國消費者破產律師協會(NACBA)會長John Colwell說,民眾突然面臨財務困境時,許多人不會立刻走上破產一途。他說,這時候,「民眾還未從驚嚇狀態回神,思緒還不清楚」;但隨着政府解除封鎖令,許多放無薪假或遭解僱的勞工設法找工作,「聲請破產案件顯然會回升,毫無疑問」。

3.聲請破產的花費不低

Colwell指出,聲請破產要付出高昂的費用,也可能使一些人望而卻步。若按破產法第7章( Chapter7,破產清算)提出聲請,通常必須先支付一筆約2,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費用,對於一些財務已捉襟見肘的人不是小數目。

在加州聖地牙哥,按破產法第13章(Chapter13,分批償還債權人)提出聲請破產,花費可能超過3,900美元。其中可能內含法律費用。

4.疫情期間想聲請但不得其門而入

楊百翰大學萬豪商學院教授Ben Iverson說,許多法院暫時禁止親自出席的會議,「如果民眾不懂如何用電子方式聲請,可能造成一些人難以聲請破產」。

5.尚未弄清楚實際財務狀況

Iverson說,許多企業和消費者至今還不清楚自己受到的財務受衝擊有多嚴重,因為一些房東、信用卡公司和承作學生貸款的機構尚未要求此刻就還款。

Iverson說:「觸發破產聲請潮的扳機暫時未按下,以至於短期內破產案件下滑。」他認為,隨著放款者開始要求債務人償還,這段平靜期會在兩、三個月後結束,屆時就會湧現一波破產聲請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