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一季度46萬家中企宣佈倒閉 新公司註冊減少29%

作者:

2020年第一季度的中國企業活動受到疫情的顯著打擊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第一季度有超過46萬家企業停止營業,而新公司註冊同比減少29%,兩指標均創下記錄。

大陸企業查詢系統「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有46萬家中國企業倒閉,其中半數以上公司營業時間小於3年,2.6萬家企業與出口相關。這些企業倒閉的原因包括自行終止運營,營業執照遭吊銷等。

同時,國內創業活動也趨於緩慢,2020年1-3月期間約有320萬家企業註冊,較去年同比下降29%。新成立的企業大多位於廣東省等經濟活動較高的地區,約50%的企業從事經銷或零售。

更多的中國企業無法選擇破產

貝克∙麥堅時·奮迅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李海峰告訴《南華早報》,一旦企業的股東或債權人申請破產,法院可能要花費數月的時間才能受理此案,隨後還要進行漫長的核查,債權人會議和資產出售。這導致企業在宣佈破產前仍然需要掃清許多障礙。

「我們知道許多企業已經瀕臨破產。只是他們不必立即宣佈或申請」,李海峰說。

中國企業申請破產程序的資金成本也很高昂。熟知企業破產法律程序的北京律師朱寶(音譯)表示,鑑於許多企業現金流或資產不足,今年的破產申請數量不會很高。

此外,在中共肺炎疫情出現以來,中國的法院系統也在人為的大量撤回和推遲辦理企業破產程序,從而降低破產數字。

《南華早報》指出,根據過去兩個月的數十份法院文件,許多破產案例遭標註為企業或債務人提出撤回,導致破產程序終止。上述案例中的企業多被鼓勵與債務人庭下和解,而不是採取破產途徑償債。

根據中共官方企業破產平台數據,中國法院對企業破產案例的審查速度從1月的2160份降至2月和3月的1770份,當局稱相關的推遲來自於疫情造成的封鎖與法院關停。

朱寶指出,法院拖延和拒絕接受公司破產案例是為了防止太多的破產案件出現「對經濟復甦沒有多大幫助」。

疫情直接打擊企業活動與就業

《南華早報》報道說,隨着國際商品需求下滑,中國製造業的核心區域,珠江三角洲出現了成排的空蕩蕩的商店和關閉的工廠。東莞市勞工部門三月份表示,由於海外訂單枯竭,該市一家出口為主的肩包和玩具生產商東莞奇妙玩具公司倒閉,部分工人的薪水尚未支付。

業界擔憂,疫情不僅打擊中國的企業活動損失,也在對中國就業市場造成直接影響。

深圳望正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劉陳杰上周刊文稱,疫情可能導致2.05億工人因技術限制等類原因陷入失業,他預計,如果該數據預測成真,那麼中國7.75億勞動人口中或有超過25%以上人口遭到疫情造成的就業打擊。

中共社科院世經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恢復的進程「並不是像剛開始大家想像的那麼好,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之後經濟就恢復正常。因為現在已經是全球性的疫情,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如旅遊等很多服務業,拖了幾個月之後可能企業就死了,這樣的話就業機會就徹底沒了」。

3月31日,中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馬駿在《經濟日報》座談會上稱,目前中國正在面臨巨大的失業與隨之而來的社會維穩問題,十人以下的小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正在處於「中共病毒」疫情衝擊的最前線,人數約2億人,如果要保障這些人不失業,就需要政府財政出錢資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