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盤點26種人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偽科學知識」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一些「科學傳聞」,讓人信以為真。如果將這些「科學傳聞」放在「顯微鏡」下看一看,它們究竟是有科學根據的事實,還是謬誤流傳的虛妄之言?

從艾菲爾鐵塔上掉下一枚硬幣會將人砸死

這一傳言有多種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依據」是,一枚硬幣的終極速度,即它的自由落體速度可達到每小時44千米。硬幣在掉下15米時就可以達到這個速度,但一旦達到這個速度,它下落的速度就不會再增加。

美國的物理學家路易斯·布洛姆菲爾德根據這個計算做了一次實驗。他將硬幣從高高的建築物頂上扔下去,結果發現,達到自由落體速度的硬幣砸到人的身上甚至連皮都沒有擦破,最多只是讓人感覺有一點刺痛而已。

金魚只有三分鐘記憶

對於許多這種小魚來說,它們生命中最值得回憶的驚險之旅就是被人從一個小小的膠袋中「嘩」地一下倒入一個金魚缸中。但金魚的記憶力可不是僅僅只有三分鐘,事實上它們的記憶力相當不錯。例如,在走迷宮實驗中,金魚可以記住走過的路徑,從出發點到達目標地。西班牙塞維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金魚還能夠在大腦中構成和回想起它們生活環境的心理圖像。

大黃蜂能抵抗地球引力

大黃蜂的個頭又大又肥壯,但它們的翅膀卻相對很小,看起來它們似乎不擅長飛翔。事實上大黃蜂的飛行能力並不弱,那又該如何用物理學規律來解釋這種現象呢?並不是大黃蜂擁有違背自然規律的超能力,可以抵抗地球引力而高高飛翔,實際上,它們的翅膀雖小,卻因扇動的頻率高而產生足夠的升力支持自己相對龐大的身體。

普通家蠅只能活24小時

令人遺憾的是,家蠅並不如人們所傳聞的那樣,只能活24小時,實際上,它們的壽命可長達幾個星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謬誤流傳,可能是因為人們將它們與蜉蝣混為一談了。

蜉蝣家族中的許多種類成年後的生存期極短。雖然它們壽命很短,但作為一個物種仍然能夠找到伴侶交配成功繁衍下來,其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們通常都是群居生活。如果家蠅也是這樣成群結隊活動的話,那可比一隻蒼蠅在廚房裏嗡嗡叫着轉悠更令人煩惱了。我們應該慶幸的是,家蠅畢竟與蜉蝣不同,否則哪怕只有一天的壽命,成群結隊的蠅子也將會給你帶來難以承受的困擾。

鯊魚不會得癌症

鯊魚得癌症的例子有很多,鯊魚不會得癌症的說法是偽科學,其「依據」是鯊魚軟骨可用作癌症治療替代物,這種說法導致了海洋中的鯊魚數量銳減。

世界上一些非傳統醫學世界裏充滿了許多軼事傳聞。雖然並不是所有非傳統治療方法都會導致某個物種滅絕,可「鯊魚不會得癌症」的謬誤流傳則有可能導致鯊魚這一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你每天需要飲8杯水

脫水對於人體健康來說可不是件好事。但每天喝8杯水(相當於兩公升水)才能維持身體水分需要的說法並沒有真正的科學依據。研究表明,哪怕每天喝水不到8杯也足以維持身體對水分的需要。

美國達特茅斯醫學院的海因茨·瓦爾丁的結論是:沒有證據表明每天一定要飲幾杯白開水,這是因為從其他飲料以及大多數食物中也能獲得身體所需要的水分。

人類只有五種感覺

之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只有五種感覺的原因是,對於感覺沒有一個無可爭議的定義。但不管我們如何定義某種感官,可以肯定的是,人類可能不止只有五種感覺。例如,在「非傳統感覺」中還包括有傷害感受(痛感)、熱覺感受(對溫度的感覺)和平衡感受(對身體平衡的感覺)。

老鼠愛吃奶酪

被兒童漫畫書誤導,而後發現事實不是那回事的。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證實,老鼠對奶酪並沒有特殊的偏好,相反它們可能更喜歡種子和穀物。對於另一種人們通常用作捕鼠誘餌的食物——花生醬,它們似乎也不是特別愛好。

另外,成年哺乳動物體內幾乎沒有乳糖酶的存在,因此奶酪對於缺乏乳糖吸收能力的老鼠來說,也沒有什麼健康好處。再者,給老鼠餵食奶酪是一種浪費。

你每天需要400克水果和蔬菜

旨在增加水果蔬菜攝入量的運動在全世界範圍內展開,這些運動建立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建議的基礎上,即每人每天至少要消耗400克水果和蔬菜。但實際上每人每天需要400克水果蔬菜是一個相當隨意的目標。如果一天只吃300克水果蔬菜,也不會因此導致你的健康狀況變得更糟糕;如果一天消耗500克水果蔬菜,你的健康狀態也可能會稍有改善。如果你之前很少或沒有吃水果蔬菜,那麼一天吃400克水果蔬菜可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目標,但每天400克水果蔬菜並不是一個需要嚴格實行的目標。

超級食物對你有好處

從學術意義上來說,並不存在什麼「超級食物」。所謂「超級食物」從本質上來說只是一種營銷術語。雖然在飲食中增加一點漿果和甘藍等,對你的健康可能是有益的,但關於「超級食物」的許多主張都不是建立在真實證據的基礎之上的。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單一食物會是健康的「萬靈藥」,也不可能指望只要在一大碗雪糕上灑一點枸杞子,就可以抵消大吃特吃雪糕對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

味精有害健康

味精(穀氨酸鈉,MSG)是廚房中常用的一種鮮味調味品。許多食品中都有它的影子,如番茄醬、豆瓣醬和帕瑪森奶酪等,食品加工行業在這些食物中加入穀氨酸鈉是為了提升鮮味。關於味精對身體有害的觀點已流傳了很久,所稱的一些副作用包括引起頭痛、引發癌症等。2007年,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查找了關於MSG的所有研究成果,得出結論認為,即使是添加了較高劑量的穀氨酸鈉,也不會對身體造成有害影響,味精只會讓食物品嘗起來更加鮮美。

酒精讓你保持溫暖

許多喝酒的人覺得,在寒冷的天氣里從酒吧走回家,酒精可讓他們覺得更耐寒冷。這種「啤酒夾克」效應其實是血管擴張,導致更多血液流向皮膚表面的結果。事實是,酒精更容易讓人處於體溫過低的危險中,因為酒精會削弱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

[page]成年人不會再生成新的腦細胞

成年人大腦中,主管記憶信息的齒狀回以及主管嗅覺的嗅束溝等多個區域都包含有可生成神經元的神經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可以轉換成為特定類型的神經細胞。

我們只使用了大腦的10%

這種說法最早出自何處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來自對大腦的科研成果。這句話經常在一些勵志書籍中被引用,傳言稱,我們的大腦只使用了其中的10%,大腦的90%還有待於進一步的開發利用。事實上,大腦中所有各個部分都有高度專業化的分工,它們各司其職,似乎沒有任何未使用的大腦部位可以激活用於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多吃糖導致兒童多動症

為什麼那麼多人相信糖會導致兒童多動症?這並不難理解,因為糖是快速獲得能量的一種途徑,但是許多研究和實驗都未能在多吃糖與多動症這兩者之間建立起任何因果關係。

人們之所以會相信這一點,是因為心理學上的「確認偏差」行為。肯塔基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當父母獲知他們的孩子剛吃了很多的糖(即使事實上他們沒有),家長更容易將他們的活躍好動看作是吃糖後的表現。

舌頭分為幾個不同的味覺區

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認為,舌頭各部分為專司一種味覺的特定區域,如舌尖對甜味敏感、舌根對苦味敏感等。味覺地圖的說法流傳很廣,但實際上這種說法並沒有生理學依據。分辨甜、酸、咸、苦、鮮等基本味道的是味覺受體細胞,這些受體細胞分佈在舌頭各部分的味蕾上,每一個味蕾包含50到150個不同味道的受體細胞,每一個味蕾都能夠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覺,所以舌頭上沒有不同的味覺區,也不存在所謂的味覺「地圖」。

咖啡因會導致你脫水

你可能發現自己在喝了茶水或咖啡之後,會更頻繁地去洗手間。這可能是由於咖啡因的利尿效果,據信咖啡因有刺激膀胱肌肉的作用。

但即使你去洗手間的次數增多,也並不意味着總體失水量會增多。研究發現,適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不會對身體整體含水量產生大的影響。

紅頭髮的人將會滅絕

紅頭髮是由隱性基因變異引起的,這意味着你需要兩份紅頭髮基因的拷貝。目前紅頭髮等位基因主要集中在歐洲北部和西部的一些人群中,但隨着這種基因的傳播,兩個紅頭髮的人結合併生下有紅頭髮的孩子的機率會降低,這可能會使得紅頭髮不再那麼普遍可見。但只要有這種基因存在,仍然會有紅頭髮出現,紅頭髮的人不會滅絕。

如果有人在游泳池中撒尿,某種化學物質可讓游泳池的水變成紫色

雖然這個創意不錯,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可以投入游泳池中專門用作「尿液指示劑」的化學物質。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合成某種化學物質,它在無尿時是無色的,有尿時是有色的。但這種「着色劑」的開發有一定難度,值不值得在這上面投資是個問題。另外,如果真的能開發出這種「着色劑」,游泳池的水一旦變紫後,會在一定長時間內保持這種顏色,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左腦發達的人邏輯性強,右腦發達的人創造力強

正如美國猶他大學的傑瑞德·尼爾森在一項對1000多人的大腦進行掃描研究後所指出的那樣,沒有證據證明這種左右大腦的優勢能力。「左腦人」邏輯性強,「右腦人」創造能力強也許是一種有用的比喻說法,但它就像占星術一樣,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剃鬚剃髮使鬍鬚頭髮長得更多更快

首先,被剃掉毛髮的皮膚由於長時間被毛髮遮蓋,受到較少的光照會顯得比較白,使剛剃過的毛樁顯得更黑一些;另外,剛剃掉或剪斷的毛髮末端看上去比沒有剃掉的毛髮末端顯得更粗一些。由於這兩個原因,新長出來的頭髮或鬍鬚似乎看起來更多更密一些,但沒有證據表明剃鬚剪頭髮會對鬍鬚或頭髮的生長速度或密實程度產生影響。

身體大部分熱量通過頭部散失

將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暴露在空氣中,這一部分都會成為熱量流失的一個重要部位。因此只佔身體表面積7%的頭部對於身體熱量散失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傳言稱身體熱量的50%是通過頭部散發出去的。那麼根據這種說法,你外出時如果什麼也不穿,只戴上一頂巴拉克拉法帽(一種包住整個腦袋只露出一點臉部的毛織品帽子)的保暖效果和將全身包裹在厚實衣物里但不戴帽子的效果應該是一樣的。這種說法究竟可信不可信,你在家裏一試便知!

赤腳跑步有益健康

過去幾年裏,赤腳跑步越來越流行。提倡赤腳跑步的人稱,跑步時不穿傳統的跑步鞋可避免「腳跟着地」,降低受傷率。然而,支持赤腳跑步的媒體文章的依據通常只是一些假設和傳聞。南非開普敦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對赤腳跑步和傳統跑步方式的生物學機制進行了研究比較,尼古拉斯·塔姆和他的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認為:赤腳跑步也許可以減少某些損傷,如腳跟疼等,但同時也增加了其他傷害的風險,如腳部的應力性骨折。不同個人的體驗也許會有所不同,但迄今為止沒有科學證據表明,赤腳跑步可以降低受傷率。

運動前做伸展動作可防止受傷

一項研究顯示,伸展動作對防止受傷沒有影響。芬蘭研究人員對將近5000名參與者進行了研究分析,最後得出結論認為:運動前的拉伸動作對防止受傷沒有影響。不過,適度的有氧熱身可有助於為鍛煉你的肌肉做好充分準備。

多聽古典音樂的嬰兒長大後更聰明

智力與古典音樂欣賞能力之間可能有聯繫,也可能沒有聯繫,但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多聽音樂可以產生天才兒童。1990年,一項研究提出的莫扎特效應認為,古典音樂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智力,但之後一直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對於多聽古典音樂的孩子來說,由於有父母花更多時間陪伴教育孩子,這可能與孩子智商提高相關,但並不能說明多聽音樂與智商提高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粒子加速器如果出故障會導致整個地球被黑洞吞沒

自從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啟動以來,「粒子加速器出現故障,有可能產生威脅地球的黑洞」這個說法頻頻出現在媒體中。像 LHC這樣的高能量粒子加速器有可能產生微型黑洞是一種假設,但絕不會對我們的地球形成威脅。與天文學意義上的巨大黑洞不同,假設中的微型黑洞幾乎在出現的一瞬間就會消失。雖然如果微型黑洞出現,將會是一個重要發現,但至今為止在 LHC上還一直沒有檢測到微型黑洞的出現。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獨品一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