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面臨的局面:像極了走在細細鋼絲上的大象

中國現在面臨的局面像極了走在細細鋼絲上的大象:一邊是遏制資產泡沫不斷膨脹,比如房地產,一邊是擔心陷入資產負債表式衰退,徹底導向任何一邊都會出現難以收拾的後果。時事評論員川浦晟:江澤民以悶聲發大財為治國方針,放水刺激經濟,造成大陸樓市等泡沫嚴重,製造業失去競爭力,經濟增長動力全失。企業無心搞實業,轉而投機炒作,國有企業參與炒房,銀行參與炒股,銀行巨額壞賬已成為中國金融危機的不定時炸彈。

中國現在面臨的局面像極了走在細細鋼絲上的大象:一邊是遏制資產泡沫不斷膨脹,比如房地產,一邊是擔心陷入資產負債表式衰退,徹底導向任何一邊都會出現難以收拾的後果。

資產泡沫好理解,就算沒有體會過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上世紀90年代末的美國互聯網泡沫,很多投資者也親身經歷了過去年夏天中國股市泡沫的誕生和破滅。

而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按照最先提出這一概念的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此前的解釋,是指當全國性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大量的私人部門(企業和家庭)資產負債表都會隨之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從而大規模地遏制經濟活動,由此而造成的持續衰退。

在這種情況下,債台高築的企業忙着償還債務,即便利率再低也不願意借款,企業把目標從「陽態」世界的利潤最大化轉變為「陰態」世界的負債最小化。這時候政府的貨幣刺激就會失去有效性。

兩種形態的轉換如下圖所示,來自申萬宏源分析師李一民、李慧勇、李勇的報告:

從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經驗來看,貨幣政策調控不當容易引發泡沫的出現和破滅,VIA申萬宏源: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刺激經濟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這導致大量的資金湧入股市和房市,股市和房市泡沫不斷累積。1986-1990年期間,日本的房價和股票價格均上漲了將近3倍。

1989年,日本當局開始意識到資產價格泡沫的嚴重性。1989年日本央行將貼現率連續上調3次,由2.5%提高到3.25%,1990年又連續上調2次至6%。同時,1990年3月日本央行開始實施對房地產信貸進行信貸總量控制。由於缺少了信貸的支撐,泡沫應聲而破,房市和股市急劇下挫。日本迎來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經濟陷入長達15年的蕭條。

而一旦泡沫破滅,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急劇惡化,貨幣政策再怎麼寬鬆都無濟於事,流動性陷阱隨之而來,能令經濟復甦的只有財政政策:

危機發生之後,為刺激經濟,日本央行實施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連續大幅降低目標利率,到1995年9月時貼現率已從6%下降到0.5%。然而,如此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雖然基礎貨幣增速有了較為顯著的改善,但是 M2的增速卻依舊疲軟,日本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失效。

在看到貨幣政策無法發揮作用時,1992-1995年期間,日本政府曾連續推出六個以擴大政府公共投資為中心的「經濟綜合方案」,以促進經濟復甦。用於財政支出的國債發行額占 GDP的比重在此期間翻了一番,由1992年的1.96%提高至1995年的4.23%。除加大政府公共投資外,日本政府於1994年實行了針對個人所得稅的4.5萬億日元的一次性「特別減稅」政策,1995年又將其轉變為3.5萬億日元的永久減稅和每年2萬億日元的「特別減稅」。積極的財政政策成效顯著,到1996年時,日本的經濟已經出現了顯著的復甦跡象。然而,日本政府在接下來的兩年接連實施緊縮性的財政政策,這導致剛剛有所好轉的日本經濟再次陷入衰退。

所以,如何才能在鋼絲上走的穩?申萬宏源提出了以下思考:

第一,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監管力度。「猛緊縮」容易引發泡沫破滅,「猛寬鬆」容易引發「流動性陷阱」。為了抑制泡沫破滅而大舉緊縮只會導致資產泡沫破滅,引發資產負債表收縮。而當經濟陷入衰退,寬鬆的貨幣政策邊際效用弱化,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為此,貨幣政策需要「適度寬鬆」,為企業去槓桿提供一個更寬鬆的環境,同時穩定經濟運行與市場預期,防止步入資產負債表衰退。在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需要加強金融監管力度,以彌補金融市場的缺陷,避免資金「脫實向虛」,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背離。

第二,適度加大財政政策力度,保證財政貨幣政策的協同。根據資產負債表理論,當一國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時,貨幣政策將會失效。此時,應該以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為主調節經濟。尤其當經濟體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問題更多得表現在供給端。解決供給端的問題,財政政策不可或缺。因此,在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同時,要進一步擴大積極財政政策幅度。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保證政策人為的偏誤。積極探索和建立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機制,更好地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應。

中國央行也注意到資產負債表衰退和流動性陷阱的問題。其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專欄文章中指出,

若頻繁降準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信號意義較強,容易強化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外匯儲備下降。降准釋放的流動性越多,本幣貶值預期越強,就越是會促使投機者拿這些錢去買匯炒匯,由此形成循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