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中國政策轉向 在華製衣企業處境艱難

當TAL集團(TAL Group)的一家褲子廠2007年在東莞開業時,高管們表示,預計該廠能經營至少20年。

然而,由於無法跟上工資不斷增長的腳步,這家總部位於香港的製衣企業將於明年關閉這家僱傭了2,400名工人的工廠。薪資水平的不斷上升正在擠垮低成本消費品製造商。

TAL集團行政總裁李國權(Roger Lee)表示,他們一直都知道中國將成為一個挑戰,因為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他說,過去兩三年,這家褲子生產廠一直在賠錢。TAL集團是亞洲最大服裝製造商之一,並為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和J. Crew等品牌生產褲子。

TAL集團已經開始將褲子訂單從中國轉移到馬來西亞,該公司在當地擁有另一家工廠,TAL集團同時還在擴大越南業務。該製造商計劃繼續經營其在中國的另一家工廠。這個有着4,000名員工的工廠負責生產正裝襯衫。由於生產襯衫的織物更薄、更容易起皺,襯衫的縫製比褲子更為複雜,利潤也更高。TAL集團表示,美國每六件正裝襯衫中就有一件是他們生產的。

這家服裝生產商的經歷反映出在華製造商正面臨艱難決定。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曾是製造服裝和玩具等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而今則正在努力向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等高價值產業過渡。中國政府一直主張工業自動化,並公佈了一份旨在讓該國處於3-D打印和高端機床等技術前沿的10年規劃。

中國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也在以兩位數的百分比速度提高最低工資水平,迫使那些身處困境的製造商關閉成本較高的沿海城市中的工廠,將工廠遷至內陸地區或海外。從Coach Inc.(6388.HK, COH)到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005930.SE)等企業都將中國大陸的部分製造設施轉移至東南亞。

一些製造商警告稱,如果製成品的內需和外需雙雙下降,那麼中國的經濟減速可能會將另外成千上萬個工廠逼入絕境。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首次降至7%以下,為2009年以來首次。

香港工業總會(Federation of Hong Kong Industries)前主席劉展灝(Stanley Lau)說,情況不會改善。香港工業總會是一家代表3,000個製造商的行業組織,其中大多數製造商來自中國大陸。他預計,2014年至2017年期間,香港製造商擁有的大陸工廠將有10%倒閉。

香港理工大學(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的翁海潁(Justina Yung)為香港工業總會做的分析顯示,2013年香港公司擁有的廣東工廠數量從2006年的峰值下降了三分之一,至3.2萬家,部分原因是工人工資上漲,招工困難。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簡稱EIU)的數據,中國的工資和福利水平今年料將增長8.6%,低於去年的10.3%。EIU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製造業平均勞動成本(每小時3.27美元)已經比越南高三分之二,比馬來西亞高四分之一。

工廠關閉潮已經開始改變東莞所在的珠三角地區。上世紀90年代,隨着香港製造企業把工廠從香港轉移到珠三角,以及全球公司在珠三角設立工廠,該地區成為經濟重鎮。如今,在一個工業園區內,廢棄的工廠和工人宿舍的上,「出租」字樣隨處可見。

與此同時,隨着東南亞國家基礎設施改善,工人技能增強,這些國家對製造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TAL集團的李國權說,在東南亞招工變得比在中國容易,很多中國的年輕人不願上夜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