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周小川一罕見動作釋放重磅信號

6月23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第七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拒絕就中共是否還會降息表態,只是稱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周小川的這一動作引發外界對中共央行貨幣政策是否已發生改變的推測。

中美第七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於23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周小川參加了本次會議,在會議期間他接受採訪時聲稱,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並拒絕就是否還會降息發表評論。

周小川對於降息的態度引發了外界對中共央行貨幣寬鬆政策是否已經轉變的猜測,如果央行貨幣寬鬆政策發生變化對大陸股市是一大利空。

央行報告預示經濟觸底貨幣政策進入觀望期

中共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人撰寫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年中更新)》(簡稱《報告》)報告於9日發佈。《報告》將2015年全年的GDP增速的基準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至7.0%,CPI漲幅預測下調0.8個百分點至1.4%。《報告》在承認目前經濟依然低迷的同時表示,財政與貨幣政策具有滯後性,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將在下半年發揮作用。

路透社19日引述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的分析,從央行發佈的《報告》來看,央行已基本確認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在中國經濟的本輪周期中,貨幣政策或許已開始進入觀望期。

華創證券分析師屈慶表示,宏觀經濟已經開始觸底企穩,儘管後期的走勢仍需要觀察,那麼可能也意味着此前央行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可能進入觀察期。在此期間,央行不會主動收緊,也不會更為寬鬆。

在不久之前,央行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總操作量超過千億元人民幣。正回購意味着央行在「回收」市場上的流動性。

首創證券上周發佈研報表示,近期央行「收短放長」意願明顯,以「結構性」寬鬆解決結構性流動性陷阱問題。結構性流動性不足問題只能通過結構性的寬鬆政策解決,加之經濟出現觸底回升跡象,央行政策導向或已進入短暫的觀察期。

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分析:「自去年11月以來的貨幣寬鬆甜蜜期或進入尾聲,尤其是今年四季度CPI可能重上2.0上方,或將導致政策繼續寬鬆空間大為減弱,屆時寬鬆預期或生變。」

中共政策重心或轉向債券市場

6月15日,官媒《人民日報》刊文唱多債券市場,有分析認為這或許進一步驗證了政策態度的變化。經濟學家劉杉認為,近期中央媒體力挺債市是出於發展債券市場目的。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團隊在報告中表示,如果仔細閱讀每周一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紀要可以發現,近期政策重心發生了明顯的轉向,正在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體現在6月10日的常務會議內容中隻字未提寬鬆貨幣政策,而通篇在強調積極財政政策,而財政政策的核心是舉債。

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團隊表示,從近期官媒的言論、以及銀監會明確國開行債信風險權重長期為零等來看,政府的重心更加明確轉向債權市場。階段性政策呵護的重點從股市轉向債市將是大概率事件。

在上周(19日)股市的大跌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央行貨幣政策的改變是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市場認為6月份央行有一次降准,而央行至今並無動靜。如果央行的貨幣政策真的發生變化對大陸股市將是一大利空,大陸股市未來的走向值得關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