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放鬆地方政府融資限制 標誌改革遭遇挫折

中國政府此前解決地方政府龐大債務問題的舉措被推翻,這標誌着一項旨在整頓財政狀況的優先改革任務遭遇挫折。

這樣做可以為經濟帶來一定的短期幫助,但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得以不斷攀升的後門再次打開,在中央政府尋求重振經濟途徑之際給經濟增長帶來拖累。

據中國國務院上周五發佈的一份文件,監管部門允許地方政府使用政府支持融資平台公司舉債,放鬆了對地方政府融資的限制。而融資平台公司正是外界認為過去幾年來地方政府債務迅速增加的罪魁禍首。

這使得去年10月份的一項政策遭到削弱,該政策意在限制這類融資平台公司承擔新的債務。而這一重大轉變的背景是,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推進金融改革,減少經濟對大規模投資的依賴程度,擴大個人消費對經濟的刺激作用,然而這一努力與中國另一項更加緊迫的全國目標——提振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香港對沖基金Counterpoint Asian Macro Fund經理巴克(Geoffrey Barker)說,為了轉向消費拉動型經濟,中國必須推進痛苦的改革並接受衰退。但至少目前來看,政府似乎不願意這樣做。

最新舉措的推出正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慢於預期之際。去年以來實施的一攬子貨幣寬鬆措施並不足以解決房地產市場下滑和工業產出疲軟的問題。

中國本周早些時候公佈,今年前四個月工廠、建築等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顯著放緩,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中國政府整頓地方信貸導致地方政府獲得信貸投資大型項目的難度加大。

現在,中國政府放棄地方債務清理行動,尋求加大刺激力度以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目標。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他們認為這是明顯的政策寬鬆信號。

據了解領導人想法的中國官員透露,4月份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了東北三省(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鏽帶」後,提振經濟增長的需求更加緊迫。

三個省份都存在財政收入下降、製造業活動低迷和增長疲軟的問題。據中共官方媒體報道,李克強敦促地方官員不遺餘力地確保今年年底前能夠實現GDP目標。上周五,李克強表示,政府需要採取更有力的行動,稱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疲軟是一個令人擔心的主要問題。

中央政府嚴格限制地方政府的舉債能力。對此,地方官員成立了成千上萬個被稱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貸公司,這些公司可代表地方政府借錢。有人估計,地方政府通過這種方式舉債的總規模約為4萬億美元。分析師稱,這些債務佔到2008年以來中國國內債務總量增幅的四分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表示,中國當前的債務膨脹速度快於日本、韓國和美國陷入衰退前的債務膨脹速度。

根據去年10月出台的規定,地方融資平台從今年開始不得借入更多資金,中央政府設法關閉地方政府的舉債「後門」。所有舉債都須地方政府親自出面,且須在預算案中得到適當披露和體現。這樣做的目的是遏制地方債的迅猛增長,讓地方政府的借貸更加透明。

根據最新規定,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可繼續為在建項目從銀行貸款。規定稱,若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在償還銀行貸款方面遇到麻煩,應就貸款合同進行重新協商和展期。規定由中國財政部、中國央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下發。

上述規定出台前,北京方面還曾不動聲色地允許那些地方公司重新進入中短期債市。中央政府去年底對地方融資公司關閉了銀行間債市(五年期以下債券可在這一市場出售),引發了中國大陸證券的拋售。但知情人士稱,上月這一市場重新向那些公司開放,因經濟大幅放緩的擔心加劇。

重新進入中短期債市的地方融資公司之一是瀋陽市政府擁有的瀋陽公用發展股份有限公司(Shenyang City Public Utility Group)。發售說明書顯示,該公司4月發售了一筆總額人民幣1億元(1,600萬美元)的一年期債券,以償還現有銀行貸款。上周五致電該公司辦公室的電話無人接聽。

此時,中央政府正給地方省市在償債方面留出一些喘息機會,允許地方政府發售新債券以取代老債券。為幫助實現這個目的,中國央行開始推出一項全面計劃,將允許商業銀行用所購買的地方政府債券作為從央行獲得各種低息貸款的抵押品。此舉旨在為中國商業銀行提供更多可發放新貸款的資金。

穆迪投資者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的分析師Nicholas Zhu說,在地方政府融資體系結構改革的步調問題上,中國越來越顯示出一種實用主義的心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