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清朝太監真實日常生活以及淨身全程詳解

作者:
太監,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失去了很多……很多……以求換得另一種生活。清代應該算是太監為患比較輕的一個朝代,很可能也是太監製度最完善的一個朝代,以則例而言,就有十餘部之多。

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仁壽殿前乘輿照。前排左為崔玉貴,右為李連英

第一部分基礎

Q:清代太監數量有多少?

A:清代太監的人數有浮動,但是整體來說是從清初到晚清越來越少。清初的時候,清宮接收了很多明代的太監,據說數量多達九萬多,所以清初時太監的數量據說是極多的,到了順治朝晚期還有九千多人。之後則越來越少,乾隆時內務府所屬太監2866人,嘉慶時2638人,光緒時1989人,民國二年七月1517人。據說明清宮廷里流傳一句俗話,叫「夠不夠,三千六。」曾經有學者說這指的是清代宮女的數量,請踹那個學者一腳,不要相信他,這句話指的其實是太監的數量。不過準確來說,這是「理想中的太監數量」,而清代太監的人數在消耗掉前明存活之後,似乎一直沒能達到這個數量。

Q:除去宮廷外,還有哪裏有太監?

A:除去宮廷外,王府、公主府里都有太監,一般來說每個府有幾十人。極個別的大臣家裏也有太監,但是數量極少。另外,寺廟中有退休養老的太監,對於退休養老,見後面的問題。

Q:清代太監的來源是什麼?或者說,什麼人會去當太監?

A:清代當太監的人,一般都是窮人或者走投無路之人。來源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因窮苦而自行申請淨身入宮的。

2.被父母賣身,之後被淨身入宮的。

3.被拐賣,賣給專門收小孩兒的人,之後淨身入宮的。

4.因天賦迥異(天閹)或外傷(你懂的)而淨身入宮的。

5.因犯罪,以淨身為逃避追責的方式而入宮的。

6.因故自宮的……有故事如某人跟某當鋪吵架,當鋪嘲笑其窮的叮噹響,某人便怒而切下了xx要去當……

Q:犯罪怎麼淨身入宮?

A:據說犯了一些比較嚴重的罪,可以以淨身為由逃避罪責。據說宮裏或者王府的個別太監是這樣來的。準確來講,這是違背清代法律的,但是這種傳說很多,理論基礎並不很清楚。如董海川,即是肅王府的太監,據說即是因殺過人而淨身避禍。

Q:去哪裏淨身?

A:清代官方有專門淨身的地方,稱為內務府「官刀兒匠」。除去「官刀兒匠」外,晚清還有兩戶「私刀兒匠」,即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五」和地安門方磚胡同的「小刀劉」。這些「刀兒匠」每個季度最少給宮裏提供四十名太監。還有一種,是自己淨身的,這種特別可怕。雖然清律嚴禁私自淨身,違者問擬斬候,但是依然有人給自己親生的孩子?痛?下?狠?手?……甚至有?親?自?操?刀?的……如太監馬德清,就在光緒三十一年被親生父親淨了身……

Q:太監有賣身契這類東西嗎?

A:有,即「驗淨」的時候寫的「保證甘結」……

Q:太監怎麼淨身的?

A:這個問題問得好……就說官方的流程吧,有些野作坊的……自求多福吧……

做手術之前,被x人要休養10日左右,供養很多營養品,但是飲料卻逐日減少,之後每天都會跟你講,很痛苦啊,你要不要後悔啊,講到你煩了為止。

手術當天,把被人四肢捆好,用一個熟雞蛋塞進口中,然後就……kucha一刀!據說這時候被x人就暈菜了,然後手術人趕緊「拴筋」(好吧這是啥我也不懂)。拴好後要「開門」,即用一根筆管插入尿道,然後敷藥,進行調養。調養過程中,據說小便是最為痛苦的……你們懂的……

根據一些老太監的說法,手術當天說話聲音就變了,三天則毛髮開始脫落,十二天就可以撤去筆管,二十一天左右便可以下地走路……

也有對於小刀劉等「民間作坊」的手術記錄,跟官方的流程有細微區別。

Q:切了的那個啥都放在那裏?

A:好……問……題……由於古人認為這個東西必須跟着人死後進棺材,所以有特殊的方法保存……據說是……太重口了……我直接引原文:「先將割物用水洗淨,用香油炸透,濾淨油滴,以黃色油綢包『八寶散』(石灰、珍珠末、潮腦、樟腦面、麝香、透骨草、沉香、辰砂等研成粉末),將油炸物沾滿『八寶散』包好,再將油綢包裝在黃緞或黃布縫製的口袋內,盛在一特製木匣或金、銀、玉、翠制的匣內,寫上被閹人姓名、年齡、籍貫及保證人姓名和閹割之年月日、被閹人生辰八字,木匣外再裹以黃綢,用黃絲繩捆好,將匣放在一柳條編織的升內,升口覆蓋黃緞或黃布,系上五色絲線,在紅色紙條上寫『百歲吉祥』或『吉祥如意』等字,貼在升上。」這個東西一般保存在刀兒匠那裏,等太監富貴之後,來「贖升」,贖走之後,在其本人臥室內供上。

Q:做完手術的太監,情況都一樣嗎?

A:據說也不大一樣。根據做手術的地方不同,和具體情況的不同,似乎也有留下後遺症的。晚清孚郡王府里有個小太監,因為割得手術不好,以至於每天夜內必定尿炕。順便說下,後來這個小太監的師傅太監,聽說「打板子可治夜尿症」,所以每天都慣例在他尿炕後打20板子,以至於這個小太監被打了半年,就死了……

Q:入關前有太監嗎?

A:有的。《滿文老檔》裏,太祖曾經提過,「諸貝勒之包衣小子幼時閹割,之後送入貝勒院內。」說明入關之前就有少量的太監,不過數量極少。

第二部分宮中的太監

Q:清代太監的入宮手續有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嗎?

A:先淨身,之後報名。報名之後按個兒檢查,據說內容為看相貌、言談、聰明伶俐勁兒,然後摸檔(隔着褲子摸)。據說淨身乃至於療養、醫藥、報名以及置辦一套靴帽袍褂需要不少錢,這些錢一般都是太監欠着淨身處的,以後工作慢慢還錢。

Q:挑太監有什麼特殊的要求?

A:清代規定,「凡年歲不滿十五歲者,每一人發給刀兒匠賞錢12吊」,稱為「刀子賞」或「洗手錢」。可見年紀越小越好。

Q:有的書上寫,有的太監是旗人出身的,是這樣的嗎?

A:是,也不是。很多學者是直接看的檔案,很多太監都寫的是「正黃旗下」之類的,他們就以為這是旗人出身的太監。實際上他們並不是旗人,而僅僅是認旗,清宮老太監說:「進宮前在慎刑司住了些日子,沒有在旗的要認旗,也就是要我們這些準備進宮的人歸到哪一旗下,這大概是為了明確一下身份,將來好有人負責。」

Q:已經成過家的,有家室的人,可以當太監嗎?

A:可以的。清宮有個老太監在回憶太后的生活時說:「我記得那年交進的二十多幫(個)太監中有三十歲的。老太后問他成過家沒有,回說成過了。問有兒子沒有,回說有。老太后說,好哇,媳婦有了,兒子也有了,又想當太監啦,你倒不錯。說完,咯咯兒直樂。」

Q:宮裏太監怎麼挑選?

A:新太監在學了規矩並且審查過後之後,便被內務府的人帶入宮廷,寫明名字、年歲、來路,然後成排跪在院子裏讓主子挑選。先是皇帝或者太后來挑,挑剩下的其他主子挑,再剩下的則分到各處去。

Q:清宮戲裏說太監不能識字,是這樣的嗎?

A:不是的。清宮有個老太監在回憶太后的日常生活時說:「再不就靠靠,閉着眼叫太監給念古詩、念閒書,聽着聽着也許睡着了。司房裏單有幾個字眼深的太監當這份差。」可見是有認字的太監的。

Q:挑選太監的時候,怎麼確定他已經淨身過了……?

A:挑選之前要「驗缺」,先看他是否腿瘸、是否口吃、面貌是否端正。之後要「驗淨」,即一個一個進入淨室,由司淨太監檢查你懂的……

Q:人們老說順治有一個鐵牌子,上面寫着太監不可干政,是嗎?

A:是的,鐵牌子上內容很多,簡單說一下:順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諭內院:凡系內員,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不許招引外人,不許交結外官,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結,不許假弟侄等人名色置買田產,因而把持官府,擾害民人。其在外官員,亦不許與內官互相交結。如有內外交結者,同官覺舉,院部察奏,科道糾參,審實一併正法。防禁既嚴,庶革前弊。仍明諭中外,以見朕酌用寺人之意。內院即傳諭該衙門遵行。着刊刻滿、漢字告示,自王以下及官吏軍民人等咸宜知悉。

Q:太監的刑罰是什麼?

A:清代對於太監的限制很多,處罰則例更多,甚至於《太監和女子自戕自盡分別治罪條例》、《太監偷釣園庭魚蝦治罪條例》、《宮殿內誤遺金刃等物分別治罪條例》這種都有很多。

Q:清宮戲裏,老有太監打其他的太監或者宮女的,還有什麼太監自殺的,都不可能嗎?

A:我們看看則例好了。「凡各宮大太監有不奉本主之命,擅自責打小太監和宮女者,系首領(太監),即行發遣,系(普通)太監,即行正法。」「凡太監、宮女,在宮內用金刃自傷者,斬立決;欲行自盡,經人救活者,絞監候;在園庭欲行自縊自盡,經人救活者,發往伊犁給兵丁為奴,女子准其照律收贖;在宮內自儘自縊身死者,將屍骸拋棄荒野,其親屬發往伊犁給兵丁為奴;在園庭自縊自盡身死者,屍骸免其拋棄,親屬發往烏魯木齊給兵丁為奴。」

Q:為什麼自殺還要追責?

A:自殺畢竟是一種不吉利的事情,宮裏比較忌諱,所以處罰也比較嚴格,不過一般來說都會略微判得輕一些,如乾隆年間,飯房太監王國泰持刀刎頸,被發壅山鍘草十五年……

Q:要是太監逃跑呢?

A:依然有則例。看一下。「初次逃走投回、責六十。送進當差。減食五錢賞銀一年。被獲、及二次逃走、俱系投回、均責六十。發吳甸鍘草一年。二次逃走、內有一次投回、責八十。發吳甸鍘草一年半。俱系被獲、青一百。發吳甸鍘草二年。三四五次逃走、無論投回被獲、均責一百。三次發吳甸鍘草三年。四次四年。五次五年。鍘草未滿年限逃走、及五年期滿、交進後復行逃走、無論投回被獲。俱永遠枷號。」不過相對來說,逃跑的罪責是比較輕的,所以有個別的太監?連?續?逃?跑?達五、六次之多……

Q:太監怎麼分高低貴賤?

A:大體來說,從事實上講,分總管太監、首領太監,普通太監三種。從官品來說,分有頂戴太監和無頂戴太監等。從當得差事來說,分上差太監和非上差的等。

Q:太監有品級嗎?

A:康熙六十一年,才第一次規定太監品級,其中最高的是五品。雍正時期,又有了四品的,而到了晚清,太監才有了二、三品的頂戴。具體來說,有四品督領侍、五品宮殿正侍,六品宮殿監正侍,六品副宮殿監侍,七品正執守侍,七品副執守侍,八品侍監,八品副侍監等。據說太監一共分成20等,這裏不贅述。

Q:不同等級的太監待遇如何?

A:高等太監待遇極高,四品總管每月月銀八兩、米八斗、公費制錢一貫三百,而無品級的太監則按照三等來發,一等太監每月月銀三兩,米三斗,公費制錢六百。二等太監每月月銀二兩五錢,米二斗五升,公費制錢六百。三等太監每月月銀二兩,米二斗,公費制錢六百。這是宮內的,但是宮外王府里的太監,工資普遍都要低於宮中。另外,宮裏的一些特別的太監,如李連英等,其收入顯然不僅僅是這麼少。

Q:高級太監的比例是多少?

A:這方面的統計數據比較少。根據晚清記錄,光緒年間有太監1900多人,其中總管16人,首領152人,佔總人數的8.47%,可見絕大多數的太監還是

Q:清宮戲裏,皇帝召見臣子的時候,身邊都有太監,是這樣的嗎?

A:不是的。清制規定,皇帝召見大臣時,奏事處負責帶領臣工的總管、首領或太監,只能在門外的廊下只候,不准擅進明殿。

Q:宮裏的太監怎麼值班?

A:具體要分是如何值班,在哪裏值班。如在晚清太監說:「上了班,無論是站在主子身邊或者在廊沿下聽後吩咐,都得筆直地站在那兒,兩隻手緊垂在身邊的兩旁。」又如御前太監所說,「……皇上睡下後,幾名御前就在皇上的寢宮地下『做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個別首領太監需要請安之外,一般太監值班的時候都不行禮,「我們當御前的,照例不跪拜,上了班就各人做各人的事去。」「普通太監不進去請安,就是進去該班聽差、擺膳,也都不行禮,該幹嗎幹嗎,沒事就在哪站着。」

第三部分太監的生活

Q:太監們怎麼互相稱呼?

A:根據晚清太監的口述,「同輩的互稱爺,張的張爺、李的李爺,低一級的把高一級的稱作師父。太監們不喜歡人們把他們直稱作太監,如果你把他們叫作老公,那簡直是罵他們八輩祖宗。」

Q:太監可以娶妻嗎?

A:清代高等太監在外都有外宅,如小德張就有四個老婆呢,不過當然,沒啥「用處」……不過底層太監一般就沒這種閒情逸緻。

Q:小說或者清宮戲裏老說對食什麼的,清代有嗎?

A:清代沒有這種習慣。清代宮女是僱傭制度,二十多歲就可以出宮了,之後自由婚配,怎麼還會跟太監對食呢。

Q:有人說太監要「驗二茬」,有這個說法麼?

A:一些野史里,以及《宮女談往錄》裏似乎有這個說法,不過應該都不確實。根據老太監所說,清宮曾經因為安德海被處斬後謠言四起,說安德海未淨身,又進兒說宮內太監如何如何,於是對內廷太監有過一次「二檢」,這次「掃二茬」的事件被很多太監視為「奇恥大辱」。這個似乎是比較可信的說法。

Q:宮裏的太監平時穿什麼?跟清宮戲那樣穿着吉服袍(蟒袍)嗎?

A:不的。太監平時穿普通的袍褂,各按其品級。無品級、頂戴的御前太監,補子用蟠龍花和五蝠捧壽,非御前的無品級、頂戴的太監則不用補子。只有在禮、節日的時候,御前太監(「上差」太監)不分大小皆要穿蟒袍。

Q:太監要一直工作嗎?什麼情況可以離開宮廷?

A:根據清代規定,太監因年老體殘或患病不能當差時,經總管太監奏明屬實,可以退役出宮為民。也有一些太監,在年齡比較大之後,就被送到王府之類的宮外府邸去,幹些閒差安度晚年。

Q:離開宮廷之後他們怎麼樣?

A:離開宮廷之後,太監一般比較慘。首先是社會歧視,其次是他們多數是窮苦人,無家可歸,而且很難謀生。所以基本都在寺廟或者道觀里了卻殘生。北京周圍有二十六座太監寺廟哦。

Q:太監寺廟為什麼會接受他們?

A:他們在宮中做事的時候,一般就會攢下一筆錢財,之後用這筆錢財直接捐給寺廟,或者買了地畝捐給寺廟,這就算以後在這個寺廟有了安身之地。

Q:如果是很窮的那種太監,沒有錢捐給寺廟怎麼辦?

A:如果是很窮的,而且沒什麼人際關係的太監,在出宮之後經常淪為乞丐,晚境淒涼。

Q:除了小德張、李連英之外,還有什麼特殊的太監?

A:有個劉多生(好吧我想吐槽一下這個名字),是孝欽顯皇后身邊的二總管,後來拜白雲觀的方丈張宗璿為徒,法名劉誠印,道號素雲道人,之後和高雲溪同為白雲觀第20代方丈,還開創了道教龍門派的分支霍山派,給太監信奉道教創了宗派。據說他給相當多的太監都受過戒,並且修了數座太監寺廟。

Q:太監的長相有什麼特殊的麼?

A:其實聽說,如果是從小就……的,年紀大了之後也顯得特別年輕,據說劉誠印「談吐風雅,貌如書生,年逾花甲,尚團團如貴官,如四十歲人。」而如果是「半路出家」的,就老的特別快。

Q:有人說太監都不長壽,是嗎?

A:也未必,「「「新中國」」」之後進行文史資料記錄的時候,就有一些八十歲以上的太監還在世。

Q:太監不值班的時候幹啥?

A:太監不值班的時候,一般都伺候高級太監,再沒事的話,就百無聊賴。用太監的話說,「在固定的圈子裏走,也走膩了。」

Q:太監怎麼住的?

A: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朱家溍曾經問慈禧跟前的太監,「你在寧壽宮當差的時候,住在哪裏?李連英住在哪裏?」太監答:「皇極殿西面的配房,李連英總管住。東邊配房,崔玉貴住。我跟師父住東轉角門,堂西邊那一間。」

Q:太監當差就是一天都在當差嗎?

A:太監一般都有「班」的制度,以御前太監來說,早上到午膳,是一班。午膳到晚上,是一班,皇上就寢時,是另一班。

Q:太監有假期嗎?

A:宮裏的太監沒有固定的假期,遇事可以請假,但是總體來說很少。晚清的某太監說道:「有時候請幾個鐘頭假到外邊去玩玩,也沒有散心的地方,而且進出宮手續很麻煩。」

Q:太監吃什麼?

A:不同身份有所不同。高等太監吃得很好,如小德張,據說他吃的跟太后什麼的都差不多,排場很大。中等的太監,吃「賞下」的。簡單說,由於乾隆之後清宮飲食排場很大,所以浪費很多。故而剩下的菜餚,就都「賞下」給太監們打掃。至於下等太監,根據相關記載,「各處所服役的太監,每餐都是一飯一湯。其他空宮、門頭、打掃處等處的太監……吃的都是大鍋飯、大鍋菜。」

Q:有什麼特殊待遇麼?衣服怎麼來的?勞保呢?

A:宮中三節和聖壽都有賞錢,比工資還要多。

Q:太監是不是都要拿拂塵?

A:太監拿拂塵這種形象,是戲曲舞台上的形象,現實中沒有的,不要被清宮戲騙了哦。

第四部分王府的太監

Q:王府里的太監是什麼情況的?

A:跟宮裏差不多,不過只分成自己投來的和宮裏賞出來的。具體來源也都一樣,有官方淨身的,也有自己如何如何的。

Q:王府里的太監地位如何?

A:王府里太監的地位總體來說是比較高的,在內宅里的地位高於丫鬟,跟有地位的僕婦基本同地位。

Q:王府的太監都做什麼工作?

A:王府的太監主要就是在關防內工作,也就是所謂內宅。關防外有府員,關防內則都是太監和僕婦、丫鬟。工作的內容也十分複雜,有身邊伺候的,有伴讀的,有總理事務的,有看守門院等等。

Q:王府的太監如何分等級呢?

A:王府的太監,第一等級的是總管,一般有總管太監一名和副總管太監一名;

第二等級是「老輩太監」,是在跟前伺候府中長輩的太監,他們經常是小主人從小到大的「家長」(因為父母很少直接撫養孩子),連小主人都不敢怠慢他們;第三等級是「小太監」,小太監一般是在主人身邊伺候的,年紀都小一些,但是比較受寵;同樣還屬於第三等級的,是「回事太監」,負責主人身邊一些重要的接待工作,與小太監一樣屬於「上差」;第四等級是「蘇拉太監」,即是普通的太監,分在各處做事當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