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遼寧經濟自由落體式下滑:民眾捂緊口袋喊窮

李強來說,這個冬天更「冷」一些。

往年,他都要花五六千元過新年,買吃的、穿的,還有各種開銷,「紅火」過年。但今年他兜里沒這個錢,「要緊縮,還要過日子,不可能借錢過年,在可花可不花的地方就不花了。」

他的生活幸福指數也下降了。前年和去年,他每隔三四個月就出去玩一趟,夏天去海邊,冬天去滑雪,「今年就出去一趟,兜里沒錢怎麼出去?」

李強是出租車司機,在瀋陽開車已五六年,2011年、2012年的生意比較好,2013年還湊合,2014年就不太好了。2013年他每天開車10小時,一天能掙170元左右,現在一天開車12小時,到手100元左右。

1月12日,在被稱為瀋陽地標性商圈的中街步行街,華燈初上,李強指着廣場一處站有幾人的地方說,「這個時間點,以前中街打車的人從那頭到這頭排隊,比公交車站還擠。」

李強的姑姑也有煩惱。他姑姑在五愛批發市場賣自家廠子生產的圍巾,近兩年生意下滑厲害,尤其是今年。五愛批發市場以前需要提前預約鋪位,而且是高額租金,而在2014年,有些鋪位空着,租不出去。

缺錢的不止李強。瀋陽鐵西區、瀋陽與撫順之間的瀋撫新城因為投資不活躍,也在「喊窮」。

從普通民眾到經濟區,瀋陽乃至遼寧正在經歷經濟下滑的危機。自2003年東北振興開始,遼寧維持了近十年兩位數的GDP增速,卻在近兩年顯現疲態,直到去年以「自由落體」式下降。

捂緊口袋

瀋陽市瀋河區皇城商貿文博旅遊功能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鑑於目前整體經濟形勢的下滑,瀋河區政府相關部門將該區2015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增長指標比以往下調了3%。

中街步行街是瀋陽最早的步行街,也是中國第一條步行街,其年營收占瀋河全區社零總額的20%。經濟下滑對中街步行街造成了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其百貨業業績下滑,目前百貨業在其大型購物中心的比重有所下降,最好的佔比達80%,其他在60%左右。用以填補下降比例空缺的是體驗式消費:餐飲和娛樂。為的是拉動人氣,促進消費。但又如上述負責人所說,這是無奈選擇,因為百貨業的租金整體要高於餐飲娛樂業,如果不是效益不好,大型購物中心當然首選百貨業入駐。

該負責人透露,近兩三年,中街步行街的餐飲業已翻了一番。一個現象是,步行街的客流量並未減少,甚至增加,但因購買力的下降,導致「商品銷售總額的增長速度低於客流量的增長速度。」該負責人舉例稱,中街步行街某大型購物中心2014年的入店客流量增加了23%,但銷售總額只增長了15%。

中街步行街正在進行「商旅文」三者結合的嘗試,將歷史文化「上牆」,鼓勵商家走旅遊和文化相結合的道路,藉此還是希望增加人氣。「原來商鋪一鋪難求,近兩三年供需平衡;原來房租每年都漲,近兩三年比較平緩。」上述負責人說。

不那麼受歡迎的還有房子。香港聯祥集團董事總經理杜宏鵬在瀋陽從事房地產代理等業務,對瀋陽房地產市場多有關注。2014年是他在瀋陽10多年中較為「艱難」的一年。

杜宏鵬說,瀋陽的房地產市場2014年壓力明顯。前兩個月市場需求尚可,但供應量明顯增加,開發商的業績開始下滑,「後來各家進行促銷,使得一些買房者選擇觀望,需求進一步減少,開發商更加窘迫。」

市場低迷終於在四五月到來,並持續至八九月,「非常低谷的狀態,形勢極其嚴峻。」杜宏鵬說。降價、延長付款周期等營銷手段成為「利器」。

他代理的樓盤分區域降價不一,一般在20%至30%,多者達到40%。他的公司在前9個月一直處於虧損狀態,9月之後收支平衡,一年下來還是虧了。而在上半年,他代理了30多個樓盤,為避免更多虧損,在下半年時已剝離了一半。

新城老區之憂

經濟下滑也給瀋撫同城化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經濟學人》曾報道稱,瀋撫新城(撫順)的一個樓盤入住率約為50%,在當地同行中表現最好。這一現狀是瀋撫新城的諸多困境之一。

早在2007年7月23日,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提出「推進瀋陽與撫順的同城化發展,壯大遼寧中部城市群,打造東北亞最大的區域中心城市,讓瀋撫連接帶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2008年8月11日,遼寧省政府推出《瀋撫連接帶總體發展概念規劃》。瀋撫連接帶總規劃面積605.34平方公里,其中瀋陽市335.54平方公里,撫順市258.8平方公里。

瀋陽瀋撫新城管委會副主任高峰在1月14日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目前瀋撫新城還分為瀋陽和撫順兩塊,「各管各的」。

高峰表示,目前兩個「瀋撫新城」之間的行政壁壘還沒有打破,加上瀋陽與撫順間的發展差距,同城化存在很多阻礙。由於省級政府關於兩地產業規劃的「頂層」設計還沒有,所以在發展產業時「誰也顧不了誰」。

他透露,原先的想法是,兩個新城不斷往前做,某天項目無縫對接了,那就形成了一個新城和產業聚集區。

但現在已面臨困境。在瀋撫新城(撫順)2015年工作會議上(2014年12月25日召開),其管委會主任於揚福表示,新城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融資難度大,建設資金不足;對企業管理服務不夠,一些項目未按期實現竣工、達產、達效;瀋撫同城化進展緩慢;新城發展的人氣還不夠足。

瀋陽的瀋撫新城則是「投資不活躍」。高峰說,2014年土地出讓金的80%沒有完成,因為沒人來買地、來做項目。「我們把地都拆好了,又平又好,南邊有基礎設施,北邊有生態綠地,就是沒人來投資。」

2011年至2013年,瀋陽的瀋撫新城投入了13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等建設,但人氣不夠使得後來「只建目前要用的,規劃暫時不用的」。這裏的南邊本計劃在2014年就建好一個污水處理廠,但現在不一定會建了,因為沒錢,更重要的是沒有用戶。高峰透露,2014年的地稅比前一年下降了百分之六七十。

與新城相比,瀋陽老區鐵西也不樂觀。在鐵西區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49億元,增長5%」,這一增速低於2014年預定增速。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發改局局長李志英認為,鐵西經濟增速下滑有多重複雜原因,離不開國內大環境的影響,自身也存在一些主客觀因素。比如裝備製造業企業因肩負國家戰略性的研發首台套任務,前期研發投入很大,但支持力度還有待加強。「企業先大後強,還是先強後大,這是戰略問題,也是路徑問題。」李志英說,鐵西這兩者都有,相對來說,企業的產品和產業結構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

遼寧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將東北三省經濟下滑形容為「自由落體」。在他看來,東北三省自身的問題在於「做加法太多,沒做減法,做乘法少,更沒做乘方」。具體來說,就是一直都是對傳統產業擴充存量,比如鋼鐵、水泥、造船工業等,「前幾年,鋼鐵每噸掙幾千元,大量上鋼鐵項目,產能過剩,後來一頓鋼就掙幾元錢,」他說,「如果有些大型鋼鐵企業,不上新的項目,不進行鋪攤子式的產能擴張,就不會有現在的虧損。東北,遼寧都是這樣的形勢。」

梁啟東還舉例稱,國家在2009年公佈了五大領域的產能過剩目錄,但東北大*都沒做「減法」,繼續上馬鋼鐵、水泥和石化等項目,而類似產業轉型升級的「乘法」做得更少。

嚴峻但樂觀

鐵西區正在組織專家,研究分析鐵西經濟下滑的具體原因和出路,對於2015年的形勢,他們認為穩增長壓力仍然很大。

瀋陽市發改委召開的全市經濟形勢分析專家諮詢座談會(2014年12月18日)也傳出類似信息:明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依然嚴峻,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特別是裝備製造業企業外部壓力不減,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較大。

就目前而言,國家新一輪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或將帶給瀋陽和遼寧更多的機遇。李志英透露,「中德高端裝備產業園」等項目已在鐵西推進。但接下來發展的困難依然不小,如何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仍然是需要破解的重要問題。

相對明晰的是,李志英認為鐵西的製造業升級改造需要服務業提供支撐,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它的比重應該越來越大。」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佔比,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目標。

梁啟東也認為,瀋陽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不夠,此外瀋陽還缺乏很多相對新型的工業,比如食品和服裝,以及真正全國知名的農產品(12.76,0.25,2.00%)加工企業。

鐵西(瀋陽)發展戰略型產業是李志英和梁啟東都提到的。李志英列出的名單包括「軌道交通、核電裝備、機械人(40.050,0.65,1.65%)」等,梁啟東所列更多:生物工程、計算機、高端裝備製造、互聯網、新能源等,「都缺乏,或者沒成型,或者沒有。」

在梁啟東看來,遼寧省的一個很大問題在於國企比重大,負擔重。他透露,這些國企中大多是央企,目前遼寧自身的地方國企數量很少,但有1751戶央企。「央企不改革,或改革不到位,遼寧又動不了,還存在嚴重的計劃經濟體制,央企沒有很好的融入地方。」他說。

梁啟東曾對媒體表示,過去遼寧經濟發展是「三靠」:依靠工業拉動,主要是偏重型工業拉動;依靠典型的投資密集型經濟,需求結構矛盾突出;依靠產能擴張,「真正靠創新技術投入的較少」。

他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原來振興東北的思路或理念有問題,「只盯在大項目,政府主動提供的項目」。而政府還是不太相信市場,不理解市場。

在新一輪的東北振興戰略中,提出要簡政放權。梁啟東認為,遼寧的政府部門放權力度比較大,但由於市場不夠成熟,可能「接不住」。

對國家新一輪振興東北戰略舉措,梁啟東的看法是其還不夠深入,這些舉措「拿過來就能用,是針對東北出現的問題,必須馬上乾的」,但只是「管一兩年的」。他透露,接下來如何振興將有重大的發展方針、理念和指導原則出台,會把如何振興東北的一些思路拿出來。

梁啟東認為,振興的實質是創新,主線是結構調整,途徑是市場,要求是全面,條件是開放,而關鍵是環境,這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新的振興觀。

對2015年遼寧和東北的經濟形勢,梁啟東表示依然嚴峻,但樂觀,因為新一輪振興東北戰略的一些「東西」會釋放出來,而還在開展的棚戶區改造、城市改造、科技創新、國企改革,投入都很多,或可以緩解一些經濟下滑的壓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重點,這也是李志英開出的「藥方」。

前述鐵西區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5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這比2014年該區的預定增速要低。

鐵西區目前相對比較明確的是與大型央企進行全方位合作,利用其核心資源,包括產業鏈和市場等。而如何打造空間和環境吸引更多人才,是李志英正在思考的,而應對經濟下滑「具體怎麼辦,是一個系統工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經濟觀察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