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胡耀邦華國鋒鄧小平對"兩個凡是"三種態度

作者:

胡耀邦鄧小平

「兩個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由華國鋒最早提出。

1979年2月28日上午,胡耀邦向中央黨校全體學工人員傳達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這次講話中,他也着重講了反對新老個人迷信問題。他說,我們黨的生活還有一條很重要,就是我們黨內不能再製造迷信,不能搞特權,不要突出宣傳個人。這一條非常重要。他具體地分析了這個問題:

不要突出宣傳個人,就是不要製造迷信。同志們,我們吃了製造迷信的虧太多太大了。我們尊重領袖,尊重我們的導師,是非常正確的,可是不要迷信。我們多年習以為常,甚至我們現在的宣傳還在搞那個突出宣傳個人。這是非常錯誤、非常危險的東西。我們黨內,縣委製造縣委書記的迷信,說我們這裏的第一把手某某同志,他是毛主席的好學生,艱苦奮鬥幾十年,英明呀,正確呀,偉大呀!同志們,這麼搞下去,就不得了呀!多少年來我們的宣傳工作、文藝工作都有教訓吶!不是說這幾年文藝方面沒有創作,也創作了一些好的東西,解放了思想,但是,也有製造迷信的流毒。搞迷信可要警惕呀,同志們,以後不要搞這一套噢。不要以為這一套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東西、是什麼組織原則,恰恰相反,這個東西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是違背組織原則的。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是實事求是,我們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集體領導嘛!

胡耀邦這一次旗幟鮮明的講話,是對新的個人迷信的一次有力衝擊。

《理論動態》第118期(1979年2月28日)刊登了《堅持少宣傳個人的方針》一文,又在212期(1980年6月20日)刊登《正確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一文。筆者是這兩篇文章的撰寫者。當時的要求很明確,就是新老個人迷信一起清算。這兩篇文章都是經胡耀邦審閱修改定稿的,在《理論動態》刊登後,先後作為《光明日報》和《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發表。

1980年11月19日,胡耀邦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了長篇發言,尖銳批評華國鋒在突出個人問題上,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響。胡耀邦列舉了華國鋒的具體表現,並指出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問題。

胡對華的「五個承認」

華國鋒第二次找胡耀邦長談,是在1978年的7月4日,這正是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打開局面的關鍵時刻。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第二篇文章《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在6月24日發表的。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是針對「兩個凡是」的。大家知道,「兩個凡是」正是華國鋒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而具體指導撰寫「兩個凡是」社論、將「兩個凡是」作規範表述的人,則是汪東興。堅持「兩個凡是」,是華國鋒和汪東興的共同主張。但具體分析一下,華與汪在對待「兩個凡是」上,又有差別。

多年來,特別是在10年「文革」中,汪東興是「兩個凡是」的堅決執行者,與許多事情有直接牽連,尤其是不少重要的專案,都是汪東興親自抓的。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就直接牽涉到他。所以,汪東興不但規範地提出和發佈「兩個凡是」,而且在實踐上堅決貫徹,寸步不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剛發表,提出和堅持「兩個凡是」的那些人,就立即採取反對和壓制的態度。特別是汪東興,又是找人談話,又是召開會議,批評《實》文,指責「特約評論員」,在會上點胡耀邦的名,發出「下不為例」的禁令,強行刪掉胡耀邦在信訪工作講話中關於「兩個不管」的話,真是咄咄逼人。

華國鋒的思想體系和基本政治態度,是「兩個凡是」。但他來北京在中央工作,時間不長,又主要抓經濟工作,同「文革」中的許多政治性事件沒有直接的關係或參與不深,在這一點上,他同汪東興有很大的差別。

華國鋒任黨中央主席後,在處理實際問題上還是比較務實的,並不是刻板地按照「兩個凡是」辦。不僅如此,華國鋒主觀上還是努力跟上歷史腳步,有所前進。他讚賞《理論動態》文章中「新時期、新形勢、新課題」的提法,提出要「重新學習,從頭學習」。他批評大寨堅守老一套辦法。在1978年7月9日的理論動態組會議上,胡耀邦又講:那天華主席講保守思想,有些人把落後的東西看作先進的,把僵化的、保守的東西看作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

華主張搞引進,主張領導人出國考察,特別是他提出大干快上,儘快把經濟搞上去,實際上已放棄了「文革」時期的「以階級鬥爭為綱」、「抓革命,促生產」那一套。另一方面,華為人比較謙虛,能聽進不同意見,認識到自己的不對時,能作自我批評,不是固執地堅持「兩個凡是」。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表現很能說明這一點。

華國鋒並沒有因胡耀邦發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而疏遠他。從上述他同胡耀邦的第二次長談看,他對胡耀邦是那麼地信任和器重。胡耀邦在中組部大力平反冤假錯案,是直接觸犯「兩個凡是」的,但華國鋒未加阻撓(這同汪東興大不一樣)。胡耀邦在黨校的這次講話中兩次講到,華國鋒認為胡耀邦在組織部的工作是穩妥的,對他在組織部主持工作是放心的。

但從思想體系上看,華國鋒很難跳出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的框框。這是他的歷史局限。

從胡耀邦來說,他尖銳、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那麼,他是從什麼角度加以反對的呢?

在實踐上,胡耀邦堅定地平反冤假錯案,從實際出發,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從思想理論的角度看,胡耀邦着重從思想方法上批評「兩個凡是」。

胡耀邦在1978年8月18日的一次談話中,集中地批評了「兩個凡是」。現將他的話抄錄如下:

自從「兩個凡是」以來,我說實際上這種思想方法有一個特點,兩句話:過去的一切不許動,一動,就是對「文化大革命」、四清、旗幟(的態度),都不許動;再一句,今後的一切都照搬。這種思想,從思想領域到政治工作,從中央到地方,都是這一套。過去的一切都是對的,都不許更改,都神聖不可侵犯,是非怎麼會清?過去的一切不許動,今後的一切都照搬。縣委對省委也一樣。這個思想不衝破,怎麼得了!所以,鄧副主席講,不要設禁區,不要下禁令。現在各級都有這個問題。

1978年8月23日,胡耀邦在理論動態組會議上,又批評了「兩個凡是」。他說:

過去的一切不許動,今後的一切都照搬。過去錯的也不許動,今後是你上面要我怎麼辦就怎麼辦。不照搬,從實際出發,今年是沒有希望了,明年是否能做到?一個縣、一個公社,都要從實際出發。主席在井岡山時說「拿本本來」,現在是「拿文件來」,別的都不算,報紙、馬克思主義原理、方針、實際情況,都不算。

1978年10月11日的理論動態組會議上,胡耀邦又講了很重要的一段話。他說:

現在有些幹部有個憂慮:是否是十二次路線鬥爭,是不是要抓什麼分子。我們就在思想理論上討論,不要講前途命運。思想問題,政治問題,千萬不要搞進攻的姿態,可搞防禦的進攻。你說我砍旗,我說你連馬列主義的基本常識都沒有,不說你砍旗。我說林彪是假高舉,不說現在是假高舉。

胡耀邦很注意防止在幹部中產生又一次路線鬥爭的錯覺,強調這個討論是解決思想理論問題。

很明顯,胡耀邦是把「兩個凡是」作為一種思想方法來反對的,而不是着眼於反對某些人,所以他反對用「凡是派」這樣的提法。

在對待「兩個凡是」上,胡耀邦與鄧小平也有差別。

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特別敏感,他最早表示了反對的態度。

由於自己特殊的處境,鄧小平除了從理論上從政治上深刻批判「兩個凡是」,還很自然地將「兩個凡是」同個人的復出相聯繫。他在1978年5月同汪東興、李鑫談話時說:「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82年9月18日,鄧小平同來訪的金日成談話時再次提起此事,他說:「我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後九個月,即一九七七年七月才出來工作的,到那時我才能參加中央的會議。」(《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一個「才出來」,一個「才能參加」,其言耿耿,鋒芒直指「兩個凡是」及其代表人物。

就胡耀邦來說,他沒有從華國鋒那裏直接感受到「兩個凡是」的阻擋,相反,華國鋒對他的工作是支持的。關於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胡耀邦恰恰是在尖銳批評「兩個凡是」的那一次談話(1978年8月18日)中講到:王任重問華主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怎麼回事?華主席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搞清楚,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達到團結。華主張推進這個討論。可見,胡耀邦的談話不是針對華國鋒。再加上他們過去的合作共事關係,胡與華之間沒有恩怨。在真理標準問題討論過程中,兩人還保持了較好的關係。

在1980年11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集中批評了華國鋒,胡耀邦作了長篇發言。即使在這樣的場合,胡耀邦對華國鋒也是採取力求客觀的態度。1981年9月29日,胡耀邦對我們理論動態組同志談話時說:對華的錯誤,第一,講過了頭不好;第二,講枝枝節節的事情不好。講得公公道道是得人心的。我在政治局的講話中,有五個承認,承認他是老幹部,承認他有貢獻,承認能力是相對的,承認大家都可能有錯誤,承認他「文化大革命」不是造反派。胡耀邦說,沒有這五條,我們站不住腳。

胡耀邦的這「五個承認」,是有針對性的,講這五條,是需要一點勇氣的。胡耀邦的這個發言,在當時那種氛圍中,比較起來還是公道溫和的,但有的問題講得也有些過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白梅

來源:同舟共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