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心有餘悸 3年前我與郭美美首次相逢

面對無解的真相,其他兩家採訪過郭美美的北京媒體選擇了撤稿。真相也在不斷地逼近之中,而我卻心有餘悸,不敢在標題中郭美美的名字前附加任何定語。

  2011年,我參加媒體工作發表的第一篇人物稿是寫郭美美,標題叫《洗不掉的「紅字」》。

  那時距離郭美美事件爆發大約已過了三個月,我收到郭美美的經紀人J某發來的短訊,表示願意安排採訪,希望為郭美美澄清坊間傳聞。經過權衡考慮,當時我供職的媒體決定接受邀約去採訪她。

  此前,J某已經為郭美美和其母郭登峰安排上郎咸平主持的《解碼財商》,那是郭美美第一次公開的公關,卻只給這對母女招致更多罵聲。

  採訪當天,J某先到事先約好的咖啡廳。等人過程中,經紀人說郭美美冤,只要見到她就會知道,她還是個單純的孩子。

  半小時後,我見到了郭美美。她穿一件寬鬆的T恤和一條熱褲走進來,頭髮披在肩上,雖然化了妝,但能看得出皮膚乾淨透亮。

  她說自己剛和朋友聚會趕過來,似乎大多數時候也還沉浸在聚會中,不停地在回覆信息。我試探性地和她聊天,她並不設防卻也並不真的想澄清什麼。她有一搭沒一搭地說着,「我和王軍根本不是他們說的那樣」,「我是有男朋友的,這我的朋友都知道」

  當問到豪車、奢侈品的來源,郭美美一副氣不打一處來的語氣,說瑪莎拉蒂是生日禮物、有時候她和王軍一起逛街,看到喜歡的包,王軍就會買下來送給她。

  「那些車和包包送給我就是我的了,我發微博招誰惹誰了?」郭美美說,罵她的人就是「酸葡萄」。

  我幾次問她,「也許這個時候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她反駁我,說她性格如此,不能忍受冤屈。

  我順着她的情緒,希望問出她來北京前的經歷,她也並不避諱,脫口而出自己家不是從小就有錢。儘管在郎咸平的節目裏,其母郭登峰說她很早就靠炒股發了財。

  更多時候,是經紀人截住郭美美的話,把主題拉回到正題上----郭美美要發專輯,郭美美要拍電影。

  那次採訪,我並沒有完成預期的信息核證,也沒有和郭美美進行單獨的交流。

  時間並不長的採訪中,我確實感受到,郭美美雖然年齡和我所差不多,但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卻完全不同。

  但她也很容易相信別人,她告訴我說,J某是因為同情才幫自己度過難關。這和J某告訴我,他選擇為什麼郭美美的原因一樣,但他卻回答不了我的追問,為什麼同情郭美美,卻還要讓她不斷在媒體中曝光。

  那一次,有媒體和我採訪到了相近的內容,發表了一篇人物專訪,文中郭美美被描述為一個單純稚嫩卻因炫富遭受質疑的女孩兒。稿件刊發後,公眾質疑其為郭美美洗白,重壓之下該媒體公開道歉。

  面對無解的真相,其他兩家採訪過郭美美的北京媒體選擇了撤稿。

  《新京報》執行總編王躍春在新浪微博上寫道:「如果沒有真相,好奇心與關注度是不是一種病毒?今晚斃稿,對不住記者編輯們的辛苦,我們的價值觀不能被看不見的利益操縱,我們不能傳播病毒。」

  最終,我的成稿改變方向,以郭美美要進軍娛樂圈所引發的關於社會底線爭論為主線,甚至連郭美美的話都沒用上幾句。

  稿子發表後,J某又發來短訊,譴責我誹謗郭美美云云,不久後 J某因害怕被拖下水棄郭美美而去。此後,郭美美和J某再也沒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如今,王軍說郭美美是一生的噩夢,算是終於給這段醜聞蓋棺定論。

  真相也在不斷地逼近之中,而我卻心有餘悸,不敢在標題中郭美美的名字前附加任何定語。  (文/閆小青)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