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王岐山的父親受中共迫害

作者:
王岐山對我說,他父親的不愛說話,大約就是那次抄家留下的「病根」,不過,「文革」之前的反右派、反右傾鬥爭,他父親卻因為「說話少」而躲了過去。直到「文革」爆發,一度領取過國民黨上尉俸祿的這樁陳年往事才被造反派再次「揪」了出來。王岐山父親那時除了挨批鬥,就是打掃單位衛生。而我的父親,卻不幸死在了「文革」批鬥會上。

我和王岐山從小在一個機關大院裏長大,對他的早年經歷算是略知一二。

其父經歷坎坷

1950年代初運動一來,就有人把王家給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設部還是指名道姓,要把這位高級工程師調入北京

記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從上海奉調進京,我和姐姐、妹妹隨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歲,我們同住一個機關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們兩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歲,因此兩家的三個同歲孩子,便常常「配對兒」在一起玩。

我父親是知識分子黨員幹部,可惜調到北京不久就領到一頂「支持右派向党進攻」帽子,1958年報中央監察委批准,留黨察看二年,行政職務也一併撤銷。王岐山的父親,當年並未給我留下很深印象,他老人家性格內向,似乎不大喜歡多說話,倒是他母親給我留下很深印象(見下文),很久之後我才知道,王岐山的父親也是經歷坎坷。

王岐山的父親當年是建設部直屬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1929年,他從南開預科考入清華大學,專攻土木工程建築。那時清華每屆也就錄取一百多人,王的父親1933年從清華畢業,在那個年代應該算「稀缺人材」。我後來聽王岐山說,他父親清華畢業去了青島,工作幾年,抗日戰爭便爆發了,他父親不願給日本人干,青島自然是待不下去的。沒辦法,只好去了王岐山母親的老家——山東平度,在山區做教員。

當時的山東,遍地抗日烽火,不過,共產黨在山東有抗日根據地,國民黨也有抗日游擊區,平度,剛好是國民黨的游擊區。命運使然,平度的國民黨看到王岐山父親很有些抗日情緒,就給這位清華畢業的山區教員封了個「上尉」。及至抗戰勝利,青島成了國民黨的五大「特轄市」之一,城市建設迅即提上議事日程,王的父親當然返回青島,重操舊業——做城市規劃,搞土木建設。

1949年,國民黨給王岐山的父親買了船票,勸其從青島「撤退」台灣,可王的父親認為:有能耐,有技術,共產黨來了也要搞建設,何必跟着腐朽的國民黨瞎跑呢?於是留了下來。沒想到1950年代初運動一來,就有人把王家給查抄了。運動後期,黨組織一查:王的父親的那個軍銜徒有虛名,因此,到了1956年,建設部還是指名道姓,要把這位高級工程師調入北京。

「文革」之後,王岐山曾和父親聊天,說起那段抄家往事,王父說,「也虧了那次抄家,受了驚嚇,從此不敢亂說亂動」。王岐山對我說,他父親的不愛說話,大約就是那次抄家留下的「病根」,不過,「文革」之前的反右派、反右傾鬥爭,他父親卻因為「說話少」而躲了過去。直到「文革」爆發,一度領取過國民黨上尉俸祿的這樁陳年往事才被造反派再次「揪」了出來。

還好,「文革」來臨,知識分子都倒霉,王岐山父親那時除了挨批鬥,就是打掃單位衛生。而我的父親,卻不幸死在了「文革」批鬥會上。王老先生是2001年逝世的,記得1980年代初我調回北京,去父親的原工作單位申請落實政策,要求把「文革」被沒收的房子退回我家,在建設部,恰好遇到王岐山攙扶着王老先生也去談政策落實事項。看得出來,王岐山和我一樣,也是孝子。

我父親1968年去世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岐山的母親——機關大院的居委會主任——崔大媽。我父親的「問題」是1979年才平反的,整個「文革」期間,崔主任不僅從來沒有歧視過我母親和我們家,還常常悄悄跑到我家,拉着我母親的手坐在床邊,好言寬慰。

王岐山母親是1915年底生人,我母親是1916年初生人,「文革」的高壓氣氛下,遠親不如近鄰,我母親「文革」後搬離那個大院的時候,還再三叮囑我,一定要去和熱心而善良的崔主任打個招呼,那時候,崔主任早就退休回家了,但王岐山仍然常常回家探視母親,也不忘給母親過生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南方報業我所知道的王岐山早年經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