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毛大慶講話流出 中國地產全行業震撼

  5月初,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萬科執行副總裁毛大慶在一次房地產行業高層人士的內部沙龍的講話流出,引起全行業和社會震撼。

  5月1日當晚,萬科集團即發表聲明稱,文中信息不代表萬科和毛大慶個人觀點,隨後的5月5日下午,萬科總裁郁亮通過新浪樂居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善後」。

  當時,郁亮的說法是,首先這篇文章不能全面、準確反映萬科的觀點;郁亮強調,萬科對於行業的態度是「謹慎樂觀,積極應對」。

  從提示風險的角度,他又表示,贊成「毛大慶談話」的一些觀點,中國房地產以前是黃金時代,現在是白銀時代,但發展的空間仍然很大。中國的城市化還遠未結束,不動產精細化才剛剛開始。

  雖然萬科迅速做了技術性的否認,但事實上,這篇文字的真偽基本沒有太多爭論,文章的數據和細節,以及對行業專有知識的把握,顯然並未行外人能向壁虛造。

  隨着今年三月份以來的房地產放緩,甚至部分地區出現房價下跌,政府開始籌劃救市措施,毛大慶文章中的觀點,值得深思關注,也已開始引發市場反應。

  毛大慶講話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反腐對中國市場的影響。這個話題由於過於敏感,房地產業內人士並不願意對媒體多談,媒體報道往往僅有難以查證的個案,少有行業面的可信數據。

  此番由於是閉門會議,所以毛大慶暢所欲言,提供了不少有趣的樣本,比如萬科和星河灣高端新建樓盤業主受到的反腐調查,以及和階段性反腐行動相對應的二級市場突變。

  毛大慶稱,反腐敗對高端樓盤影響,不僅是少了一批腐敗官員,而是一批跟這個事直接或間接相連的包括產業、人、以及一批人對於持有高端樓盤的疑惑心理。

  他舉例說明,萬科在北京的高端樓盤,過去的三周,僅接待檢察院、紀檢委,就多達14-15次,從一個樓盤配合調查的之密集(售價在4、5萬元每平),「其他開發商更貴的樓盤更不敢想想是什麼情況」。

  北京的二手房交易市場,更加直接感受到由於廉政運動所帶來的影響,比如我愛我家、鏈家這兩家主流的二手房門店,單日掛單量從原來的5套房子,急劇增長到10-12套房子,而且好多掛單的單主,要求他們儘快銷售,給予大幅優惠,甚至於腰斬售價。

  毛大慶還談及,某省某地級市公安局局長在北京銷售的房子的案例,據說此人找了44家門店掛牌出售他的房子,他在北京的房子數量,大概在1-2棟樓,幫他掛的人有他的手下、老婆、二奶等,掛的時候不計成本,玩命甩賣。

  毛大慶對當下房地產市場最主要的判斷是兩個透支。即一線城市土地價格飆升過快,透支未來房價成長空間。二線城市的土地供應規模過大,透支未來住房消費的數量。

  一直以來,京滬市場被看作是個不缺需求的城市,從北京、上海目前來看,供需矛盾仍然沒有馬上得到緩解,剛性需求的需求量還是很大。

  一個新的問題是,到2014年年底、2015年年初,也就是2013年拿地的比較貴的土地,都會上市,北京大概會出現42個樓面地價5萬-12萬之間的樓盤,套數依據容積率估算,大致在4萬-5萬套數之間。這40多個樓盤分佈的位置,基本上沒一個在5環路裏邊的,但價格卻高達5萬-12萬之間。

  毛大慶質疑,市場中跑進來5萬多套都是5萬元左右的房子,我不知道這個剛需是什麼人?我個人認為萬科的職工,在房地產圈裏,收入還算可以,我看也沒有什麼人能買得起這樣的房子。

  毛大慶引入了幾個宏觀的橫向比對工具來分析當下的樓市泡沫。

  首先是是千人建設套數。這一指標代表住宅水平和推斷市場供應容量,萬科的研究認為,按照竣工口徑來看,近幾年中國的千人套數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峰值水平,已經觸頂,但尚可接受。

  不過,中國目前的竣工數遠遠低於開工數,大量的違章建房、單位建房、小產權房、私人建房並沒有統計在數據之內。

  從國際比較來看,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韓國、瑞典,即使在城市化的高度進程之中或者全球房地產最高景氣年代,除了韓國、日本以外,一般沒有超過12的,所有國家都沒有超過14。

  中國千人建設套數本世紀以來,一直在不斷攀升,從世紀初的5(2000年的5)到2011年已經突破20,到2011年,中國的千人建設套數,已經達到了35套,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高端。

  對於能夠吸引新投資移民和外來移民的城市,商品住房千人年開工套數在20----25仍然是安全的,一線城市在本世紀初普遍處於這個水平。但二線城市的透支程度可能會超過三、四線城市,但是三、四線城市的吸引能力和投資能力不足。

  從自住的角度看,如果房子不炒,不以炒房子、倒騰房子為目的的話,全國住房供應不足的情況,其實從2009年內已經開始出現拐點。

  因此,毛大慶認為,總的來說,中國商品房新開工已經達到極限,未來仍然能保持增長的城市主要是東部城市帶中的一些三、四線城市。對於庫存比例很高、積壓很高的城市來說,近幾年根本看不到有上漲的可能性,除非國家再出台幾萬億。

  從房價來看,就一線城市而言,全世界的房價,城市中心房價中位數排在前10位的香港、新加坡、倫敦、台北、悉尼、紐約、東京、北京、慕尼黑、首爾、上海、莫斯科,北京和上海已經進入了世界前茅,甚至於北京和上海的部分房價已經超越了東京和紐約。

  最觸目驚心的則是土地總價值,這是監測不動產泡沫的一個重要指標。

  1990年,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的高峰期,當時,東京土地的價值是4.1萬億美元,與美國全國的土地價值相當,大約佔美國同期GDP的63.3%;1997年香港的土地價值在5.7萬億美元,約佔美國同期GDP的66.3%;2012年北京土地的價值約為10萬億美元,佔美國同期GDP的61.6%。

  毛大慶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因此他認為,中國房價在短時間內存在大幅上漲空間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相反有很多數據表明,201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和日本、香港泡沫化類似的特徵。從房價收入比、房價租金比的數據來看,北京、上海的攀升速度已經達到或接近日東京、香港泡沫化時期的水平。

  他認為,房地產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周期性行業,發達經濟體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很可能在中國的未來重現。

  此外,從人口結構變化來看,隨着人口老齡化,未來將面臨5億多人口撫養9億多人的局面,而今天的中國大概是9億人撫養5億人。

  因此,毛大慶的結論是,中國房地產的天花板實際上在未來的18年間,一定是達到的,不要幻想持續發展到2030年,房價可以永遠上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