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中國人「吃」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

中國人「愛吃」、也越來越重視餐飲文化的博大精深,各色美食博物館、美食研究會等應運而生。位於杭州的「杭幫菜」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扶霞前往一飽眼福。

我目不轉睛、盯着眼前這桌今生今世見過的最精美的宴席。

圓桌上擺着40多道菜餚,包括著名的鯽魚舌燴熊掌、燕窩湯等。看上去真能吊人胃口,不幸的是,都不能吃。

在我眼前慢慢旋轉的這桌大菜,是由矽膠製成、然後塗色的仿真品,這是博物館中陳列的「滿漢全席」。「滿漢全席」也許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盛宴,據說它代表着中國漢族、滿族烹飪技術的巔峰。

中國美食博物館日漸增多,其中這家位於杭州的「杭幫菜博物館」可能數得上最壯觀的。

「杭幫菜博物館」位於杭州市郊,佔地和建築面積非常寬廣,據說成本將近3000萬美元(1800萬英鎊)。

走進博物館,初看上去,它和其他更傳統的博物館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玻璃展櫃,陳列着鍋碗廚具、出土的大米、小米。

真正的樂趣還在後面。博物館裏有穿着古裝的人物模型,講述當地名菜的傳奇、起源;還有觸摸屏遊戲,解答有關杭幫菜名菜之一「東坡肉」的烹飪細節。

精美的展品

除此以外,博物館內還陳列着大批逼真、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模型。

我大飽眼福,看到佛家的素食菜餚、宋朝時杭州的精美點心;還有一個展櫃,裏面擺滿了各色粽子。

如果你想知道12世紀訪問杭州的外交官晚餐吃些時候,沒問題,都擺在眼前呢:一桌三十多道菜,包括醉蟹、熏兔。盛菜的器皿也都符合其歷史時期,有經典文本為參照說明。

「杭幫菜博物館」這樁大工程背後的「主刀」是大師級名廚胡忠英。他和同事用了兩年的時間研究各道菜,然後,花費六個月與為日本餐館製作壽司模型的食品技術人員合作。

胡忠英和其他廚師親手烹製了每一道菜,拍照,然後根據照片製作模型,最後上色。

別擔心,滿漢全席中沒有使用真熊掌。博物館張貼的告示說,他們不支持使用瀕危物種。

更加令人矚目的是,這座輝煌的中國美食聖殿甚至不是省級博物館,更不用說國家級了。這座博物館講的不過是中國城市之一杭州的杭幫菜。

東坡肉的傳奇

不過,杭州確實也是一個特殊的地方,有非常悠久、豐富的美食歷史。

12世紀時,宋朝遷都杭州。後來,杭州成為一個以夜生活豐富多彩、市場繁華、美食而享譽中國的城市。數百年間,著名美食家前赴後繼來杭州,當地許多美食的後面都有一段傳奇。

現在,雖然中國人看上去好像越來越重視欣賞中國飲食文化之博大精深,但是許多廚師擔心,大眾性烹調技能卻在下降。

「杭幫菜博物館」的吳經理說,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保存傳統的烹飪技巧。博物館特別開設烹飪班、舉辦小吃節、專門組織教孩子做豆腐泡菜等各項活動。

吳經理告訴我說,許多當地人表示,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吃的飯菜背後竟然有如此豐富的文化。

大概不說你也想得到,參觀這樣的博物館,肯定會讓肚子咕咕叫。不過,不要着慌,博物館還開配有大餐館,在這裏,你還可以點上一道展出的經典菜餚。

吳先生說,餐館最多可以容納一千人同時就餐。大多數來博物館參觀的人最後都會在這裏吃點東西。餐館的收入用來養活博物館(註:博物館不收門票)。

名廚胡忠英

等我看到滿漢全席的時候,我再一次被中國餐飲文化之優異震懾到幾乎目瞪口呆。

烤乳豬優雅地從我眼前轉過,我對身旁的一位中國男人說,「真棒,是吧?」

他回答說,「是的,你們西方人就知道吃三明治、漢堡包那類東西,我們更注重吃。」

一般情況下,如果有中國人作出這類評價,我都會頑強地為歐洲菜系辯護。但是,面對過去八百年、美輪美奐的美食大聚會,我覺得自己「腳跟不穩」。

就這一次,我乖乖住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