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起底王立軍》萬餘字采寫手記全文 當局恐慌狂刪

南都周刊《起底王立軍》作者之一石扉客採訪手記在博客遭到當局刪除。

石扉客推特:〝在這篇在我天涯博客與新浪等地都被刪除。實在搞不明白,王立軍既已系獄,這又是一篇公開發表過的採訪手記,何以如此緊張?「

石扉客被刪除的採訪手稿的全文:

我現在仍能記得很清晰,《起底王立軍》這個專題正式開始操作的時間,是2012年2月8日,即王立軍出走美領館後的第二天。但之前我本人和南都周刊針對重慶事務所做的觀察、鋪墊和報道,則可追溯至四年前的2009年。

這個采寫操作過程,可細分為萌芽、發展、發力、風波與全面啟動等六個階段。

王立軍調任重慶是2008年中,他此前在鐵嶺和錦州的高調做派早就在媒體視野範圍之內,因此調任重慶此舉,本身即成新聞。

我在央媒任職時的同事曾跟我提起王對媒體人都很仗義,每到該地採訪,一定要親自接待。他們拍片時可隨時到王任職的警局徵用車倆,走時將警車直接扔回市局大院即可。

地方警局和權威央媒這種形同蜜月的警媒關係,既不奇怪,也為我所熟知。猶記彼時一位同行曾拉我一起去重慶做王,我言沒興趣,蓋因所有在媒體上過於高調的人物,均會讓我本能警惕。而王在東北那一套手法,即便冷眼旁觀也可知問題一定多多。

【萌芽始於2009】

是年10月27日,首屆法醫人類學個體識別技術應用專題研討會在重慶召開。這個會規模很大,規格不低。實際主辦單位為重慶市公安局,王立軍為當然主席。我在重慶市局官網上查看到會議相關詳情,以及對王顯赫的學術身份介紹,頗覺震驚。此前對此人的懷疑再度浮上心頭。

有法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法醫多是醫科大法醫專業科班出身,鮮見有自學成才的法醫,更別說是法醫專家。而王獲得的這些殊榮,和鐵嶺公安局213研究所真正自學成才的顱面鑑定專家蘭玉文之間,關係含糊。

我隨機悄悄向兩個人了解相關情況。關於王的學界兼職情況,我向賀衛方老師發郵件了解他的北大兼職情況。賀老師向我證實,王確實為北大法律系刑法兼職研究員。2009年底我赴美,次年1月,關於王的國際法醫協會任職情況,我又向某著名打假人士諮詢。

而年底爆出的李莊案,也讓重慶打黑正式進入大眾視野。中國青年報12月14日的李莊案報道是整個重慶形勢中非常重要的一則媒體事件,這則著名報道的標題極長,含兩個雙引號,為《重慶打黑驚爆〝律師造假門〞——律師李莊、馬曉軍重慶〝撈人〞被捕記》。

是日我正在費城,晚上回到公寓,因為時差,正好看到這篇報道,非常震驚,於是在我的天涯博客黃亭子裏寫下一篇簡單的博文,題為《為中國青年報嘆息》。

在這篇博文中我寫到,這篇報道讓我震撼,但震撼的〝不是報道的內容,這個早在預料中,幾個月前我就在推特上感嘆重慶的小文革在逐漸成型〞。震撼的是這樣〝殺氣騰騰〞的報道風格,更震撼的是〝這樣的報道居然登在中國青年報上〞,〝如果不是具體把關人的發昏章第十一,那就是這份有過光榮與夢想的團報,也在淌渾水,試圖參與投機了〞。

這篇報道全文一共4591字,含258個諸如貪婪律師、李莊之流、有恃無恐、面授機宜等關鍵詞。而華龍網彼時一篇類似報道一共5225字,有602字類似關鍵詞。我把重慶傳播戰里的這類修辭手法,稱為〝重慶打黑詞典〞。

此中很值得觀察的即是前文所述地方警局與權威央媒之間的微妙關係。在所有的央媒中,中青報是我所最敬重的一份報紙,在這種關係中本當自惕自持。但很可惜,王立軍案後我們所拿到的材料基本證明,我前文所述之擔心,並非多餘。

這篇博文隨機被我的朋友、上海刑辯律師張培鴻轉載到他的博客上,又隨即被他的浙江同行,刑辯律師陳有西看到。陳隨即在次日撰寫了一篇名為《法治沉淪——中青報奇聞批判》的長文。這篇文章傳播極廣,反響極大。

陳在隨後的一周里,又接連寫了《論律師》、《論打黑》、《論智庫》三篇文章來分別評論李莊案。我後來把這四篇雄文稱為陳有西的一文三論,尤其最後一篇《論智庫》,基本就是向重慶市委領導上了一份苦口婆心的摺子。

現在想來,如果說我那篇小博文就像是一場大戲裏的小過門,那陳有西這四篇文章則猶如後面濃墨重彩的主角亮相。李莊案迅速成為外界關注重慶事件的焦點。而陳有西本人,也因為介入李莊案爆得大名。

在此之前,他就像浙江土員外盧俊義,專注本土商業訴訟,悶聲發大財。自此之後,盧俊義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及時雨宋公明。陳奔走江湖,四處講座,熱心公共事務,不畏浮雲遮望眼,深情呼喚〝體制內健康力量〞。

李莊案自此成為重慶的分水嶺。

【發展於雙起論】

話扯遠了,拉回到對重慶事務的觀察。

去年10月在港大,今年1月在早稻田大學等地交流時,都談到重慶報道,我反覆強調一個新聞存量與增量的概念。過去十年來我們做了大量的類型化報道,比如刑訊逼供、比如冤獄、比如拆遷、比如貪腐、比如線上線下互動的群體性事件等等。這些報道幾乎都是〝可重複的場景〞,也是類型化報道里的中國,我喜歡將其歸納為存量新聞。

而增量新聞,比如高層政治,比如軍隊問題,比如宗教問題,比較罕見能公開報道,毫無疑問應屬於新聞人必須致力的重點。而重慶報道,就屬於典型的增量新聞。

這年年底,我半開玩笑在TWITTER上建議各大媒體應該設重慶站,因預判未來三年重慶都會是新聞高地。事實上《東方早報》、《財經》雜誌和《時代周報》等在此期間也開設了重慶站或派專人常駐渝,這批外埠媒體駐渝同行發回的大量報道,讓外界觀察重慶事務提供了很好的參照系。

如《瀟湘晨報》的倪志剛兄就從李莊案二審中最早發掘出李莊的藏頭詩。而彼時還在《新民周刊》任職的季天琴也在重慶採訪,她旁聽黎強案、李莊案等的感受與分析,讓彼時還身在國外的我得以更接近濃霧環繞的山城。這種密切交流,也打下了一年後我們合作重慶報道的基礎。

2010年初,李莊案二審塵埃落定,我的牆內博客也被封殺,對重慶事務的觀察陷入低潮,一直到2010年下半年的雙起論事件。

2010年11月,回國後的我受命接管《南都周刊》新聞版塊,王立軍及重慶事務自然成為我的關注重點。也恰在此時,在執行主編許慶亮的支持下,資深記者的年薪制開始在南都周刊實行。這個制度為此後季天琴等長時段致力於專職操作重慶報道提供了重要條件。

當月15日,王立軍在重慶市局黨委第22次會議上提出的〝雙起論〞出現在網路上。

王說:〝今後,凡是報紙歪曲事實真相攻擊我市公安機關和警察的,就以單位起訴當事報社和撰稿人;如果他提及警察個人,且造成後果的,警察拿着證據到法院起訴記者,相關部門和警察所在單位要支持和協助。這就叫『雙起』,公安機關起訴報社,警察起訴記者。〞

王進一步強調如何對付媒體,〝我們不是不懂政治,因為政治上我們沒有駕馭權。但他如果把政治變成法制,這是我們的強項。如果他要把法制過程當中的問題變成案子,咱們搞了這些年案子,他行嗎?搞政治我們只有一半的主動權;進入法制軌道,我們就有了全部主動權;要把這事變成案子,他就是觀眾了。〞

王這些話,是在10月26日的黨委會上講的,因是對內講話,所以無絲毫掩飾,直接,生動,感染力強,和前述中青李莊案報道一樣,都是研究轉型期警媒關係不可多得的樣本。

這番話之所以出現在網路上,是因王要求掛公安內網,並要求各單位組織學習,手寫兩千字以上感悟。有警察覺得這些話很給公安幹警撐腰提氣,就主動貼到外網上來。

當天我看到這個信息,吃驚之餘隨即在新浪微博爆出,並點名請王立軍確認。北京律師浦志強也開始跟進,隨後上海新聞晨報和南方農村報都有相關報道與評論。

重慶警方監控輿情非常到位,迅速捕捉到我們這些言論上報並組織應對。事後我們獲知的材料顯示,警方對我們這些信息進行了快速有效的應對。應對分情報反映、輿情預警、輿情處置三個階段,下面這段來自處置文件的話可窺一斑:

昨日,政治部宣傳處網路輿情巡查發現並預判,個別別有用心的律師、記者故意曲解、歪曲立軍局長關於警察維權講話精神,惡意誘導推動熱炒〝雙起〞,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輿情預警研判後,根據立軍局長的重要指示,XX副局長親自部署,指導策動制定應對預案,政治部XX主任親歷親為,字斟句酌一線指揮。在市局領導的堅強領導下,昨晚到今晨,網路輿情引導戰役緊張有序展開,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

(三)政治部宣傳處組織〝正義之聲〞網評隊伍對博客中國、中華、凱迪、網易等開通評論功能的論壇社區開展正面引導,口徑為:〝沈亞川、浦志強等不良媒體人士是斷章取義、捨本逐末〞,揭露他們妄圖破壞重慶警方與全國媒體及70萬新聞記者公共關係的險惡用心,採取〝淹沒〞戰術,使負面言論沉底。在跟帖回覆中,以其他新聞事件和輿論熱點,轉移公眾注意力,最終淡化焦點、平息輿論。

這些文件里的關鍵詞,比如〝網路輿情巡查〞、〝輿情預警研判〞、〝網路輿情引導戰役〞、〝正面引導口徑〞、〝淹沒戰術〞、〝轉移公眾注意力〞、〝淡化焦點〞等,準確而生動地顯示在當代警媒關係中,重慶警界的真實心態與技戰術。概括之,即定性上是敵我矛盾,應對上是軍情化操作,針對性與實操性非常強。

當然,當時我並不清楚這些針對我們的技戰術早已經在有條不紊的佈局中。因同時期的上海11.15大火等其他新聞事件轉移了視線,此事隨後平息下來。

【2011重慶年】

第三波,是2011年春天的發力。在杭州年會上,我們開始着手安排重慶事務的封面報道,這是南都周刊關於重慶報道的發力伊始。策劃案上我定的標題為四個字:圍觀重慶。包括四篇稿子,文強案的遺產、唱紅打黑中的西南政法大學、紅色衛視經濟賬、酉陽官員監控風雲。

此時,已加盟《南都周刊》擔任高級記者的季天琴熟諳重慶政情,於是由她領銜,和另外一位高級記者曾向榮聯袂兵發重慶。

前期採訪很不順利,我們不久即收到指令,要求季曾兩位立即撤回來。也就是說,重慶方面盯得很緊。

但這四篇稿子,除了文強案遺產因前期無法推進以致流產外,其他三篇後來都陸續以單篇的方式刊出。其中,為降低敏感性,由季天琴操刀的《唱紅打黑中的西南政法大學》更名為《紅岩下的西南政法大學》刊出,這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篇,也是和王立軍關係最直接的一篇(採訪詳情,季在《南方傳媒研究》上《我的2012》一文中有詳細追憶)。

我的預設目標本要在這篇中解決王立軍的西政教職合法性問題,季也在前期採訪時和王直接間接有過核心問題的採訪接觸,西政為此連續給我們發來三份傳真,表示聘王為教授合法合規,有理有據,如周刊報道有誤,將追究法律責任云云。

後考慮到風險,周刊總編陳朝華拿下了這部分內容。現在看來,這個決策非常明智,為此後操作《起底王立軍》預留了足夠空間。

回過頭來看,倘以重慶報道為例,這個時期的警媒關係,確實類似敵我關係,我們的記者去重慶,就像八路軍的地下交通員到了白區,得處處小心,時時謹慎。

事後,我們拿到的相關材料也證明,這些擔心確非多餘,王立軍時期的重慶警方依賴大情報系統,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監控系統,上了黑名單的人,都在全方位監控中。其時,重慶本土有氣節有想法的媒體人日子更不好過,被打壓者有之,險些被勞教者也有之。

這批報道見報後,隨即就是2011年4月的李莊案第二季,我們面臨的情況已較緊張,無論是媒體管理方和重慶方面,都在提前佈局管治輿情,再次衝線的難度極大。

由此我策劃了一期劍走偏鋒的封面報道,題為《大牌律師轉型》,意即從李莊案等開始,一批大牌商業律師開始試水公共參與。這組報道含三篇稿子,其中最核心的一篇即為《李莊案背後的律師暗戰》,操刀記者仍為季天琴。

操作這篇稿子的關鍵是時間踩點,既不能公然對抗管制,也決不能損害到李莊的利益。我們設計這組稿子的傳播時間點有兩個準則,一是在李莊6月11日出獄那天推出,二是確信他已平安抵達首都機場後才上網推廣。

事後證明,這期稿子的時間窗口非常僥倖,上網後第二天即收到非常嚴格的禁令,其他媒體已無法跟進。一家著名雜誌的大規模李莊案報道,彼時因已無法見報,只好給記者發雙倍稿酬以做安撫。

亦由此可見,在複雜的警媒關係生態中,媒體報道的時機把握,需要非常到位的判斷。一着不慎,即滿盤皆輸。李莊案第二季這個報道經驗,也為此後操作《起底王立軍》提供了借鑑。

在隨後6月,是著名的〝一坨屎〞勞教案,這個人神共憤的案例讓人聯想起文革時著名的惡攻罪(惡毒攻擊偉大領袖罪),但此案當時所有信源被重慶方面控制住了,媒體已然無法跟進。

在這個時間窗口裏,我的同事又操作了一期與重慶有關的封面報道《種樹政治》。8月,南都深度記者姜英爽專訪到了出獄兩個月後的李莊本人,都市報不便刊發,在報系領導支持下,我們拿過來作為封面報道《李莊說李莊案》在周刊有驚無險地刊發。

如此,周刊連續做了四期關於重慶的封面報道,這種攻勢一直沿襲到2011年下半年。9月,獲悉重慶警局和海康威視公司簽約天價監控設備,我關心這種〝治安烏托邦〞在技術上的可行性,於是策劃做了一期有關監控的封面報道,但這時考慮到局勢已積累到高風險態勢,我們已不太敢再直接拿重慶來解剖,只選擇了解剖這家公司。

總之,和其他媒體比較,《南都周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在薄王倒台前即對重慶事務做了密集的報道。2011年,堪稱是《南都周刊》的重慶年。但這一年最後幾天爆出的一個小風波,倒是讓我始料未及。

【風波】

在做重慶報道的過程中,我最為糾結的就是,我們這些報道總是被人解讀為這是奉命而為,是入常背景下的政治鬥爭,是廣東省委領導授意下劍指重慶市委領導。這種自以為高明實則庸俗不堪的陰謀論,既與事實真相完全不符,也讓我有被侮辱的感覺。

2011年11月12日,我在黃亭子博客寫下一篇博文,名為《關於南方系的標籤》。在這篇文章里,我表達了這種被侮辱的感覺,也公開提出希望約訪王立軍:

〝我所服務的媒體曾經報道過不少重慶負面新聞,這是事實。但並不代表這就叫逢薄必反。以個人身份表一個態,如果王立軍副市長願意,我很希望和他做一個面對面專訪,前提是允許我先在重慶警界自由採訪一個月,這是對他負責,也是對我負責。我有誠意,希望他也有勇氣。請重慶網監的同志將這條信息匯報給王副市長。

至於採訪內容,打黑英雄的由起,文強案的掃尾,教授的職位,雙起論,女騎警,交巡警崗亭,鐵腕治警,平安重慶等都是我所關心的。當然,還有李莊案。所謂自由採訪,也就是不用麻煩政治部宣傳處和國保總隊的警官陪同了,最好也別去過多限制採訪對象就行了。

有朋友評論說我此舉是向西紅市下戰書。言重了,我只是厭倦動輒貼標籤的做法,厭倦陰謀論罷了。這本就是一份工,無論高官庶民,無論重慶南方,雙方人格完全平等。何況司法領域一直是我的研究對象,我觀察了王立軍近三年,的確覺得他有過人之處,也有耐人尋味的地方。至於是警察局長還是政治家,我想在這個複雜情境下,只怕他自己一時之間也不好定位。

無論王立軍副市長覺得行與不行,通過重慶官方渠道或者私人渠道直接回復我就可以了,用不着烏有之鄉和司馬南等辛苦了。〞
這封信貼出來後,杳無信訊。薄王垮台後我們得到的信息證實,王確實通過輿情監控管道看到了這份約訪信,只是沒有回應罷了。

這一年的最後兩天,某著名打假鬥士在新浪微博爆出猛料:

〝石扉客當時代表南方某報刊想整重慶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的黑材料,找我諮詢王立軍的學歷和學術成果有沒有問題。我看了他提供的材料,告訴他看不出有問題。他們的報道就做不下去了〞。

[page]

這一天是2011年12月30日中午12點44,在隨後的幾天裏,我的個人信息和家庭成員情況以及家庭住址都被迅速泄露在網上,我收到幾十個騷擾電話,造謠誹謗也不期而至,指稱我和周刊操作重慶報道的〝年輕貌美的季天琴長期同居,在雲南保山開房〞等。

我能做的,就是發表回應聲明。

〝我做重慶相關報道,關注官員的學歷問題,這是媒體人的應有之義;找人暗中諮詢,這是謹慎報道的正常操作;找你,並請你保密,是出於對你過去打假成果的尊敬與信任。只因為半年前肖傳國事件,我支持了一下魏寒楓對你的善意提醒,你就造謠說我假冒記者採訪你?到今天,你居然做出這樣更無底線的事情!〞

我還得隔空喊話,不卑不亢,擠兌住可能存在的暗黑力量,同時在上海和廣州等地報警。在回應聲明里,我如是寫道:

〝溝通總是最重要的,我本人確實希望採訪王局長——我和我的同事並不希望妖魔化一個棟樑之才,也不希望輕易放過一個欺世盜名之輩,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個多月前發《關於南方系的標籤》這篇博文的緣故。〞

〝王局長真榮調公安部擔任重要職務的話,只要恪守憲法和法律,更不是啥壞事。監控電話,調查私隱,製造意外,等等等等,這些下三濫的鬼蜮伎倆,我相信他一定干不出來,也不會允許他的下屬干。當下的中國,也已經不是人命如草芥的時代了!〞

從業十多年以來,我自襯沒有私敵,如果有公敵的話,我的公敵多是省部級以上。我總以為到了這個位置的人,總會多少在意自己的形象,更兼自重身份,輕易不會使鬼蜮伎倆。所以我的反導防禦系統,就像反右前夕的龍雲一樣,也只有公開說破和擠兌這兩個盾牌。

當時,我無論如何想不到對方的政治生命已經在進入倒計時了。

【闖館】

王立軍免去公安局長職務時,周刊正在廣東南崑山開年會,山上無法上網,也沒有3G訊號,下得山來方知此消息。在免職同時,王的副市長職位也從分管政法調整成分管教科文衛。

有和重慶熟稔的微博名人隨即預言這是要重用和高升的跡象,因組織上準備增加其多崗位歷練經驗。於是馬上有媒體跟進做了〝王立軍履新〞等相關報道。
王免職與新任黨委書記關海祥履職的重慶市局幹部大會上,時任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存根與政法委書記劉光磊的講話,都高度肯定了王在市局三年的工作。前述微博名人和媒體的判斷,我估計主要受此影響。

我們也在判斷這個消息的象徵意義。重慶日報這幾天報道的薄熙來關於意識形態的講話讓我怦然心動。薄說,我們這裏一出點什麼事,國外反動勢力就幸災樂禍。那麼〝這點事〞,到底是什麼事呢?

在南崑山下的周刊同仁的飯局上,我對季天琴說,委屈你跟我做重慶報道白擔了這個名聲,我們可來個賭局。若這回重慶和王局長真有事了,我送你兩張上海去保山的機票,你休年假時過去好好放鬆一下。

王闖館是2月6日下午,2月7日是周二,《南都周刊》例行的截版日。是日,編稿到深夜11點半,微博上突然放出一條成都美領館有事兒的消息,我記得比較早的一條消息是土家野夫的,他發微博隱晦稱造訪美領館的可能是重慶那位來俊臣。但當時也有消息稱是藏區有事。

如是藏區有事,我想第三方機構和外媒一定會不久就有消息。如天亮時還無藏區消息,那重慶有事的概率就極高。是晚,我一宿未眠,通宵達旦追蹤這些消息。

8日早晨,王立軍缺席9點召開的重慶體育工作會議的消息出來了;10時,重慶市政府新聞辦放出了那條著名的〝休假性治療〞消息。

看到這條微博後,我頓覺塵埃落定,隨即和上海律師斯偉江、原財經雜誌記者楊海鵬各通了個電話,電話里,大家縱聲大笑。

這回,是真的天亮了。

放下電話,起底王立軍的采寫操作隨即開始全面啟動。那幾天,我發的兩條微博,可基本代表當時的思路:

〝王立軍應是媒體報道得最多的警察之一,也是報道得最少的警察之一。多,是指各種充斥着傳聞和想像,或者語焉不詳或者一廂情願的包裝與解讀;少,是指極少有真正報道觸及到他在遼寧和重慶官商兩界上的權謀紛爭核心問題,以及他的隱蔽內心世界。〞

〝未來一段時間裏,既不簡單化、也不妖魔化地儘量還原一個真實的王立軍,是各大市場化媒體的一次重要同題競爭。〞

采寫過程主要是兵分兩路,主筆季天琴集中攻重慶合肥等地,另外一位記者周至美則主攻遼寧等地。資料搜集和整理則是來自復旦以及華東師大等地的五名實習記者唐愛琳、李韻、王皞、徐雨雯、常燁等。這幾個孩子都很能幹,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大多都已獲得很好的OFFER。

我們的記者在前線採訪時的各種經歷,非常準確地證明了周刊此前兩年進行的重慶報道是極端重要的。不少關鍵信息源的突破,就是因為他們看過我們在薄王倒台前的報道。周刊不搖擺不投機的堅定價值觀與正道直行、不拿立場換信息的操守,獲得了對方的充分信任。

正如香港大學錢鋼老師所說,〝哪裏有你的敵人,哪裏就有你的朋友〞。整個前期採訪過程中,我們的最大感受,也是這樣。敵人最多的地方,也是幫你的人最多的地方。

之前的諸多謎團也在抽絲剝繭地逐漸顯露出真相。在一份互聯網突發事件專報材料上,末尾的警方應對措施如是寫道:

〝目前,網安特偵已介入調查,將進一步掌握內幕性材料,並固定相關證據。從當前輿情趨勢上來看,網民已自發踴躍力挺XXX,炮轟石扉客,揭露以石扉客為代表的南方系『政治流氓』假民主真文革的偽善面目,輿情有進一步轉熱的趨勢。

政治部宣傳處、網安總隊正密切關注輿情動向,加強信息搜集上報,同時集結『正義之聲』網評員待命。〞

在這份文件上,王立軍的親筆批示是:

用正義呼聲對付流氓,用群眾懲治地痞,用專家來揭露內幕,用事實來揭示南方系是流氓。

王的批示被常務副局長、分管副局長和政治部主任等層層批轉落實到網安總隊和宣傳處等執行機構,批示要求〝宣傳、網安等異地策動XX、XXX等名仕、網民力挺XXX,攻擊南方系,每日報輿情〞。

這份專報材料的時間為2011年12月30日16點04分,編號為第544期,我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材料。一直到看到這些材料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危險曾經如此之近。

【出貨】

前期採訪完成後,後期加工是個重要問題。在方向上,鑑於王立軍的特殊身份,我們決定做人物而非事件,以解剖這個當代中國警媒關係的集大成者。在結構上,我設計為以下八個部分:

1、王立軍是怎麼煉成的
2、東窗事發
3、治警
4、打黑真相
5、學者王立軍
6、化妝師王立軍
7、從鐵嶺到錦州
8、王立軍詞典

上述八個部分里,除第7篇由周至美承擔外,另2、3、4、5、6、8六篇均由季天琴負責。第1篇綜述則是我自己操刀,確定整組報道的基調與前進方向。

其中分量最重,風險也最大的為第2篇東窗事發。季天琴在《我的2012》一文中回憶說,我當時交給她的任務是要在新華社尼爾伍德案通稿之外,搞出一篇我們自己的通稿來。

其實,我設想的是在新華社通稿的骨架基礎上做填空題。通過補充被省略的情節,被遮蔽的背景,來逐漸還原出來此案的脈絡,呈現王立軍在案中的真正地位與作用。〝搞篇我們自己的通稿〞的說法,聽起來比較豪情萬丈。但〝做填空題〞這個路徑,似乎更準確與可行。

此外,這八篇中,第8篇是被傳播忽略的一篇稿子。我們通過精研王立軍的講話、批示以及其他一手材料,以港大錢鋼老師搜尋KEYWORDS的方式提煉出若干關鍵詞,編成〝王立軍詞典〞。這些關鍵詞,既是王立軍個性風格的生動體現,也是當下警媒關係的準確寫照。

在整個採編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對風險的把握與評估。經過反覆甄別與衡量,經領導批准,我們確立了以下6條原則:

1、任何採訪都需要有文件、案卷和照片資料印證;
2、和尚未審結的案件做一定程度的切割;
3、涉及到媒體同行儘量不點名,以減少不必要的樹敵;
4、捨棄可能導致消息泄露和報道夭折的高風險採訪;
5、切割掉部分高風險的敏感細節;
6、捨棄可能引發倫理問題的敏感照片和文件資料。

按照上述原則,大部分稿件在2012年八至十月份都已經先後完成,接下來就是見報時機的問題了。報道出版的時機選擇,恰好是在十八大之後,2013年新年之前。蓋因此時,重慶人事調整重新佈局,局面開始從王立軍事件後的維穩過渡期向十八大後的調整甄別期發展。

現在想來,這幾乎已經是唯一可能推出來的機會了。實際上,到那個時候,我們也已經疲累不堪,幾乎是強弩之末了。12月初,當領導告知我稿子很難見報時,我給領導寫了一封郵件。在詳述稿子應當抓緊推出的第四點理由時,我寫道:

〝這個題從2月份開始操作,周期非常長,我們開始拿到的料絕對是全世界媒體的獨家,操作的方向也證明沒有問題。但稿子久久不能見報,導致戰線拉得極長,大量本來非常獨家的信息不斷被解密被消解,甚至成為街貨,只能非常痛心的刪除;而新的信息又層出不窮,每個重要信息,都得去重新調查求證;〞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隨時監控這些情況,與之保持同步賽跑,唯恐錯過與遺漏。至於操作這個題過程中遭遇的那些風險與波折,自不用再說(每個參與的成員甚至實習生都被喝茶,我個人也深深的被攪入其中)。這個漫長的工作,讓記者和我本人都非常疲憊,說身心俱疲,一點都不誇張,所以都希望早點見報就能早點解脫。〞

這份郵件是2012年12月3日晚,我在成都去重慶的動車上寫就的,彼時心情可見一斑。

這封郵件發出幾天後,恰逢南周的一篇王立軍花絮稿見報,再加上此前財新傳媒等兄弟媒體的李莊案申訴報道等預熱和造勢,終於促使領導下定決心出貨。
重重努力之下,12月17日,這組報道終於順利見報出街。

這年年底,歷盡艱險的季天琴也如願以償地拿到了我支付的〝休假性治療〞往返機票。

【缺陷】

這組報道出來後,反響很熱烈。但也有些比較特別的反響出乎我的意料,如以下幾種看法:

1、認為妖魔化王立軍(毛左及部分網民)
2、認為八卦(騰訊今日話題等);
3、認為不夠深入透徹(楊海鵬、李莊等);
4、認為在美化王立軍(司馬平邦、鏘鏘三人行等)

這些看法都很有意思,造成這樣的觀感也不奇怪。

首先,事實本身已經足夠八卦。如尼爾伍德案,在2012年8月新華社合肥通稿出來之前,我也想不到還會有〝一記耳光〞這種動作,〝醬油壺〞這種道具,〝化作青煙,駕鶴西去〞這種台詞。種種匪夷所思的細節,猶如一場光怪陸離懸念百出的荷里活大戲,又好比劉老根大舞台上的鄉村愛情故事,既土且二,充滿八卦及惡搞元素。

其次,是王立軍和重慶事務的口徑限制,導致報道不能,報道受限,報道不充分。這種報道限制,不僅存在於薄王倒台前的重慶,也一直延續到現在。一個例子便是,2013年以來,GQ雜誌的《鐵嶺往事》,財經雜誌的《王立軍遺產》,財新傳媒的《重慶勞教檔案》等重慶事務後續報道,或被令刪除網頁,或被限制傳播。

重慶問題,事實基本面的還原都遠遠沒有做到,更談不上檢討、反思和清算。對執着於重慶報道的媒體,不明就裏的媒體圈外人以及部分業界同仁們還屢屢責以〝落井下石〞的罪名。這就是重慶問題上媒體面臨的悲哀現實。

第三,過去媒體包裝的結果以及受眾的英雄情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王立軍從警28年來,一直在濃妝艷抹的包裝之中,媒體以及網路所打造出來的英雄與硬漢形象,上〝綁架〞領導,下〝浸潤〞群眾,已成源遠流長的〝立軍文化〞,影響深遠。

最後一個問題是技術上的傳播困境,包括網路傳播與紙質傳播、部分傳播與整體傳播、傳播與發行、管制之間的矛盾。這種傳播困境造成的一個後果是,相當數量的評論者僅僅看到八篇報道里的一兩篇稿子,遽下結論,以為窺斑見豹,多為盲人摸象。

但必須要承認,因種種原因,這組報道並非完美無缺,仍然有相當多的缺陷,我以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沒能涉及到王立軍案的辯訴交易內幕,特別是沒能交代清楚王薄關係;
2、沒能涉及到王立軍本身的貪賄問題,這點其實已由紀委和法庭坐實部分;
3、打黑資金流向問題沒能涉及。
4、王的作風問題。此點已為紀委通報證實,但恰恰是這個最為八卦的部分,我們也沒有涉及。

令人欣慰的是,前述《財經》、《GQ》和《新世紀》等幾家媒體的後續報道,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我們的缺陷。由此更見市場化媒體針對不應迴避的共同標的,基於新聞專業主義的時代使命與艱辛努力。

周刊這組報道能順利出來並有驚無險,和這些兄弟媒體此前的鋪墊,此後的跟進有莫大的關係。

和那些一直在前線搏殺,承受着種種壓力,至今默默無聞的同行比起來,和那些在重慶不受制約的權力之下,被荼毒被侮辱被傷害的不幸群體比起來,端坐後方其實毫髮無損的我,受些驚擾實在是算不了什麼。念及這些,我內心深處,充滿感恩。

【警媒關係】

在《王立軍是如何煉成的》一文中,我寫道,王立軍是一把手獨大的幹部人事體制、警權獨大的公安司法體制、警界內外渴望變革的情緒等多種因素的產物。我特別想說的是,他同時也是畸形警媒關係的產物,是作惡者,也是受害者。

在過去三十餘年中,轉型中國的警媒關係經歷了《法治在線》式的夥伴與同盟關係、〝孫志剛案〞式的監督與反制關係之後,現在已經進入了互不信任與互相利用的第三階段。

操作這組報道,我的終極目的,即是想探討建立現代警媒關係的可能性,探討警察權與媒體監督權如何在健康的軌道上運行,而不至於成為特務政治與民粹情緒的犧牲品。我想,依法用警與依法治警,以及新聞操守與新聞專業主義,這些關鍵詞所寄予的,正是未來中國所迫切需要解決的。

監督公權力特別是監督警權,從來都是南方報業特別是南都報系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十年前陳峰、王雷的《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是這樣,幾年前龍志的《彭水詩案》和安元鼎截訪公司的報道是這樣,四年前我本人的《上海烏龍剿匪記》也是這樣,今天我們團隊的《起底王立軍》還是這樣的報道。

這組報道,後獲南都周刊2012年度大獎和首屆南都全媒體年度大獎,也被收入南周2012年傳媒年度致敬叢書。

在2013年3月30日的南都全媒體頒獎晚會答謝詞裏,我如是寫道:

〝《起底王立軍》,是我和周刊的新聞團隊做得最艱苦的一次報道。沒有南方報業薪火流傳的企業文化,沒有集團領導的包容,報道出不來;沒有分管社委黃常開、總編陳朝華、執行主編許慶亮的擔當,報道出不來;沒有我的搭檔潘蔥霞過去一年來在日常採編事務上的分擔,沒有主力記者季天琴等的前方突破,報道出不來;沒有那麼多冒着各種風險用各種辦法給我們提供了巨大幫助的人,沒有那些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死死守護着正義和良知底線的熱心人,沒有那些我們還沒有辦法公開言謝的朋友們,報道出不來。〞

〝為了守護南都的傳統和文化,在過去十多年中,南都報人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讓我們記住那些用鮮血和自由,用淚水和汗水捍衛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那些本應該也來到今天這個頒獎現場的前輩和師友們。這組報道今天獲得的這些榮光,不止屬於我們,也屬於這些篳路藍縷的前輩和師友們,屬於南都報系的核心價值觀。〞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