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食毒藥:使用氫化物麻醉的海鮮擺上了餐桌

聖誕新年之際,香港大小海鮮樓的生意越發好了。很多商業人士在宴請時青睞價格高昂的蘇眉魚和石斑魚等。受到經濟利益驅使,很多漁民對這些魚類採取極端的捕撈和運輸方式,其中就包括使用氫化物麻醉。

在香港,一公斤石斑魚的售價在300-400歐元之間。這些價格高昂的魚類大多來自菲律賓延伸至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海域的亞洲珊瑚礁大三角。該地區的居民主要以捕魚為生,每年的魚類出口量為1-2萬噸。

由於珊瑚礁之間難以下網,漁民只好採取垂釣捕撈的方式。但傳統的釣魚方式費時費力,一些漁民轉而採取極端的捕撈手段:向海里撒入氰化物。

氫化物有麻醉作用,魚類攝入後不會死,而是被麻醉。之後,漁民不費吹灰之力地將水中昏迷的魚撈上來。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薩多維(Yvonne Sadovy)告訴德國之聲,氰化物本身有毒,而捕撈中使用氰化物對漁業有破壞性影響。一方面由於捕撈過於簡單,導致過度捕撈,使魚類資源量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氫化物也對其他並非捕撈目標的魚類,特別是對魚類賴以生存的珊瑚礁,造成嚴重的連帶損害。

薩多維表示,這樣短視的捕撈行為非常令人憂心,捕撈中應堅決杜絕使用氰化物等麻醉劑,而採取更有利於生態平衡、生態保護的捕撈方式。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使用氰化物捕魚被看作是破壞性的捕撈方法,是違法的。

昏迷式捕魚法

然而是否違法,顯然不在這些魚販們的考慮範疇。在利用氰化物捕魚後,接下來的要做的是儘快把麻醉中的魚活着運往中國大陸和香港。

一條魚看上去越紅、越新鮮,在中國的賣價就越高。活魚和死魚的價格天壤之別。據中國媒體報道,2012年夏天,一條160斤的、昏迷的黃唇魚曾賣到3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

為了保障魚類不在運輸途中死去,它們被注射大量對人體副作用極大、早已不允許使用的抗生素。同時,它們的保險盒裏會撒入更多的麻醉劑。在這些魚類抵達香港——世界最大的活魚市場後,商販們會想盡辦法——其中當然也包括一些藥物幫助,讓魚看上去鮮活。之後,它們以昂貴的價格,頂着「新鮮海鮮」的盛名,被端上香港上層社會的餐桌。

薩多維教授對德國之聲表示,食用氫化物麻醉過的魚對人體是否有害,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但是氰化物的毒性以及對瀕臨物種及其生存環境的破壞性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價格高昂的蘇眉魚,由於瘋狂捕撈數量銳減。如果國際漁業組織再不對其進行保護,蘇眉魚將被推入瀕臨滅絕的處境。出於這個原因,蘇眉魚現在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II中。

薩多維反覆強調,保證漁業可持續發展,應該杜絕氰化物的使用。面對珍貴魚類資源的減少和衰竭,對於有些美味,人們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