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故宮險遭強拆建「黨中央大樓」 因文革擱淺

作者: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前副院長董光器在《古都北京五十年演變錄》一書中,印出一張1963年的北京城區佈局方案圖,顯示天安門、端門、故宮皆被拆除改建為大型公共建築,景山下設「主席府」,故宮內建「黨中央大樓」。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有人提出故宮「地廣人稀,封建落後」,要對它進行改造,並出台了多個「整改方案」。

1958年9月,《北京市總體規劃說明(草稿)》有這樣的表述:「故宮要着手改建。」《規劃說明》具體提出:「把天安門廣場、故宮、中山公園、文化宮、景山、北海、什剎海、積水潭、前三門護城河等地組織起來,拆除部分房屋,擴大綠地面積,使成為市中心的一個大花園,在節日作為百萬群眾盡情歡樂的地方。」但是「三年困難」迫使這一計劃擱淺。

1963年2月,故宮改建計劃被再度提起。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前副院長董光器在《古都北京五十年演變錄》一書中,印出一張1963年的北京城區佈局方案圖,顯示天安門、端門、故宮皆被拆除改建為大型公共建築,景山下設「主席府」,故宮內建「黨中央大樓」。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中共北京市委被打倒,故宮改建計劃被列為中共北京市委要給劉少奇蓋宮殿的「罪證」。

紫禁城並未獲得安寧。「文革」時期出台的故宮「整改方案」是在太和殿前豎立兩座大標語牌,一東一西,高度超過38米高的太和殿,用它壓倒「王氣」;太和殿寶座要扳倒,加封條;在寶座台上塑持槍農民的像,槍口對準被推翻的皇帝……方案還提出要把一切代表封建意識的宮殿、門額全部拆掉。

1953年斯大林逝世時,天安門城樓正中掛着斯大林半身像,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着橫條幅「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肖像兩側各有5面旗幟(東面最靠里的一個旗杆看不清楚,西邊很清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快樂老人報2012年6月21日第16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