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夏至各朝代詩詞

夏至各朝代詩詞

盛夏烈日炎炎,人們也文思泉湧。有關「夏至」的節氣聯造語自然,精巧別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有的謎語,謎面是「夏至」?打一成語,謎底——地久天長。其實,「夏至」真與成語「杯弓蛇影」有緣。

漢代

漢朝應劭在《風俗通》中記載:「杜宣夏至日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飲。酒後胸腹痛切,多方醫治不愈。後得知壁上赤弩照於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後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夏至」也是詩人們的詠吟對象,唐朝權德輿《夏至日作》,「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唐代

唐代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宋代

宋朝張耒《夏至》詩:「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干雲樹,安得保芳鮮。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由於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