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過端午節,聰明人會提前準備4樣東西,都用的上,囤好了安穩過節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剛進入仲夏時節,端午節就緊隨而至。端午節又名龍舟節、重午節,其起源自古至今說法眾多,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以及「惡日說」,也就是古人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所以人們十分看重端午,會做一些能夠驅毒害,避晦氣的傳統習俗,就是為了能讓自己和家人健康安穩的度過端午,這也是為什麼端午這日見到別人,要說「端午節安康」,而非「端午節快樂」的原因。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眾多,其中有的習俗是需要提前準備一些東西的,不然等到端午節到了再去買再去準備就晚了,尤其是下面這4樣東西別忘了提前在家備好,等到了端午方便進行各項習俗,全家都能順利安穩度過端午。

第一樣:艾草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按照民間流傳下來的老傳統,在端午這天家家戶戶基本都是要插艾草的。因為農曆的五月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環境變得潮濕,這時候很多毒蟲、蚊蠅等動物開始活躍起來,同時也進入了繁殖期,所以古人就將五月視為「毒月」,特別是五月初五端午之日更是被看作是「九毒日」之首。

人們為了驅除毒蟲害蟲,就選擇採摘艾草這種帶有獨特氣味的草藥,把它掛在門窗前,驅趕走毒蟲和病菌,為家人帶來平安和健康。過端午是一定不能忘了採買艾草的,而且儘量提前準備,艾草要選擇植株茂盛挺拔、葉杆又粗又高的,葉子也要新鮮,這樣它所能揮發出來的香氣會更濃郁,驅蟲驅害的效果會更好。

提前採買選擇餘地更大更能挑到合適的,不然越臨近端午,好的艾草都被別人採摘或是買走了,只剩餘一些矮小瘦弱、乾枯發蔫,拿回家插到門前既不好看,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第二樣:五彩繩或香囊

古人為了更好的驅害辟邪、祈福納吉,還會在端午這日給自己和家裏的孩子佩戴上香囊和五彩繩,等過了端午下過雨後,就把五彩繩給扔掉,代表着扔掉了不祥和霉運。至今都有很多地方保留着這一習俗,家中的大人都會提前購買好彩色的繩子和香囊,開始編五彩繩,拿艾草、香草等一些中草藥材填充到香囊里,到了端午的前一天給自己和家人都佩戴上。

若是自己實在沒時間或是不會自製五彩繩和香囊,也可以提前在網上或是到香囊店、飾品店裏,選擇購買自己心儀的五彩繩和香囊。端午節佩戴不僅寓意好,能驅蚊蟲,也很好看,孩子們也會很喜歡。

第三樣:黃酒

民間有句老話為「端午飲酒,病魔遠走」,在古代生活在江南一帶的人,每逢端午都會提前開始釀製雄黃酒,也就是把雄黃磨成細粉末,再用白酒或是黃酒泡製,這雄黃還必須要在太陽下曬上個五六天,所以人們一般從五月初一就開始着手準備雄黃酒了。

雄黃酒能夠殺菌驅蟲,故而古人都會在端午這天飲用,家裏若是有不能喝酒的孩子,大人就會在他們的額頭、手足以及耳鼻附近塗抹上一些雄黃酒。不過現今有研究表明,雄黃酒直接飲用會對健康產生危害,人們也就不再直飲雄黃酒了,而是會在家中準備上黃酒,在端午節當日飲用,以迎接端午的到來。

第四樣:粽葉

粽子是端午節里最重要的一項食俗,據考究粽子在春秋之前就出現了,從晉代開始就已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品,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一到端午節,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開始包粽子,做出的粽子是否好吃,除了和裏面的糯米、餡料有關外,包粽子的粽葉也特別重要。

優質的粽葉可以讓粽子的香氣變的更加濃郁,吃起來會有一種解膩的清香味,所以若是端午節打算自己在家中包粽子,也建議提前採買好粽葉。和艾草一樣,提前買粽葉選擇範圍會更廣一些,可以多去幾個市場逛逛,儘量避開那些添加了化學品的「返青粽葉」以及手感不好、帶有裂紋、氣味怪異的一些低質粽葉。

最好是提早買品質好的干粽葉放在家,包粽子時泡發就好。現買的鮮粽葉,多有可能會被商家用一些含化學物質成分的水浸泡存放,而且天氣炎熱,新鮮的葉子也容易滋生細菌,反而會沒有干粽葉乾淨衛生。

——老井說——

在南方一些地方,到了端午這天還講究食五黃,也就是除了要準備黃酒外,還會早早的醃些鹹鴨蛋,買些黃鱔黃瓜以及黃花魚放在家中做着吃,據說在端午的正午食用這五黃也能更好的驅毒辟邪。如果大家所在的地方,還有哪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食俗,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留言,讓大家了解更多關於端午的傳統民俗。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市井覓食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