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三駕馬車」失靈 中國經濟岌岌可危

人民日報刊文:三駕馬車全失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房廈 北京報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指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顯示中央宏觀經濟政策有所調整,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刊文稱,當前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都有些失靈,經濟慣性下滑過快,考驗決策者智慧。不過政府不會為保經濟增長而放鬆對樓市的調控,政府有多種手段可保經濟增長,「穩增長」和「控樓市」可同時進行。

  《人民日報》援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的觀點指出,「出口、投資、消費」這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近來失靈。徐洪才稱,出口方面,因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外需不足,中國出口形勢嚴峻,出口明顯萎縮。同時,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進口原材料上漲,這亦削減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吁多管齊下保7.5%

  投資方面,前幾年4萬億元投資已結束,與房地產有關的投資也在萎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消費方面,總體上沒什麼好轉,因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可能立竿見影,老百姓還不敢隨便花口袋裏那點錢。股市、房市下跌,民眾的財富效應在減弱,消費意願也隨之減弱。

  徐洪才稱,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避免出現「硬?陸」,今年中國的GDP增速不能低於7.5%。為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他建議,應「多管齊下保增長」。首先,在投資上要重點突破,保重點項目,用重點項目把投資撐起來。要補貼低排放、低能耗家電,並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要對一些基礎設施、醫療、教育、交通等項目進行必要的投資。其次,還是要鼓勵出口,調整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產質量量,增加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徐洪才進一步指出,信貸政策要定向、定點支持小微企業,要對個體經濟適當減稅。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要保持適度貨幣供應量,以滿足實體經濟活動對貨幣的合理需求。

  樓市調控不能松

  有觀點認為,由於要「穩增長」,故而在本輪穩增長計劃中,中央或將放鬆對樓市的限購、限貸政策,對此,徐洪才稱,當前房產整體價格水平相對民眾而言仍然偏高。雖然房地產市場對拉動經濟發展的成效顯著,不過建立在泡沫之上的經濟發展很難長久。因此,國家要「扛得住」,犧牲眼前的利益對長遠的經濟發展有益,不能放鬆調控,使得前期的調控成果功虧一簣。


眾所周知,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但4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這「三駕馬車」均低於市場預期。

外需疲弱,投資停滯、消費不振,「三駕馬車」齊齊失靈,多因素疊加使中國經濟嚴重下滑成為經濟學家的預期,最為悲觀的預測認為,如果再不改革,中國經濟離崩潰已經不遠。然而,沒有政治體制改革,談不上經濟體制改革。

出口疲弱

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方面,在經濟學家眼裏,過去二十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大部份依賴出口。但隨着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中國的出口顯然深受影響。

歐債危機的影響繼續蔓延,使近幾個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增速大幅放緩。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中國對歐盟出口下滑1.1%,一季度則下滑至1.8%,前4個月的數據更下滑至2%,呈逐步下降之勢。

儘管美國經濟稍有恢復,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4月份增長12%,但增速較一季度的12.8%仍有下滑。

此外,中國對亞洲的一些經濟體的出口增長也在放緩。對日本,1季度的出口增幅為10.3%,4月份下降至9%;對韓國,一季度的出口增幅為12%,4月份也下降到8.2%。

從行業劃分來看,大部份傳統商品出口增長持續走軟。

一季度,服裝和衣着附件出口增長3.9%,機械及電子產品出口增長9.1%,高科技產品出口增長7.3%。而到了4月份,上述類別分別下降為1%、8.5%和6.4%。

出口放緩最突出的是鋼材產品,增速由一季度的12.7%下降至6%。而紡織品出口則從一季度的增長1.4%直接變成了負0.3%。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僅增長4.9%,增速比3月的8.9%和一季度的7.6%進一步放緩。

而更能顯示經濟走向衰退的是,5月24日公佈的滙豐出口新訂單指數繼續下滑,降低2.4個百分點至47.8。這意味着,出口加工業生存處境將更加艱難。

投資減弱

中共統計局於5月11日公佈了4月份工業運行、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數據,從數據上看,投資也在減弱。

從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上來看,2012年1至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5,592億元,同比增長20.2%,增速較1~3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

對於房地產開發投資。2012年1至4月份,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5,835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比1季度回落4.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10,818億元,增長13.9%,增速回落5.1個百分點。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3%,比3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增速創出3年來最低值。從環比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5%,更創出公佈環比數據以來最低。也打破了外界對基建提速和新項目開工提振經濟的預期。

分析師指出,工業增速的繼續下降是因為與工業緊密相關的投資需求處於下滑通道。

此外,作為外商投資的指標,FDI(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出現負增長。5月15日,商務部公佈數據顯示,4月FDI僅為84.01億美元,而3月為117.57億美元,這已經是FDI連續6個月下滑。數據還顯示,今年一季度,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資金額為14.14億美元,同比下降31.2%。

消費難以提振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0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1%,低於市場預期的15.1%。環比來看,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3%,低於3月份的1.19%,4月份消費增速環比折年率為14.4%,低於3月份的15.25%。

安信證券宏觀分析師尤宏業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從社會消費品零售名義同比序列來看,2011年以來消費增速實際上已經經歷了趨勢性的下滑。未來2~3個季度內經濟趨勢減速,這意味着消費也很難有較好表現。

經濟繼續下滑

政府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初值為10.8萬億元,同比增長8.1%,這是2009年二季度以來最低水平。

分析師更預測,經濟的下滑超過預計。東吳基金首席策略規劃師陳憲表示,雖然中國不公佈月度GDP數據,但從工業增加值推算,4月GDP的增幅可能低於7%。

受出口訂單下滑拖累,5月製造業經營活動再次放緩。5月滙豐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從4月的49.3(終值)回落至48.7,為今年以來新低。國內及出口在內的總體新訂單指數也從4月的49.7回落至5月的48.4。PMI數據顯示,繼四月增長下滑以來五月經濟仍在繼續下滑。

學者:不改革 中國經濟面臨崩潰

面對中國經濟現狀,專業人士似乎並沒有找到好的經濟手段來解決。

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認為,北京現在左右為難。「放寬貨幣政策,資金首先進入房市,房價上漲,土地財政當然獲益,但堅持兩年的房價調控便告失敗。推動投資,需要中央投資,地方資金配合。2008年的經驗表明,大部份資金,會作為投機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但除此之外,外貿增長有限,國內消費,沒有體制改革又難以啟動。採取消極的政策,北京就只能打卦望天了。」

剛剛調研過一些中小企業生存現狀的經濟學家綦彥臣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更顯悲觀:「沒有政治體制改革,談不上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經濟走向崩潰已經是必然,中國經濟模式已經走到頭了,除非政府再放4萬億貸款支持房地產,但這個不可能,這樣下去經濟崩潰更快了。」大紀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