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84家上市公司裁員14萬 製造業裁員力度超2008年

經濟下行對勞務市場的衝擊是直接的,近日美的電器和比亞迪的大規模裁員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羊城晚報記者對截至昨日公佈年報的1027家上市公司的統計發現,去年企業僱員仍然呈現總體擴張態勢,但增速與前兩年相比下滑明顯,裁員企業達到284家,佔比近三成。與金融危機時的2008年相比,上市公司的裁員規模和比例都小一些,但在家電、紡織、化工等行業,裁員人數和公司家數遠超2008年。分析人士表示,今年經濟增速只要不跌破7%,大規模的裁員不會發生,但結構性失業不可避免,尤其在家電、汽車、外貿等行業。

僱員總數:增速不及2008年

美的、比亞迪、三一重工……一系列曾被視為行業標杆的公司出現不同程度的裁員現象,讓市場一時風聲鶴唳。不過從統計數據來看,儘管部分行業的裁員現象大量存在,上市公司僱員仍呈整體增長態勢,但員工總數的增幅與前幾年相比下降明顯。

截至昨日,兩市1027家公司發佈年報,羊城晚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1027家公司2011年披露的員工人數總計63.02萬人,與 2011年57.14萬人相比,仍然增加近6萬人。但是從增長速度上看,2011年的員工人數增長僅有10.3%,與2009年和2010年的24%和 15%相比顯著下滑,即便是遭遇金融危機衝擊的2008年,該1027家公司的員工總數增長也有11%。而考慮到不少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近兩年才上市,去年上市公司員工人數總體的擴張比上述數據可能還要低。

裁員重災區:製造業和外貿出口業

員工總數擴張放緩背後有不少企業出現減員,這一現象在家電、紡織、鋼鐵、汽車等行業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根據統計,上述1027家公司中有284家公司在去年裁員,佔比27.4%,裁員總數達到14.2萬人,其中美的電器一家裁員人數就達到3.2萬人,成為去年裁員量最大的企業,雅戈爾、中國交建的裁員人數也突破了一萬,分別為1.7萬和1.03萬人。這一情況與2008年相比略微要好一些,彼時裁員公司達到 313家,而部分公司當時未上市,導致裁員公司佔比高達四成。

從行業上來看,與2008年時最先從金融地產行業開始,最後蔓延全局的情況相比,去年大量裁員現象只是在製造業和外貿出口行業比較明顯,而部分行業比如銀行、保險、航空等行業反而逆勢擴張。以紡織業為例,主營紡織業的華西股份員工總數從2010年的1700人銳減到610人,裁員比例超過60%為兩市之最,而以服裝為主業的雅戈爾,裁員比例也超過了4成。家電行業方面,除美的之外,小天鵝裁員比例也達到四分之一。其餘裁員幅度較大的還有漢王科技、華映科技等。

與製造業大量裁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融、航空業員工總數逆勢大幅擴張。僅中國平安一家就增加員工4.6萬人,農業銀行增員4.4萬,兩家合計就已突破10萬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等合計增聘員工亦達數萬人。

專家觀點

GDP增長不跌破7% 大範圍裁員不會發生

對於當前不少企業出現的裁員現象,專注人力資源研究的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於立文昨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具體來看,當前出現裁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行業性的原因,比如家電行業的裁員主要是受房地產調控的影響,而汽車行業則在2009年存在投資過度。二是企業的競爭力不行導致利潤點喪失,這一點在珠三角一些出口加工型的企業身上表現較為明顯。三是隨着工資水平的快速提升,一些崗位失去價值,「以深圳為例,最低工資都提到了1500元,而前幾年只是七八百,必然淘汰一批工作崗位」。

於立文同時認為,當下的裁員只是在上述幾個典型行業比較普遍,總體上看整個勞動力市場仍然呈現擴張態勢,與2008年金融危機情況下由於需求萎縮帶來的大範圍裁員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從我們走訪的一些企業來看,現在不少公司非但沒裁人,漲薪的幅度還相當厲害,而2008年時基本是凍薪甚至降薪,虧損的企業則只能裁人,」於立文表示,「只要GDP增長不大幅度下滑,比如低於7%,大範圍的失業不會發生。」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合伙人胡寧平也認為,目前的裁員只是在部分此前受益高投資拉動的行業和低端製造業比較多。「很多鋼鐵企業虧損比較嚴重,後續進行人員調整是必然的,而包括汽車、家電等行業也存在高增長後的需求萎縮問題。」胡寧平表示。

(本文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作者:吳海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羊城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