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德媒 來自北京的一聲警告:中國是紙上富貴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歐美的債務危機是在一個緊要關頭衝擊中國,會比金融危機造成更嚴重的惡果,中國願意提供援助不是出於無私而是出於自我保護。然而,溫家寶對西方的呼籲表明,中國這一次也將無法拯救世界。
 

對於溫家寶在大連敦促西方解決債務問題的表態,該報9月14日稱之為"發自遠東的新腔調"。該報認為,"如此重視不干涉內政的中國,嚴厲訓斥工業國家。這個國家通常不允許其它國家的任何批評,在外交上也奉行這種坐視政策,比如為了與非洲的暴君做生意。現在在中國的』夏季達沃斯』,總理溫家寶向歐、美政府提出迫切的要求,就更加值得注意……。

"溫已經如此直截了當,因為不干涉內政的理念在全球化的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是無法存在的。中國能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最大的出口國和外匯擁有者,要歸功於全球化。其增長依然由出口支撐,而不是內需。外國康采恩在如此之短的時間裏給遠東帶來的資本如此之多,是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比擬的。中國在任何地方的投資都沒有像在美國那樣多,與任何地區的貿易也都沒有像與歐盟那樣密切。"

評論說:"所以,溫的呼籲也是一聲警告,他的國家這次不可能再是世界經濟的牽引車了。最重要的市場和最重要的債務人停止運轉,是中國無法承受的。北京提供的任何援助,不管是購買國債還是投資,也就絕非是捨己為人,而是出於自我保護。溫所提出的附加條件,比如在美國的貿易和投資優惠或者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更是一個裝飾。他要向本國民眾顯示,不做沒有回報的事。

"歐、美的債務動盪是在一個危急時刻打擊中國,會比過去的金融危機導致更為糟糕的扭曲。由於封閉的資本市場和國家銀行保守的貸款業務,中國當時以輕微的損失暫且過了關。對於隨之而來的出口下降,政府和央行以人民幣和美元掛鈎以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貸款和刺激經濟計劃來應對。可是,這些武器已經失靈。貨幣政策的韁繩不可放鬆,已經開始的人民幣升值無法逆轉,除非讓通脹繼續泛濫。貸款大潮和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導致了生產能力過剩、壞賬和泡沫的形成。根據一些估計,超過一半的不動產被高估,類似於美國在崩潰前處於抵押危機之中的許多不動產。"

該報指出,"很多地方政府瀕臨破產,因為刺激經濟計劃導致了太多的支出。如果將這些以及其它的影子預算都算進去,如所證實的那樣,中國的債務就不止是經濟產出的17%,而是高達80%。這個中央大國在紙面上富有,但是因為所有儲備都投資於歐元、尤其是美元,其價值也隨着這些經濟區吸引力的增減而增減。中國還依然強大,但是最近的危機也損耗了這個亞洲巨人許多力氣。他正在舔自己的傷口,這一次他無法拯救世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