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國下一個敵人會是誰?世界媒體:中共

今天是911事件十周年的正日子,全世界都在紀念這個意義非同尋常的祭日,說是祭日,因為在十年前的今天所發生的恐怖事件,至少有3000多人被殺害。在擴展開來看得遠一些,這個事件標誌着美國的隕落,更標誌着世界秩序重新改寫。

911十周年美國人至今不能忘記恐怖一幕,但人們禁不住仍然要追問,一個強大的美國怎麼會遭受一個恐怖組織如此規模的襲擊,而且這個恐怖組織基地組織是在美國的本土上經過漫長時間的策劃與準備。是什麼理由讓美國當局渙散鬆懈防止最終在美國本土上的恐怖襲擊呢?

美國在遭受911恐怖襲擊的時刻仍然是強大的。冷戰結束與蘇聯倒台都已經有十多年的時光,美國作為唯一的世界超級大國正在躊躇滿志,規劃建立世界新秩序。如果說當年的美國有什麼猶豫爭論,那就是應當確定誰是美國下一個對手和敵人。經濟發展,克林頓的民主黨政府為美國積攢下可觀的財政盈餘,美國應當是所向披靡。小布殊剛剛接手治理下的美國;正時興新保守主義,激進的保守派們曾經猶豫如何尋找新的敵手取代前蘇聯,是中東新秩序或是鎖定中國成為新的競爭目標與敵人?

911事件證實美國更傾向於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去重新洗牌。但911事件引發的反恐戰爭,卻讓美國從此走下坡路,雖然美國至今仍然還是世界第一大強國,可是美國卻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布殊政府推行的單邊主義反恐,簡單地把世界分為支持反恐與恐怖主義流氓國家兩大陣營。但這個陣營卻讓安全名義下的國家利益取代了冷戰結束後的傳統價值,而美國曾經以其制度優越而作為普世價值的代言人與維護秩序者。西方國家也因為是否支持單邊主義的反恐戰爭而分裂。很多被美國依賴反恐的合作國家都用反恐的名義更加毫無顧忌的違反人權,打壓反對派。除了政治上的這些失卻,美國在經濟上更加遭受沉重打擊。英國《金融時報》總編巴爾貝分析,911後的地緣政治格局改變,足以跟1815年拿破崙戰敗、1945年二戰結束及1989年東歐共產政權骨牌式倒台的「蘇東波」相比擬,都是時代轉折點。美國連打兩場反恐戰,開支近2萬億美元,是越戰的兩倍,但連同利息及退役軍人醫療費用,反恐戰最終成本將高達4萬億美元,相當於2005年至 2010年美國累積財政赤字。

今天的美國正在遭遇嚴重的經濟與金融危機。美國因為應付戰爭導致財政赤字升至1萬5800億美元,失業率達9.1%。奧巴馬政府勉為其難大舉印鈔與放債爭取重振經濟,但財政虧空巨大,導致信譽降級。

評論說,911事件後的反恐戰大傷美國元氣,當美國將整副心力放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之際,亞洲經濟急飛,本是亞洲太平洋地區重要影響與力量的美國分散了注意力,讓中國有時間利用反恐戰爭的間隙發展經濟從而崛起。

911事件十年後今天,美國很多輿論開始談論中國的崛起,認為中國應當是911十年後的競爭對手。美國時代雜誌撰文就說,在「911」以後的10年間,中國經濟在開放改革的基礎上保持前進,以外匯儲備為例,2001年僅為2121億美元,10年後的現在截至今年6月已高達3兆1975億美元。 美國看到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家的同時,更對軍事同步增長擴張不安。時代周刊指出,豐厚的家底,成為中國加強研發軍備的重要支柱,包括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大幅提升中國軍事在區域上的重要性。反觀美國,因進行反恐戰爭無暇兼顧亞洲。直到2年前,美國意識到正逐漸失去對東南亞的影響力,才提出「重返亞洲」的說法。尤其中國海軍的現代化似乎直接挑戰美軍的優勢地位。許多專家學者已對美國發出警訊,認為20世紀由美國主導的全球自由與民主秩序,未來將由新的中國霸主掌控。

《金融時報》指出,911事件後的十年,世界格局發生重要變化。美國漸漸被各種新生事物侵蝕。過去10年其中一個熱門詞彙是「金磚四國」,這個名詞把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大新興國的英文國名第一個字母連接起來成為金磚,更惟妙惟肖表現四國上升的經濟實力正在趕超美國。在金磚四國里,中國一枝獨秀,按照香港渣打銀行評論,過去十年最重要的字詞,不是「反恐戰」,而是「中國製造」,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字詞將會是「中國擁有」。

911十周年的很多美國分析與反省文章,都指出美國隕落和中國崛起,更多的評論敦促美國在911的殘牆斷壁廢墟上浴火重生。很多跡象表明,美國將會放棄反對恐怖主義這一敵情而轉向關注新興的經濟競爭與威脅,而新一期《時代》周刊就明確指出,中國會是美國在後「911」時期必須面對最大的挑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