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張華:中共基建大躍進惡果浮現

作者:

七月首兩個星期,福建及杭州分別有大橋倒塌,山東膠州灣剛通車跨海大橋被揭發偷工減料,險象環生,雲南一條落成第二天的公路被雨水沖毀。此外,投資二千二百億元的京滬高鐵,通車不到一個月,五天內發生六次斷電停車意外,南京站在大雨下形 ​​同「水簾洞」,且地基下陷;深圳北京上海的地鐵電梯發生多宗意外。這些,都是基建大躍進的可怕後果。


從中央到地方,近年都患上「基建狂熱症」。過去十多年,中國花了數十萬億元於基礎建設,修建大量公路、橋樑;二○○八年金融海嘯後,中央推出四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後,各級政府更以空前熱情,拋出各種「鐵公基(鐵路、公路及基礎設施)」項目,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基建大躍進」。

所謂「大躍進」,就是罔顧現實,投放大量資源去追求極速發展。而「大躍進」總是要付出驚人代價的。一九五八年至六一年的「大躍進」,毛澤東想在短時間內「超英趕美」,地方幹部為迎合他,誇大糧食產量,上繳所有收成,顆粒不剩之下,農民被迫吃樹皮草根甚至泥巴,以致三千萬人活活餓死,是中華民族史上最慘烈的人禍。自此,「大躍進」與「可怕代價」畫上等號。


雖然教訓是如此慘痛,但近年中國在多個領域仍不斷出現大小不一的「大躍進」:「高校」、「汽車」、「高速公路」,近年則輪到地鐵、高鐵。一方面,完善的基建是經濟增長必不可少助力;而且,基建投資對刺激經濟有立竿見影之效,也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政績,可作為官員擢升本錢。因此,地方政府及幹部都非常熱衷基建。


但這些大躍進產物,當然逃不出「可怕代價」的命運。其一,效益低下。當然並非全部基建大躍進項目都是低效益,但不少項目匆匆上馬,甚至曾被中央「槍斃」,原本要地方配套的資金又只落實四成多(審計署報告),效益低下甚或爛尾是必然的。其二,重視建造而輕視管理的思維根深柢固,加上基建大躍進下,管理人員的數量及經驗都無法滿足需求,以致道路橋樑地鐵的管理水平低下。


更重要的是,大量高速公路、橋樑匆匆開工建造,在缺乏外部監督下,這些工程的貪污腐敗特別嚴重,直接影響到質量,形成無數豆腐渣工程。最豆腐渣的路橋在興建時會出事,稍好一點的會在使用初期露餡,再好一點在十年八年後才垮塌。現時正是各時期、各級別豆腐渣路橋的集中出事期,以致道路橋樑坍塌的事件層出不窮,基建大躍進的惡果開始浮現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